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鄙視鏈大全:遊戲圈食物鏈 你被BS了麼?

南方都市報4月7日深圳版城市週刊封面:鄙視食物鏈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

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

當“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的狂放達人嵇康用“文人相輕,先輕後重”探討學術爭論之道的時候,他沒有想過,這個詞日後會成爲文人之間爭風吃醋、相互“踐踏”與傾軋的託辭,更沒想到,這場遊戲會擴撒到生活的各個層次,成爲一條條“相輕”的“食物鏈”。

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韓劇的,看日韓劇的鄙視看港臺劇的,看港臺劇的鄙視看國產劇的……

穿Topshop的鄙視穿ZARA、H&M的,穿ZARA、H&M的鄙視穿Verym oda、O nly的,穿Verymoda、Only的鄙視穿美特斯·邦威、以純以及堡獅龍的……

鄙視無處不在。雖然,包括嵇康在內的竹林七賢個個是翻白眼的高手,他們鄙視名教、鄙視假道學、鄙視俗人。但是,倘若他們看到如今的“鄙視鏈”,怕是也要羞愧萬分,自嘆不如吧!

不過,在正常情況下,很多人會說,鄙視是沒有道德可講的。芸芸衆生皆平等,身爲現代都市的一員,自然是不會隨意地豎起修長的中指,或者是無意中讓眼睛流露出睥睨的餘光,更不會雙手呈“八”字“掐死”別人的尊嚴。

不過,對於這些不入流的豎中指者、睥睨者以及動不動擺出一副唯我獨尊姿態來的人們,你會怎麼辦?

坐在一隅,高高掛起?太淡定

跳出來,指責或打架?不文明!

那,怎麼辦?怕是隻能哼哼地在心裡嘀咕一聲,暗自指責對方沒水準,然後用滿含着公平、平等的現代思維光芒的“餘光”殺死不平等的罪惡。

鄙視,不僅像是一條食物鏈,更是當下社會宿命的怪圈。

鄙視鏈之心理分析

1.智商優越感。看英劇的覺得自己智商高,看韓劇臺劇內地劇的被認爲“腦殘”;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隨便扔一個薛定諤定律出來就能把他們嚇哭。

2.年齡優越感。年輕人看不起老年人,85後就說“我們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回憶童年,你們70後是回憶上輩子吧”;成人歧視小屁孩,比如逛天涯社區的經常會說,咦,怎麼貼吧的小屁孩也來混天涯了。

3.時尚度優越感。新潮歧視老派,這不是說年齡,而是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同齡人也分保守派和潮人。

4.原創優越感。這就是山寨湖南衛視以及國內各種山寨產品被鄙視的終極原因

5.品位優越感。自以爲高雅的看不起顯得庸俗的,所以號稱喜歡《讀書》雜誌的沒準天天晚上是抱着《知音》和《人之初》睡覺呢。

6.國際化優越感。大衆印象裡,基本上歐美最好,日韓次之,港臺湊合,感謝朝鮮、印度、非洲等地的存在,讓我們還能靠調侃他們贏得一點平衡感———這當然不對,但這種潛在現象不能假裝沒看見。

7.小衆優越感。人類總是需要一些東西來顯示自己與衆不同,比如富豪得靠花錢來突顯和窮人的區別,而另一個邏輯就是,喜歡的東西越小衆就越拽,顯得自己品味獨特。

遊戲鄙視鏈

主機單機>國外PC單機>國外網遊>國內網遊>網頁遊戲、QQ遊戲

星際爭霸稱呼爲“星際”或“SC”都弱爆了!

