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病人出院居家照護 奇美醫:提供病人另外的選擇

奇美醫學中心提供急診病人出院居家照護,讓病人有另外的選擇。(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以病人爲中心,2014年獲得遠見雜誌推薦醫療服務類第1名,而「全人爲中心」的照護,就是從病人踏入急診開始,就能接受完善的後續整合及醫療照護,不僅待牀死亡率下降,住院後6小時及24小時轉加護病房比例下降,病人滿意度高,也連續得到醫策會4年國家品質標章(SNQ)肯定。

奇美醫學中心全人醫療科主任林高章指出,早在2012年,奇美醫學中心於急診設置全人醫療科,和急診共同照護急性待牀住院病人。過去7年實施成效良好,全人科也從5位增加到9位醫師,涵蓋多數內科專科,對於病人住院前之照護,發揮了作用,不僅讓病人及家屬安心,住院後也讓接手醫師能得心應手,延續治療。然而即便進入2020年急診壅擠仍然嚴重,等待住院人數及時間不減反增,不論如何努力提高效率或加速出院流程,也難以改善。因而一個創新打破傳統的照護模式於焉形成。

林高章舉例案指出,68歲陳女士,腦中風合併糖尿病高血脂、及尿道感染,多次進出醫院,這次也是感染纔剛出院3天,又因發燒、喘再入急診。醫師診斷後認爲肺炎合併積水建議抽水及住院,面對如此折騰,家屬也不知所措,滿身疲憊,吁噓嘆氣,再次簽下住院同意書,惟病人中風後吃東西容易嗆咳,每次住院都造成全家步調大亂,照護者也經常累倒,要聘請看護負擔太大,要轉到機構病人又不願意。當醫師建議要再住院,這次病人猶豫了…。

這類病人少說每天急診都會遇上幾個。常規作法是,醫師確診後安排住院(病牀難求可能要等個1-2天),如不想住院就要辦理自動出院,小小感染,卻讓全家大大疲於奔命;花錢事小,是否又要住院纔是兩難,而每次住院後,又憂慮增加病人感染機會,這個就是爲何急診想要推展急診出院居家照護的原因。

林高章主任說明指出,「急診病人出院居家照護」,簡單的說,就是把急性治療病人,經過適當處置或待牀期間病況好轉後,搬到病人家。概念源自於在宅醫療之銜接照護。但對於急性病人返家接受「在宅居家照護」,必須要有全盤的規劃,專業的評估,以及跨團隊的合作,以免誤判放行或延誤治療。此部分不同於傳統在宅醫療以穩定病人爲主。

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出院-居家照護」,由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發起,急診醫學部部長許建清籌組,結合全人醫療科、老年醫學科、急診醫學部、護理部,及個案管理專師等共同組成,讓急診病人經過適當處置或待牀期間病況好轉後,可以返家不需住院。藉由評估、溝通、聯繫、訪視、治療達到目的,必要時轉回急診再做處置。對於不想住院的急性病人、或反覆感染者、或照護因素相關者,提供病人另外的選擇。將治療場所轉回家裡,其實是許多病人的希望,只是制度面、醫療面如何配合是一大考驗,畢竟熟悉的環境加快復原速度,院內感染也不會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委派經驗豐富的老年醫學科醫師洪尚平,及全人醫療科李瑞琦個案管理師,來負責收案及追蹤訪視照護,以急診急症病人不需住院者爲優先,希望創新模式能達到減少壅擠,減少穩定病人住院,提高在宅治療,減少反覆感染,減少家屬奔波,提高病人舒適度

試行之初排除幾個條件:1、病人及家屬無意願者;2、車程太遠或已在養護機構者;3、明顯需要住院或針劑注射者;4、不符合認知功能障礙或行動不便者。急診全人居家小組會在醫療後援無虞下,去做對病人有利的醫療及照護嘗試

林高章主任強調,「春江水暖鴨先知」,醫療是否需要轉型臨牀單位最知道,面臨必要的抉擇,奇美人都有擔當先驅創新的勇氣,希望提供病人另外的選擇。

►懶女人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