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給老年人帶來了什麼?
如今,手機和互聯網在社會中無孔不入,很多老年人也因此開始使用智能手機。諸多研究已經表明,使用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有助於提升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程度,提高其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水平,降低其抑鬱水平和孤獨感,以及預防其認知能力下降。然而,隨着流量經濟的發展,互聯網帶給老年人的負面作用已經不容忽視。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較2023年12月增長742萬人。新增網民以10-19歲青少年和“銀髮族”爲主。其中,50-59歲、60歲及以上羣體分別佔新增網民的15.2%和20.8%。有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使用互聯網的比例從2017年的5.4%攀升至2022年的14.3%。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超過半數的65歲至69歲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70歲至79歲的老年人中使用智能手機的比例爲31.2%。
如同那些沉迷於遊戲的年輕人一樣,對於老年人,網絡不僅可以打發時間,也是可以獲得價值補償的地方。艾媒諮詢2021年6月開展的調研數據顯示,有51%的中老年羣體日均上網時長超過4小時,日均上網時長6小時以上的達15.7%,而當時全國網民日均上網時長爲3.74個小時。此前人民網和騰訊發佈的報告也顯示,10%以上的50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天上網超過6個小時。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60歲以上手機網民人均APP的數量達到44個。
大多社會心理研究機構並沒有將“老年網癮”作爲一項課題,因爲老年人擁有較強的自我認知和控制能力。有研究認爲,他們長時間活躍在網絡背後的根本癥結是,老年人的孤獨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有效排解,因而產生了對單一網絡工具的過度依賴。有國外學者指出,孤獨可以影響認知功能,並且可能導致自我調節能力的下降。“想要避免衝突、減少失望的目的,可能會使老年人更傾向於接受與自己世界觀、信念相符的信息,從而保持自我意識。”這種被自我信念“粉刷”的網絡環境,使得他們成爲網絡欺詐的主要受害者。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即便控制了黨派偏見等因素,美國老年人也比其他年齡段的人更容易消費和分享虛假新聞。另一項研究發現,年長的美國人對社交媒體上的推薦算法及其作用知之甚少,同時,比起年輕人,他們更難分辨新聞報道和評論觀點的區別。研究顯示,在Facebook上65歲以上用戶分享的假新聞數量幾乎是最年輕羣體的七倍。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與抖音聯合發佈的《中老年人短視頻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在有上網經歷的中老年人中,約80%的人遇到過“虛假廣告”和“網絡謠言”。一些食品安全、養生健康之類的虛假信息在網絡上流傳,甚至有許多“一看就是謠言”的內容,卻深受老年人青睞。很多老人秉持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進行二次甚至多次傳播。調研還發現,抖音正成爲許多老年人獲取重要新聞的來源。他們更容易陷入信息繭房之中,從而降低對事物的判斷力。
除了網絡詐騙和購物陷阱,一些博人眼球的虛假信息善於利用網民的焦慮、恐懼、憤怒、仇恨等心態,而老年人往往更容易被這些扭曲的思想所擺佈。從安徽阜陽某女子“被前夫家暴”、雲南女騎手“深夜送餐被盜電動車崩潰大哭”,到“給住院婆婆吃泡麪來報復坐月子時給自己吃泡麪的婆婆”等,相關視頻事後均被證實爲蓄意擺拍。此外,備受老年觀衆歡迎的微短劇也不乏狗血誇張的劇情。有數據顯示,短劇行業坐擁了近70%的中老年觀衆。更有老年人爲了看劇情類短視頻,一個月花費近萬元。由於與社會接觸逐漸減少,這些捏造的假象可能影響老年人對現實世界的認知。因此,老年人沉迷網絡除了會影響其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威脅精神健康。
有專家曾提出,互聯網需要“老年人防沉迷系統”。然而,正如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實際上的使用率並不高,即使推出老年防沉迷系統也是治標不治本,問題的根源還在於流量經濟的底層邏輯。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誠指出,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鴻溝已不僅是部分人羣不能接觸網絡的問題,更加表現爲人們在享受數字紅利的客觀條件和個人能力方面的差異。蘭德公司的一項研究表明,與數字技能可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理想情況相比,2021年—2028年數字技能差距將拖累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每年下降1.7個百分點。他認爲,從老年人沉溺網絡的現象折射出,我國大量網民雖能接觸到網絡,表面看似越過了數字鴻溝,實則對網絡的利用效率較低,僅僅是沉浸在低質量的網絡內容當中。
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先生也曾提出,當前的流量經濟實則是互聯網時代的“劣幣驅逐良幣”,是一種“有毒”的經濟模式。這導致我國的互聯網社會正在成爲“降維社會”。我國一直以來都在做互聯網的適老化改造,但現在看來,老年人可能也正在深受互聯網的“毒害”,而這又將反過來加劇互聯網“有毒”的經濟模式。隨着我國老齡化的加深,互聯網的老年用戶羣體不斷擴大,同時,老年羣體也正在成爲互聯網內容的創作者。打開抖音、快手,便會發現活躍在屏幕上的老年網紅羣體已經越來越多,甚至成爲平臺內容庫中一個重要的細分垂類。互聯網雖然幫助老年人緩解了孤獨,卻也帶給他們頸椎病、青光眼、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更加極端的價值觀。隨着老年人的網絡行爲正在成爲影響互聯網的重要力量,“降維社會”的趨勢也可能會因此而加劇。(來源:安邦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