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嚴重傷害民主!「打假行動」臉書、LINE、Google全加入
▲ Facebook公共政策陳奕儒經理分享臉書如何「打假」。(影/記者林育綾攝)
▲臺北市電腦公會與5大網路平臺合作,共同「打假」。(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面對不實訊息,除了法律更迫切需要平臺的自律,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也說「假消息對民主是非常大的傷害!」臺北市電腦公會與各家主要網路平臺業者合作,在今(21)日發佈「不實訊息防制業者自律實踐準則」,包括Facebook、Google、LINE、Yahoo奇摩、批踢踢實業坊等民間網路平臺全加入響應,依據自身產品服務、技術能力,就不實訊息防制進行各項打假措施。尤其個平臺不約而同在「提升大衆識讀能力」努力,認爲讓民衆學習辨別更爲重要。
「不實訊息防制業者自律實踐準則」的擬定是由民間發動,以國際採認的「馬尼拉中介者責任原則」爲基礎,透過4大方向包括:「建立不實訊息機制與相關防護」、「持續提升廣告透明管理」、「多方合作,建立和維護獨立、透明、公正的監督機制」、「協助提升民衆識別不識訊息之能力」,協助提升民衆識別不實訊息之能力。
其中LINE在臺擁有2,100萬月活躍用戶,許多人喜歡透過它轉傳各種訊息,當然也包含假消息,LINE臺灣許惠嵐公共事務部總監表示,2019年正式啓動「LINE數位當責計劃」,主動設立「LINE訊息查證」官方帳號,讓用戶可以把「可疑的訊息」轉發到這個訊息查證帳號,讓串接在聊天機器人後端的查覈機構進行查證。
另外LINE TODAY有「謠言破解專區」,匯聚民間查覈機構之即時查證文和行政院澄清速報,提升擴散力;更將引進國外師資,攜手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一系列媒體識讀教育宣導活動,提升閱聽衆的識讀與思辨的能力,全方位防制不實訊息。
Facebook移除、減少假消息,增加大衆識讀能力
Facebook公共政策陳奕儒經理表示,一直以來Facebook投入許多資源全面打擊假訊息,包含運用科技和人工審查爲平臺把關,強化平臺辨別假訊息的能力,並主動分享辨別不實資訊的秘訣,提升社會大衆媒體識讀的能力。
Facebook也在臺推動新聞誠信計劃,資助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發展客觀且具影響力的網路媒體可信度評價,提升社會大衆對於新聞素養的意識。同時今年宣佈在臺灣啓動「第三方事實查證機制」,與「臺灣事實查覈中心」合作遏止不實言論擴散。
Google提升臺灣媒體識讀
Google公共政策與政府事務陳幼臻資深協理表示,Google多年來持續以各種課程與活動,就不實訊息之防制貢獻心力。繼去年首次在臺啓動Google News Lab(新聞實驗室)事實查覈訓練,廣邀近80位媒體從業人員參與,今年進一步擴大並深化其培訓計劃,於6月初與臺灣事實查覈中心合作,舉辦爲期三天的《深度事實查覈培訓營》。
多年來,Google舉辦相關活動、合作案、工作坊、補助項目、數位工具訓練等多元管道,爲提升臺灣媒體識讀、公民數位素養、網路安全習慣、事實查覈等的全面精進,將隨時保持探究事實的自覺,並擴及至大衆。
Yahoo奇摩查證重大議題
Yahoo奇摩公共事務總監林煒鎔表示,Yahoo奇摩新聞頻道每天彙集來自200多家媒體內容合作伙伴、超過2,200則的新聞內容,以提供用戶多元觀點,另外在重大議題需要查證真僞時會與「臺灣事實查覈中心」合作。
批踢踢實業坊張哲宣總監也分享,將在既有板務分層自治架構下,積極訂定不實訊息防制政策,透過顯示IP來源國、刪除及杜絕虛假帳號、24小時看板警察制度,在有限資源內盡力最大努力防制不實訊息。批踢踢實業坊也是本次首波參與自律實踐的唯一國內平臺,電腦公會這次特別邀請批踢踢實業坊共同推動自律行動,期待能成爲國內網路平臺自律防制不實訊息的領頭羊。
▲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說,「假消息對民主是非常大的傷害!」(圖/記者林育綾攝)
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則說,其實「沒人有信心能夠消滅所有假訊息」,不過提升大衆的識讀能力非常重要,他自己在去年大選、公投看見,期間充斥各種假訊息攻擊,「這對民主是很大的傷害」,他認爲「自律」應要優先於法律,所謂的「言論自由」並不是惡意釋放假訊息。而許多平臺業者也深受其害,遭到多方指責未負起應盡的社會責,如今很感謝參與的幾家平臺業者的重視,在臺灣推出自律實踐準則,未來政府也會持續協力。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也提到,過去有大量、惡意、不實的訊息不斷髮生,她同意「自律」應要優先於法律,法律是不得不的最後一步。而政府雖然沒有參與此次計劃,但絕對錶達支持,感謝臺北市電腦公會的「揭竿而起」爲民主和真正的言論自由盡一份力。
臺北市電腦公會黃益豐法務長在最後表示,未來將成立網路治理推動小組,召開會議,與相關政府單位建立組織性的對話與交流,分享討論國內外網路政策,持續推動業界自律,提升臺灣媒體素養。
▲臺北市電腦公會與各家主要網路平臺業者合作,在今(21)日發佈「不實訊息防制業者自律實踐準則」。(圖/記者林育綾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