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紫葉與藝伎 卓武山「藝紫」咖啡實驗中

武山農場主許峻榮嫁接藝伎紫葉咖啡,創造出「藝紫」咖啡。(張亦惠攝)

許峻榮的咖啡園內種有不少紫葉咖啡。(張亦惠攝)

卓武山農場主人許峻榮嫁接藝伎與紫葉咖啡,創造出「藝紫」咖啡。(張亦惠攝)

位於阿里山茶山部落的卓武山咖啡品質優良,近年來頻頻獲獎,咖啡園主人許峻榮因緣際會下發現藝伎與紫葉兩種品種的咖啡混合口感更好,便以嫁接方式兩者結合希望培育專屬臺灣的「藝紫」咖啡,目前正在實驗中,若培育成功,預計兩年後就能販售栽給其他咖啡農。

許峻榮從2003年開始從茶葉改種咖啡,從一開始的門外漢,連品種都不會區分,後來慢慢摸索,並與正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基因檢測等,在各項比賽中嶄露頭角,從門外漢到得獎豆許峻榮並沒有停下腳步,除了買種子外,也開始嫁接,例如很夯的藝伎就是嫁接在園內品質好的咖啡樹上,除不需等到3年才能收成外,品質也很好。

至於爲何會想將紫葉與藝伎結合?許峻榮說,有一次咖啡評鑑,他將紫葉及藝伎兩種豆子混合,意外得到佳績,因此萌生開發新品種念頭,他將紫葉枝條嫁接在藝伎上,第三層再嫁接藝伎,許峻榮說,這樣一來基因混合,就能創造出獨一無二專屬臺灣品種,並命名爲「藝紫」咖啡,目前園內正在實驗中。

爲了提高生長效率並讓果實更肥美,許峻榮會將咖啡樹最上層枝葉剪掉,並且只採收最頂層的咖啡果實,時不時可看見他在咖啡園內嘗試咖啡果實的身影,目前咖啡園種植面積約14公頃,以人工方式除草整理莊園,增肥等也都使用農委會推薦產品,咖啡品質有保障。

許峻榮說,喝咖啡的人越來越多,加上好山好水適合種植,且阿里山咖啡產業日漸茁壯,未來會持續研發專屬臺灣的咖啡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