誰說遊戲低級,玩家會表演一秒鐘翻臉。遊戲設計專業畢業生T N T說:“網遊體現合作競爭等主要傾於社交,體現遊戲的某種類別功能,但我認爲這並不能完美詮釋遊戲的本質。首先你得拋卻遊戲難登大雅之堂的落後觀念,事實上游戲與電影小說一樣本身富於魅力的表現形式,光與影的旋律,信息的舞蹈。單機較之網遊的優越很容易聯想:就是將所有的資源最大程度分配於遊戲本身,你能想象更好的畫面,豐富的CG,適時響起的優美聲效……一切都是完整唯一的世界觀下的產物,因爲基調是一次冒險、一個故事、一場遊戲,所以一切都爲這個主題服務,理應獲得更好的展現,不必爲了社交等讓步。”哎喲,玩遊戲這件事好宏大、好唯美、好偉岸哦。

私人泳池之於公共澡堂,能粗淺概括單機粉的優越感來源。

別以爲玩遊戲就不能裝B了,遊戲地帶裝B指南就是:

1.首先!能說英文名的絕對不說中文!再者,如果這個遊戲的名字有大家常用的簡寫稱呼,你就用它的全名。如果這個遊戲的名字大家稱呼它的全名,你就寫它的簡寫。比如:星際爭霸叫什麼?星際?俗!一般人叫它簡稱SC,這就跟那些叫星際的不是一個檔次的。不過這還不是裝B級的,想裝B,就多動下鍵盤,叫StarCraft,注意這個S和C要大寫。這麼一說,那些遊戲齡在6年以下的自以爲“老玩家”的初級裝B犯心裡一震:哎呀,我怎麼就沒這麼叫呢?失誤啊。再說一個,比如暗黑破壞神2.叫D iablo2,就達不到裝B的水平,要叫D 2,當那些小白疑問:D 2是個什麼東西?你回答一句:D iablo2,想想那些連暗黑2英文名都不知道的小白會感覺自我多麼的渺小?而那些知道的人也只會驚呼:哦!原來是這樣…

2.要略懂點遊戲術語。什麼?你說你知道特殊怪物叫Boss?你難道沒看到現在網吧裡那幫玩傳奇、魔域的笨蛋都知道Boss長Boss短地瞎叫了嗎!不要求你們在這點裝得多高端,但至少要跟低級玩家劃清界線!這個魔獸世界的玩家都知道一些。比如引到多餘的怪物叫A D D,仇恨超出叫O T,範圍傷害魔法叫A O E。 3.A:“你玩XXX嗎?”B:“對不起,我對PC平臺上的遊戲不感興趣……”僅此一話,絕對能讓那些連PC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小P孩瞬間低你無數個檔次。

什麼?你也不知道?孩子,別來裝B了,回家吃飯吧……

英超是現在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聯賽,然而在意甲球迷眼裡,英超是“英糙”,他們除了看不起英超的“強調身體與對抗且節奏很快”,也看不起英超的金元足球,前有切爾西,先後曼城。但是他們卻對意甲菜地一樣的球場視而不見,對“電話門”熟視無睹,每一個意甲球迷心中一定有一份《環球時報》,不然他們怎麼能快樂得如此理直氣壯。

請看下面這首“文藝復興”味十足的詩,或許能明白意甲球迷的心:

亞平寧的海風輕輕拂過,宛如一首夕陽之歌,

當歌聲悠悠飄過,就像逝去的年代不能忘懷。

這時我們才明白,

面前的他們原來是我們的寄託,托蒂和皮埃羅,

當他們隨着海風一笑而過,當他們隨着歌聲翩翩起舞,

當他們用進球勾起我們的記憶時,

我們才懂得,

就算沒有明天,

就算沒有未來,對他們的那種感覺依舊存在。

就像上面這首詩一樣,意甲球迷往往都會陷入往昔的美好回憶不能自拔,那些美好回憶是米蘭王朝的荷蘭三劍客、國米的德國三駕馬車,以及韓喬生、宋世雄的解說。誰叫意甲是第一個引進中國的聯賽呢,而他們也是中國的第一批通過電視觀看國外高水平聯賽的球迷,這個“根”屹立在那裡,他們是一定要尋的。

其實,除了意甲球迷看不起其他所有聯賽之外,後面的排名大致靠譜,“爲什麼都是超,英超會看不起中超呢?”這類問題需要解釋嗎?

