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師集體轉會 客戶分流 業內質疑“換了馬甲”

日前,因涉金通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通靈”,300091)造假案,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所”)被罰沒共計4112.08萬元,並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據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這一處罰決定公佈兩天內便給大華所帶來十餘家客戶的流失,同時將面臨IPO業務客戶流失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對大華所處罰前後,該所不少原客戶已分流至北京大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簡稱“北京大華國際”)和深圳大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簡稱“深圳大華國際”)。三家公司不但名稱相近,兩家“大華國際”吸納了大華所的部分人員,就連註冊地址方面,深圳大華國際也與大華所深圳分所近乎“比鄰而居”。

處罰

10餘家客戶流失

代理36家企業IPO中止

5月13日,大華所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聲明稱,5月10日,江蘇證監局向大華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大華所在對金通靈進行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期間,未能勤勉盡責,依法對大華所及相關人員處以行政處罰。

根據江蘇證監局通報,大華所被沒收業務收入688.68萬元,處以3443.4萬元罰款,並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此外,時任簽字註冊會計師範榮、顏利勝、胡志剛分別被給予警告並處以40萬元至150萬元不等的罰款。

這一處罰決定給大華所相關業務帶來了直接的影響。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上述處罰發佈兩日內,10餘家A股公司宣佈取消與大華所的合作,包括海欣食品、中原內配、力量鑽石、博思軟件、臺基股份、嘉和美康、坤彩科技、遠東傳動等。

同時,大華所還將面臨的是IPO業務客戶流失的風險。根據相關規定,中介機構在被暫停業務資格期間,擬IPO企業無法推進IPO進程。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官網顯示IPO申報企業中,有37家企業的會計師事務所爲大華所,其中36家目前均因財務資料過期進入中止狀態。

變動

至少67家公司轉投大華國際

深圳大華國際與大華所僅隔3層樓

6個月的“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或將促使大華所部分原有客戶轉向其他會計師事務所,而外界注意到,北京大華國際和深圳大華國際似乎成了“接盤俠”。

5月16日深圳市新國都股份有限公司(300130.SZ,簡稱“新國都”),發佈公告稱,鑑於大華所受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管局行政處罰,且爲公司服務的原部分審計團隊目前已轉入深圳大華國際,爲保持公司審計工作的連續性,公司擬改聘深圳大華國際爲公司2024年度審計機構。

上述公告提到,大華所“原部分審計團隊目前已轉入深圳大華國際”。值得注意的是,公告披露的擬簽字註冊會計師爲朱理理,其2024年5月開始在深圳大華國際執業。而就在3月28日新國都披露的擬續聘大華所爲該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中,大華所方面的擬簽字註冊會計師同樣有朱理理,公告顯示其2018年11月開始在大華所執業,2023年9月開始爲新國都提供審計服務。

事實上,在大華所因上述處罰而暫停從業6個月的處罰落地前,已有A股上市公司改聘了審計機構爲深圳大華國際或者北京大華國際。

其中,不少公司在解釋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時均提及,大華所“原部分審計團隊目前已轉入深圳大華國際”或“原審計團隊已整體從大華所分離並被北京大華國際所吸收合併”。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大華所已有至少16家A股客戶更改2024年報審計機構,其中改爲北京大華國際的有11家,而改爲深圳大華國際的有5家。此外,2023年度財報的審計業務上,北京大華國際和深圳大華國際也至少分別分走了41家和10家。

從深圳大華國際的選址,也可窺見其與大華所的聯繫。深圳大華國際官網顯示,其地址位於深圳市福田區鵬程一路廣電金融中心14F;而大華所官網顯示,其深圳管理總部的地址正位於深圳市福田區鵬程一路廣電金融中心11層,兩者相距僅三層樓。

在吸納人員方面,深圳、北京兩地註冊會計師協會官網顯示,去年至今年陸續有大華所註冊會計師加入深圳大華國際和北京大華國際。其中,2023年8月大華所深圳分所有多達46名註冊會計師集體加入深圳大華國際。9月同樣有46名來自大華所的註冊會計師加入北京大華國際。

早有佈局?

一邊數次被罰 另一邊更名、備案、遷址

回顧資本市場歷史,會計所在受到處罰後,部分會計師團隊會改換門庭去另一家事務所繼續從業。2020年,財政部曾表示對會計師事務所“換馬甲”等問題露頭就打,然而類似現象依舊屢有出現。

綜合此前媒體報道,深圳鵬城、瑞華、中磊、正中珠江等會計師事務所在被曝財務造假後,均有一批團隊轉移至新的會計師事務所,繼續從事審計業務,此前的部分客戶也被隨之帶走。

對此,有業內觀點認爲,對會計師事務所及個人處罰不能只剝奪證券市場準入資格,相關主管合夥人也應受到相應責罰。但也有觀點稱,如果有過錯的會計師“換馬甲”執業,不合理也不合法,本質上是執法不到位;而如果是不相關的會計師另起爐竈,既是其正當執業權益,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此前委託人相關審計業務的一種保護。

而外界仍有猜測稱,大華所多位註冊會計師的“集體出走”,或許並非受到監管處罰後部分會計師團隊的被迫“轉會”,而是似乎早已有所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至2023年,大華所因2單上市公司造假案而被處罰後不久,恰逢深圳大華國際和北京大華國際出現更名、備案、遷址、吸納大華所人員等變動。

2022年6月,證監會認爲大華所在東方金鈺項目上未勤勉盡責,出具的2017年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風險識別與評估程序不到位;內部控制測試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執行的與採購、銷售、存貨相關的實質性審計程序存在重大缺陷等。

2022年10月,深圳天鵬會計師事務所更名爲深圳大華國際,同時將辦公地搬到與大華所深圳分所的同一寫字樓,11月完成證券服務業務備案登記。同月,北京榮審會計師事務所工商登記更名爲北京大華國際,也完成證券服務業務備案。

2023年3月,因獐子島項目,大華所再度被罰,證監會指出其出具的獐子島集團2016年度審計報告存在虛假記載。9月,深圳大華國際和北京大華國際又雙雙“官宣”從普通合夥變更爲特殊普通合夥。同年8月、9月,兩家機構也分別迎來了前述大華所會計師的集體“轉會”。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劉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