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優勢流失 權威期刊:美聚焦軍事、陸卻改變戰爭型態
資訊科技專家認爲,中美科技冷戰裡北京視野更全面,在華盛頓只聚焦國防安全領域同時,大陸直接改變戰爭型態本身。(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中國大陸與美國關係在川普(Donald Trump)總統任期後半段急速惡化,川普祭出貿易戰、技術戰等手段,但唯一成效似乎只有擊潰華爲的智慧型手機業務。美國權威期刊《外交》(Foreign Affairs)卻指出,美國切斷晶片供給和種種着重安全、軍事等國防方面的指控,博弈上完全不及北京,由於對科技研發的重視與投入,中國已經改變了戰爭型態,不用開火就能達成目標。
文章刊載在《外交》3/4月號,題目是「創新大戰:美國侵蝕中的技術優勢」作者是與美國官方合作、非營利風險投資公司IQT電信(In-Q-Tel)總裁兼CEO達比(Christopher Darby)與副總裁休兒(Sarah Sewell)。該公司主要任務是確認、投資民間開發的尖端科技能爲美國國家利益服務,確保CIA(美國中央情報局)能隨時保持配備最先進資訊技術來支持美國及盟友的情報戰能力。
IQT電信2位高層認爲,美國技術優勢被腐蝕主要原因就是不再像以往重視研發,而且是也過於狹隘,大部分仍保留的政府研發費用幾乎都掌握在國防部等安全單位手中,因此也只聚焦於有明顯軍事應用性質的技術,例如超音速飛行、量子計算、人工智慧,而在指控中國時也往往只注意到那些能用在軍事上的科技。
他們認爲,大國競爭已經進入不同領域,美國政府很明顯對於哪些技術至觀衆要還有如何促進這些技術發展,理解上存在缺陷。現在美國所有最具創新性的研發幾乎都只出現在靈活的私營初創公司裡,加上全球化使許多公司必須考慮美國市場之外的客戶,使公部門和私部門更容易衝突,例如蘋果(Apple)就曾因拒絕爲FBI(美國聯邦調查局)解鎖iPhone贏得國際商譽。
讓事情更復雜的是創新也顛覆傳統對國家安全相關技術的理解。越來越多技術是軍民兩用,這意味有越來越多新的漏洞,例如微電子、電信網路領域,美國政府跟不上私部門的快速創新腳步,導致企業與政府的利益比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乖離。
他們表示,中國大陸在過去20年從主要模仿和竊取技術的國家,演變到如今可以改良並開拓技術,並非偶然,而是政府刻意長期關注結果,其在全球研發支出佔比由2000年不到5%增長到去年23%以上,如果繼續維持此速度,2025年就可以超過美國。
大陸發展科技最清晰的戰略就是「軍民融合」,政府提供的支持可以是補助金、共享數據、貸款或培訓計劃、提供有利環境,而且是由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人民解放軍,國營企業與民間企業共同努力。華爲在美國還沒注意到的情況下發展成爲全球5G領導者就是絕佳案例。
而且不只在5G,中國在人工智慧、超級應用程式如微信、消費等級無人機、影像監控、基因檢測、生物科技,以及各種數據蒐集工具,都已經追上或超越美國。這些技術固然可以生產武器或者操縱個人,但同樣也能解決人類最棘手的挑戰,從疾病、糧食安全到氣候變遷,都可能因此出現解決方案。例如用基因改造工程微生物取代石化產品,這類生物技術革命位來10至20年對經濟影響規模可能達4兆美元。
他們認爲中國對技術的思維更大更全面,「華盛頓從軍事角度監控中國技術進步,並擔心其對中國國防能力貢獻,但是挑戰要廣泛得多。北京對技術至上的追求不僅是爲了獲得戰場優勢,而是正在改變戰場本身。儘管如5G、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生物技術之類的商業科技無疑將在軍事上獲得應用,但中國想定的是一個無須開槍的大國競爭世界,只要取得技術優勢,可以支配人們賴以生存的各種民用基礎設施,就能產生巨大影響。數位基礎建設可能是現在的戰役,生物科技是下一個,不幸的是,美國政府並未將其視爲優先事項。」
IQT電信的正副總裁認爲,美國目前由政府資助有限的研究,再由企業負責將結果商業化的模式行不通,多半研究成果只停留在實驗室中,而且只要研究人員離開美國就可能落入外國手中。他們稱拜登提案投入3000億美元增加聯邦政府研發支出是個很好開始,但是如果建立一套嚴格流程來確認各種最高科技的優先等級,會更有效率。拜登的直覺,阻止中國崛起的關鍵不是不讓中國發展、而是美國要發展得更好,是正確的,但是美國應該重新考慮研發的原因和方向,才能贏得這場沒有硝煙的創新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