足球聯賽鄙視鏈

意甲>英超>西甲>德甲>法甲>中超>中甲

“意甲第一”就是意甲球迷唯一認可的邏輯

世上最淵博的老頭艾柯寫過一篇文章罵球迷,中心思想就是“球迷是這個星球上最奇怪的物種”,而中國的意甲球迷則需要再加上一個最———最最?最最是什麼邏輯,切記,不要和意甲球迷提邏輯,如果有邏輯的話,那麼“意甲第一”就是他們的邏輯。

電視劇鄙視鏈

英劇>美劇>日劇>韓劇>港劇>臺劇>內地劇>泰劇

“我喜歡看英劇,至少我喜歡這麼說”

“我喜歡看英劇,至少我喜歡這麼說。”基本上,國內的英劇粉提及英劇,多少都有點品位上的優越感,尤其是,近期中產以及公知最愛的《南方週末》以兩大篇文章專門解析熱門英劇,百度英劇吧裡有人直接說,“看到這報道,有種莫名的自豪感啊”,好像他們不是英劇觀衆,而是英劇編劇一樣。雖然他們對報道里“英劇美劇實無高下”這個論斷不太滿意,沒有高下,他們的優越感就沒有依託了嘛,《南方週末》不太懂事啊。

英劇確實比美劇更有文藝範兒,文藝範兒的一大標誌就是悶。看美劇會很安心,最少三分鐘發給你一個笑點,總不至於看睡着,而英劇整體上催眠效果要好些,你有耐心忍一忍,進入狀態之後才能體會到英國人的傲嬌和蔫壞。比如豆瓣打分高達9.3分的英劇《黑鏡》,誇它是“神作”的都算剋制了,首相爲了救王室公主,必須當着全人類跟一頭豬性交,多重口味,但人家拍得嚴肅、深刻、唯美、蕩氣迴腸。

一本正經地演繹荒誕,在高貴冷豔的形式感下耍賤,是英劇的核心價值。《黑鏡》中,首相視死如歸地走向那頭即將與他合體的豬,他的手下貼心地表示,我們已經找了一頭性格最婉約的母豬了。《唐頓莊園》裡,“中產”、“律師”都是貶義詞,觀看樂趣就是等着他們被真正的貴族羞辱,以及等待“我的孫女還沒墮落到去紐約混的地步”這種霸氣臺詞。當然,英劇裡同性戀大面積分佈,《神探夏洛克》基本上就是以福爾摩斯和華生爲主角的高智商純愛片,腐女看得超high。

哪怕英劇粉只是爲了看男男姦情或者迷戀“沒品笑話集”式的無底線笑話,也絲毫不妨礙他們的拽。他們給出的喜歡英劇的官方理由往往是“耳朵只接受倫敦音”,並且在提及英劇名和角色名時一律用英文。專欄作者咪蒙有一次不顧個人安危攻擊了一個英劇演員醜,立即受到英劇粉的海量圍攻,最主流的攻擊就是:“英劇你根本看不懂,滾回去看你的日劇韓劇吧,腦殘!”

日劇粉這時候不爽了,“日劇韓劇”兩個詞排名必須分先後,他們的驕傲感來自至少日劇還有小清新或者黑色幽默的味道。看遍全球電視劇的資深宅女週二有個權威論斷,英劇高明、耐看,但稍悶;美劇笑點密集,臺詞高杆,但劇情上缺乏新意,永遠都是:1.罵政府罵資本家罵法官。2.發現特異功能A,發現特異功能B,發現特異功能C.3.A和B睡了,B和C睡了,C和D睡了,D和A睡了。日劇常無厘頭,但真是願意冒險的,什麼冷門題材都敢拍。至於韓劇嘛,演員和衣服好看就行了。

