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是孩子的“第二學校”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在5月11日舉辦的“科技助力,以愛賦能——家庭教育開啓新徵程研討會”上,教育學界業界專家共同探討家庭教育中的相關問題,爲當代家庭提供解決教育難題新思路。會上,多名專家學者指出,“雞娃”式家庭教育不可取,家庭教育不應該學校化、知識化。同時,專家們都強調了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親子陪伴以及讓孩子獲得自信心的重要性

當下,“雞娃”“內卷”已成爲討論教育問題時繞不開的幾個詞。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認爲,“雞娃”的背後是家庭教育學校化,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導專委會主任委員、首師大特聘教授孫雲曉也指出,現在的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存在一個很大的偏差,即家庭教育學校化、家庭教育知識化。

家庭不是孩子的“第二學校”,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健康的人格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爲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堅實的根基筆者認爲,良好的家庭教育應當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把培養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作爲首要目標。孫雲曉認爲,家庭是生活的組織,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家校合作不應只有知識教育,還可以有很多積極的方面,比如追求立德樹人,追求五育並舉等。家庭是以生活爲依託的,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

家庭不同於學校,家長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孩子擁有“好思想”,這是孩子將來的立身之本;要教育孩子遵紀守法、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爲樂、熱愛勞動,讓孩子擁有“好行爲”,這是孩子將來的做人之基;同時,要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爲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等,讓孩子擁有“好習慣”,這是孩子將來事業成功法碼

二是促進孩子發展個性特長。對孩子學業期望過高,是家長焦慮重重、把孩子變成“雞娃”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許多家長要麼拿自己的經驗激勵孩子,要麼盲目攀比“別人家的孩子”,希望其成爲人中龍鳳。過高的期望值,不但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也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

由於先天秉賦外部環境不同,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上北大、清華,更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爲科學家頂尖人才。只要進行科學的教育和引導,大部分智力正常的兒童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特長。因此,家長要理性設置對孩子的學業期望值,鼓勵孩子充分發揮自身特長。

三是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的家長總想着比賽競爭、超越,總想着讓孩子贏,卻很少教孩子坦然面對失敗。殊不知,心理素質過硬,孩子才能贏得美好的未來。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輸贏,坦然面對考試失利和生活中的挫折

不可否認,孩子考出漂亮的成績,升入理想的大學,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成果,但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分數不是“好教育”的唯一評判標準,家庭也不是孩子的“第二學校”,家長如果不能對此有正確的認知,家庭教育會離“好教育”越來越遠,甚至會“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