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鯉魚潭染紅 葡萄球藻惹禍

花蓮知名景點鯉魚潭最近水岸邊出現大量紅色漂浮物,疑遭油污污染,經確認是無毒的葡萄球藻。(王志偉攝)

花蓮著名風景區鯉魚潭,近日被人發現潭面冒出大面積紅色懸浮物,乍看猶如油污,還不時散發出臭味遊客見狀紛紛走避,店家擔心水質遭受污染趕緊通報,經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東華大學調查,原來是葡萄球藻,孳生原因疑與溫差有關,雖然無毒也不是外來污染,但爲防止擴散已放置吸油棉攔截。

位於壽豐鄉的鯉魚潭,每逢假日有不少遊客環潭健走、爬步道騎單車、劃獨木舟,今年縣府舉辦的太平洋燈會移師當地展覽,吸引大批遊客觀光

春節年假過後,有民衆發現潭面出現暗紅色懸浮物,隨着水波漂浮,不時還傳來淡淡臭味,遊客見狀都馬上離開,主要分佈在潭北潭西附近,周邊店家擔心遭受污染,對環境、觀光形象都大打折扣。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鯉魚潭管理站主任蔡威平表示,經委託東華大學學者調查,確認是無毒的葡萄球藻。學者推測應是近日溫差大,帶動湖底水流底泥營養鹽遭到翻攪,加上近日天氣比較熱,讓藻類大量孳生,過去也曾出現但這次面積較大。

蔡威平說,經學者解釋,葡萄球藻是無毒的天然物質,會自然沉到湖底,這次面積大影響景觀,因此先佈設吸油棉和攔油索嘗試吸附藻類。

鯉魚潭長年有優養化問題,2016年嘗試流放超過5000尾原生黑鰱白鰱吃藻類和浮游生物,截至去年成效良好,流放物種經追蹤可長到30公分長,預計今年還會流放3000尾黑鰱,透過自然生態鏈逐年改善鯉魚潭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