在週二看來,各個劇的粉絲互相掐架互相鄙視非常無聊,看個劇而已,每種劇都能滿足不同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她完全能在最冷門的英劇《諾妞的奢華喜劇》和國內穿越劇《步步驚心》之間自由切換。真正能挑戰到週二的底線的,也就是《林師傅在首爾》這種“神劇”了,這已經不是山寨韓劇了,是山寨韓國人,在成都拍的假裝在首爾拍的,中國人假裝韓國人,唯一正版韓國人只有張瑞希一個,明明是《張瑞希在成都》嘛。

網上有不少“韓劇粉更腦殘還是穿越劇粉更腦殘”的比較帖,跟帖者都表示很掙扎,“二者不相上下很難比啊”。國產劇的粉絲至少還可以有“愛國”這個幌子,比如他們攻擊不喜歡《愛情公寓》的人,就說對方崇洋媚外(但《愛情公寓》大把抄襲美劇英劇就不崇洋媚外了嗎),而韓劇粉的輿論環境就差一些了,《南都週刊》曾經做了一個專題,光是標題就能把韓劇粉氣吐血,“珍惜生命遠離韓劇,三大套路讓你腦殘”,看那架勢,好像愛不愛韓劇就是一場IQ測試,臺劇和內地穿越劇同理。

最搞笑的是,男人常常看不起女人言情劇,說太弱智太腦殘,劇情這不合理那不現實,問題是,他們看A片、看流氓動畫就崇高了就偉大了就聰明瞭?咪蒙有個論斷,“言情劇就是女人的A片。玄彬、李敏鎬、陳柏霖就是我們女人現階段的蒼井空。大家都貪心,只不過男人想要無限的多元的性,女人想要無限的多元的愛。難道性飢渴比愛飢渴還高級?大家都意淫,言情劇好歹還意思意思來點背景來點劇情,A片就純粹是癡漢亂搞美少女,流氓動畫更不要臉,主題就是無辜宅男被全球美女輪姦。敢問這有邏輯嗎,現實嗎,合理嗎?實在很想告訴男人這物種,意淫也是要講職業道德的。”

搜索引擎鄙視鏈

谷歌>百度> BING、搜搜、搜狗>人民

用必應搜索的太少,百度粉都懶得瞧不起他們

“谷歌的確要比百度好”,國內某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Yisu原因歸納如下:

1.谷歌的搜索結果中,若你搜索的網站是病毒網頁,谷歌會給出病毒網站提醒,百度則不會。

2.谷歌的廣告只會出現在搜索頁面的右邊或者頂部的獨立區域,並且用豎線、底色與其它的自然搜索結果明顯地區別開來和加上“贊助商鏈接”,一般不會混雜在搜索的結果中,而百度則喜歡這麼幹,最近幾年百度發生的“百度一下,你就上當”事件多是由於百度的競價排名系統將欺詐網站放置在真正網站的前列,導致不知情的網民上當受騙。

3.百度的商業味太重,你搜索的關鍵字的首頁基本都被競價排名出價高的企業佔據了,很難找到你需要的真正自然搜索的結果,谷歌雖也是商業化公司,但它基本上是以全自動的搜索方法排除了人爲因素對搜索結果的影響,不接受付費的競價排名,亦不出售搜索結果中的排序位置,而是依照點擊人氣、質量等因素進行綜合排列,你需要的搜索結果基本上都會放在首頁。

4.百度爲了適應國內大環境而進行了自我閹割,其搜索內容不少都是和諧的結果,而谷歌的不妥協是它退出中國的重要原因,所以谷歌能搜到你在百度搜不到的。

5.百度的搜索結果頁面的佈局沒有谷歌的看着順眼。

6.百度的搜索排名技術沒有谷歌權威,谷歌的本土化搜索在李開復在任時期做得已經不比百度差了,至少我用谷歌搜索時比我百度搜索更容易找出自己想要的結果。

7.谷歌的節日logo每次都能給人驚喜。

然而,Yisu也承認對於絕大多數中文用戶來說,百度要比谷歌好用,“百度比較快,因爲谷歌的服務器都在香港或者國外,百度有百度快照,搜索敏感詞時百度的結果當然不盡如人意,而谷歌乾脆是該頁無法顯示。”從這個角度來說,谷歌用戶的優越感來自使用谷歌帶來的“附加屬性”,比如會翻牆

