建設淪選舉操作 還要市民等多久

淡北道路從1996年提出至今25年,行政院以北市民意有疑慮爲由要求再研議,老縣長蘇貞昌應該給新北市民一個答案。圖爲完工示意圖。(新北市新工處提供/許哲瑗新北傳真)

淡北道路從1996年提出至今25年,好不容易環評過關、用地徵收完成,只要中央撥補經費就可動工,可說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但行政院以北市民意有疑慮爲由要求再研議,全案如「鬼打牆」般回到原點,老縣長蘇貞昌應該給新北市民一個答案,切勿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淡水聯外道路僅靠臺二線,塞車問題引發民怨交通部公路總局1996年提出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方案拓寬臺二線竹圍段後,再建高架基督書院轉入北市,但徵收興建費用超過上百億元作罷。

而後新北市府修改方案,北起淡水區臺2線淡金路坪頂路口,南接北投區關渡的大度路高架跨越立德路,全長約5.45公里,總經費63億元,但開發沿線鄰近淡水紅樹林保護區引發疑慮,從2010年開始歷經將近10年不計其數的環評會議地方說明會,去年總算環評過關。

既然全案已完成九成九,只剩中央覈撥經費,照理應可立刻覈撥,但中央竟以臺北市民意有疑慮爲由要重新審議,試問,過去25年來不就是在這打轉嗎?難道新北市建設還要再蹉跎25年?

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可說是淡水區聯外道路重要的任督二脈,一南一北缺一不可,如果誤以爲淡江大橋完工可取代淡北道路的功能,紓解臺二線的塞車潮,這論點未免過於天真也不切實際。

重大建設不應有政治考量,難道要把淡北道路當成選舉操作的籌碼,拖到明年纔給經費讓新北市民記得恩澤,如此手法未免過於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