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佼/稱謂

文/黃子佼

某日我收到學生寄來的一本刊物內頁(不是包裹郵件信封上)寫着TO黃子佼...後面則寫了一些感謝的話....讓我困惑的是,黃子佼的後面,沒有基本的先生、哥、主持人,甚至也沒有大陸更愛用的老師兩字,我納悶多於生氣,這作風,與我的中心思想不同,於是,遮住來源重點,發了圖文臉書,討論與思考,有人說,他們把我當同輩,所以連名帶姓喊,有人說是老外STYLE...

前個說法我勉強同意,後者,當老外?那前面也可能會加個DEAR吧?總之,無解,而寄來給我看作品的他們,似乎也沒追蹤瀏覽我的臉書,因該文一出後,於留言板上或私信,都沒相關人士出現,不了了之,我當然也沒偏執的非要找到結果與原因,單純是把一個可以辯證的小事丟出來交換心得...

隔幾天在新聞上,看到一些標題,又讓我重新想起稱謂的抉擇:多篇不同娛樂新聞的標題,竟有不同輩份使用邏輯?某新聞與憲哥有關,標題是‘憲哥....’,某新聞與菲哥有關,標題是‘張菲....’,某新聞與燕姐有關,標題是‘張小燕....’,三則中,有兩個是來自同一網路媒體所下的標。

我納悶了,圈內圈外,基本都是叫他們憲哥菲哥小燕姐,無誤吧?因爲資歷,因爲認同,因爲累積的意念與習慣等等原因,這些敬語,也早已取代他們的全名很久了,除非你輩分更高!可是,在憲哥還沒是憲哥前,小燕姐早已是小燕姐,菲哥也早已是菲哥,而論演藝資歷或年紀,各類長幼有序的標準來看,憲哥都是三人之中,最年輕與資歷相對淺一點的那一位,不是嗎?充其量,2018的現在,比網路聲量收視率,憲哥拔頭籌人氣鼎沸.但這世界,無論是親友或一般人的輩分考量,是比名氣?比收入?比收視?比網路按贊追蹤數來判斷嗎?你的大叔比你三叔窮,那就叫三叔一聲叔叔,卻對大叔連名帶姓?或你的三姨是社會賢達,大姨只是家庭主婦,就叫三姨一聲阿姨,大姨就直呼名諱?標題,爲何有兩種標準?如果三人的三篇新聞,都直接稱張小燕張菲吳宗憲,那我就不會有如此疑惑,如同我和某報資深記者聊起此觀點,他說的挺好:本來嘛,我們圈內喊哥喊姊,是因爲同行,對讀者來說,誰?不都是一個‘人’。也是,如政要體壇商界的新聞一樣,常常也是連名帶姓的寫,前後不必加市長、老師、董事長等稱謂,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如果同一個圈子的新聞,卻有兩種寫法,譬如政治版:‘鄭文燦市長與柯文哲對談’,這樣的寫法,我會感到好奇,延伸上述狀況,來一個‘張小燕張菲憲哥同臺義演’,不是很奇怪嗎?要不,就都不要市長/哥/姊,要不,就都加!他們也都符合被尊稱的資格,不是嗎?是偏心?個人標準?還是私人喜好?唉~我好無聊,但就是忍不住思考了起來...

某日看雜誌,訪問一個臺灣時尚教母級人物XXX與一位攝影大師OOO,文裡,尊稱OO大師,卻直接把教母的名字後兩字XX寫上,文章各段落都是‘XX表示...OO大師表示...’,好怪喔!前者,在文章裡,好像一切江湖地位都變枉然,只是一位隔壁同事同學?沒尊稱與職稱?叫的如此親暱?但我感覺禮數不周,後者,被寫大師,當然合理,但因爲對OO的尊敬,更導致對前者的看輕與隨意...

我的中心思想,還是要遵循古老輩分的禮數行走江湖,寫也好說也好,嘴巴甜也不是壞事,年紀大小或資歷深淺,差個兩三年也許還無所謂,但若超過,一定要加上輩分稱謂,甚至,成就是職人高水平,或大衆慣性職稱,都須列入考慮,這代表也未必要管年紀輕不輕,已值得給予尊稱,我一定冠上哥或姊,例如活動上遇到陳金鋒或林志玲或李佑羣,我不會一直,但一樣會三不五時跟着喊鋒哥、志玲姊姊、佑羣老師,WHY NOT?殊不知他們都小我幾歲呢!

時代觀念在變,到底是我有問題?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