微軟的必應(Bing)是屬於躺着中槍的,由於用戶羣體實在太小,百度粉們都懶得瞧不起他們。騰訊的搜搜和搜狐的搜狗,理由同上,谷歌百度之戰他們實在不該參與,就算是被瞧不起,也是順便的。

至於人民搜索,那是什麼?

電影鄙視鏈

冷門國家文藝片>歐洲文藝片>日韓臺小清新片>老港片>好萊塢大片>內地片

小衆影迷對國內大片嗤之以鼻,以聽到其名字爲恥

當我聽到伊朗電影《一次別離》拿獎的那一刻,我立馬樂了,衝着牆邊貼的《碟中諜4》海報,頤指氣使地對着湯姆克魯斯說:你給我快從迪拜塔上滾下來吧,我們第三世界要翻身做主人了!

你看,這就是大多數標榜自己是小衆電影迷的姿態,他們的特點是,從不進影院看好萊塢大片;對於國內所謂的豪華製作更是嗤之以鼻,簡直以聽到它們名字爲恥。在他們那裡,只有伊朗、法國以及國內等地的獨立電影纔是王道。其他的,他們會從鼻孔裡哼出一股輕蔑之氣:那些玩意兒也叫電影!在賈樟柯、甯浩、婁燁還未成名的年代,他們也曾是其忠實擁躉,而現在,與這幾個人趕緊劃清界限纔是正經事。而被豆瓣那些傲嬌文青追捧的楊德昌、侯孝賢和臺灣小清新,他們也會表明:這些都大衆得很!

在所謂的小衆電影迷們看來,一部不具備典型意義的電影,不是馬屁,就是意淫。M R 。汪是一家英國海運公司的技術員,20幾歲的他早已多次走遍全球,作爲一個擁有獨家“汪氏電影資料庫”的資深電影迷,你如果和他談論即將上映的《3D泰塔尼克》,他會告訴你,一部煽情片披了件3D外衣,隔幾年繼續在全球圈錢,實在可恥。當然,大衆電影受到追捧的事實同樣不可忽略,汪先生得了兩張贈票,最近正忙着四處尋人陪看呢。

小衆電影迷們始終用這樣的說法來安慰自己,那些在票房上大賣的電影,只能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就是大衆在發達的廣告宣傳上不堪一擊,其二自然就是相當多數觀影者智力和審美雙重低下。在他們眼裡,你如果實在對黑澤明的《影子武士》、塔可夫斯基的《鄉愁》欣賞無能,那至少應該看看希區柯克的《迷魂記》、昆汀的《低俗小說》吧。如果你非得看好萊塢商業片,能不能麻煩多看幾部《肖申克救贖》和《盜夢空間》呢?至於《一一》、《頤和園》,你勉強算有認知能力。你要是喜歡看什麼《碟中諜》、《駭客帝國》,你基本上就智力低下了。當然,他們是不會和你談論《黃金甲》《赤壁》的。

當然,所有被鄙視的大衆電影迷們自然更有站得住的論據:生活已經這麼苦逼了,難道連看的電影也要整成苦大仇深麼!想必這也是外表小衆的汪先生天天躲家裡偷看好萊塢大片的原因吧!

論壇歧視鏈

豆瓣>天涯>貓撲>貼吧

天涯通常會把和貓撲打仗列入日常工作流程

念豆瓣的名字,請先放緩語速,然後像法語讀音那樣,用舌頭輕掃上牙牀,再慢慢滑出“豆~瓣~”的音,乾脆利落地收尾。一定不要加er音,那會像把LV念成“哎羅喂”一樣惹人怨念。豆瓣絕對在鄙視鏈的頂端,這點毋庸置疑。有人總結:豆瓣裝逼,天涯猥瑣,貓撲淫蕩,貼吧腦殘。當人們指責網絡暴力、網絡暴民時,豆瓣網的存在就像是爲了刺瞎造謠者的眼睛,那裡絕對是鮮脆無敵小清新,那裡總是做些和實際賺錢無關又挑戰人類無聊底線的事情。關注芬蘭歐非拉美智利小衆電影,別管最後能不能找到資源;關注同城組織,別管是不是要靠譜地參加活動;關注豆瓣“我們都愛大金鍊子”、“父母皆禍害”小組,別管裡面是神話還是笑話。

對於豆瓣,天涯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涯叔”很忙的。涯叔通常都會把和貓撲打仗列入日常工作流程,比如聲討某張圖片、帖子的版權問題;搶奪熱點事件的八卦權。由於論壇網友分母數量巨大,所以出精品的概率也大。涯叔認爲自己很草根很民生,有容乃大,睥睨羣雄。很多M opper(貓撲用戶)轉身變成T yer(天涯用戶),是因爲厭棄貓撲的爛界面,更多人則同時潛伏在貓撲和天涯,對兩方的論戰表示無奈,本是一家人,還折騰個P啊!對此,貓撲表示很不服,M opper嗔怪涯叔的一點是,涯叔年齡大了,只會動眼,不想動手;還嗔怪涯叔的天涯觀光團只會喊口號,沒得半點創新和實際行動。而貓撲自己獨特的人肉手段使網友更加津津樂道於事實的真相。可是貓撲不能迴避的是,自己圈子裡確實聚集了大批意淫控和黃段子狂人。正因爲限制小,貓撲也是網絡新詞的發明重地之一。

鄙視鏈尾端的貼吧,我們只能說,委屈你了。誰讓你被無窮無盡的商業推手、網絡水軍、閒散窮人和各種粉包圍,於是你們神奇了!經常爆吧和被爆,爆吧狀態下的你們是x戰警,是霹靂嬌娃,是上了妝的施瓦辛格,是噴了香水的格雷諾耶,是無處不在的方舟子,是諾亞方舟的船長!

音樂鄙視鏈

英倫搖滾、國內地下廠牌>歐美流行音樂>日韓港臺流行音樂>內地網絡歌曲

“我希望在響起《最炫民族風》的時候瞬間失聰”

A:今晚有五月天演唱會,去不去?

B:不去。今晚有痛仰。

A:痛仰是什麼?

B:一個搖滾樂隊。

A:就是《最炫民族風》那種style的?其實五月天也很搖滾的,我覺得與他們比起來,S.H .E什麼的簡直都弱爆了。

B:……

如果你身邊有一位天天去m aolivehouse、F518、TU凸空間看演出的朋友而你又非得跟他討論音樂的話,麻煩先在網上搜羅幾部英倫搖滾、大陸搖滾裝逼指南,否則,在他心裡,你早已是一個腦殘兒童歡樂多的典型了。芸芸衆生中,大凡是自詡有點音樂品位的文藝青年通常與衆不同:包裡永遠有一臺追求音質的CD機或M D,至於m p3這種工具,實在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他們的歌單裡,絕大部分是你拼都拼不出來的外國人名,鮮有的幾個中國字,會讓你以爲是什麼黑暗組織或他家二叔;那些封面破得一塌糊塗的打口CD和某張只限量發行幾百張的EP往往是其最愛;從來不會出現在工體這樣的大型場館,798、F518、鼓樓三里屯纔是他們聽演出聚集的地方。遇到這樣的人,麻煩你識趣地別在他們面前拿出自己的m p3,因爲他們會鄙視兩岸三地一切流行音樂。

在這撥文青眼裡,音樂的品位直接決定你是同類還是腦殘。在他們看來,英倫搖滾無疑是高品位的體現:pinkfloyed、the beatles和滾石絕對是教父級人物,無論是誰都不能黑這仨。其次是齊柏林飛艇、性手槍,接下來就已經是有點大衆化的oasis、radiohead和suede了。至於如今引領全球流行風潮的美國,頂多也就nirvana和槍炮玫瑰可以拿出來說說,像greenday、linkinpark和艾薇兒,他們是不會和你談論的。

若你實在對這些洋人無法產生共鳴,他們會告訴你,國內還是有些人值得一聽的。像崔健、魔巖三傑就不要說了,1994年香港紅磡演唱會絕對是中國音樂的神壇。至於現今的新教父謝天笑,也可以聽一聽。痛仰、萬青和重塑雕像的權利也不錯。若最後話題不慎掉入地下音樂的另一領域———民謠圈,這其中水也是很深的。左小祖咒、周雲蓬和張懸,會不會太有名了?張瑋瑋、李志和萬曉利,這個是可以有的。大喬小喬、邵夷貝,基本上也還能證明你有一定鑑賞力。但千萬別跟他們談許巍、陳綺貞,五月天更不行。如果你還不知羞恥地直言自己是王力宏、周杰倫和鳳凰傳奇的粉絲,他們會叫你直接去買塊豆腐。

至於他們爲什麼會無端鄙視流行樂,叫囂“我希望在響起《最炫民族風》的時候瞬間失聰”,他們會堂而皇之告訴你:如果音樂不能反映對政治、社會和內心的思考,它的存在有什麼意義?當然,他們在K TV的拿手歌還是beyond、張學友和王菲、陳奕迅,因爲經典流行也是他們私下裡偷偷的最愛呢!

快速時尚鄙視鏈

Topshop> Zara> H&M > For-ever21> Vera Moda>美特斯·邦威、以純、堡獅龍

美特斯·邦威希望活在山寨劇裡,高端的象徵、富豪的最愛

據說,Topshop每週都有10萬件新品上架,供應從頭到腳所有服裝配飾鞋履,也就是說你裸着進店,Topshop不會讓你任何一塊肌膚閒着出來。可這也僅限於歐洲人民,T opshop在亞洲佈局很成問題,舉國之內除了上海有一家分店,連香港這種時尚之都都沒做好公關,遲遲進不來。分店太少了,消費者無福享受這10萬件新品,自然也就懶得橫挑鼻子豎挑眉。即便國人穿着T opshop機會不大多,可這不妨礙熱衷英國牌子的fans就是看不慣西班牙牌子,在英國買慣Topshop的海歸雪薇說自己根本不會踏進Zara半步,“做工奇差卻愛賣高價,標榜是‘時裝行業當中的戴爾電腦’以及‘時裝行業的斯沃琪手錶’。你說我爲什麼要花花人民幣699799899去買名不見經傳的戴爾電腦,又爲什麼要喜歡這個和中學生潮表同級別的服裝品牌呢?”

自打1975年Zara在西班牙北部偏遠小鎮創立起,它的確給出了後輩如何操作以及運營快速消費品牌,還真別看不起這老牌子,因爲更老的牌子H & M才叫爲老不尊,仗着自己年長,質量愛做多差就有多差,白領劉冬娜認爲H & M一出,小三必死,“原配應當假意和小三做朋友,趕緊將H & M送過去,只要她穿上身,你就和她當街推搡,不用1分鐘,對方衣服針腳就會全部鬆掉,你想讓她哪走光,哪裡就必須破掉。《後宮甄嬛傳》至於弄那麼長劇情嗎,送給她們一批H & M,在皇上面前打一架,全部人都會因爲走光有辱皇家大體,省了互相折磨幾十年。”

H & M質量真有那麼差?Forever 21要笑死了,它暗自偷笑,“竟然還有國外快速消費品牌和自己拼低端的。”曾迷戀Forver21一舉買下10件的Ivy認爲forev-er21要是進入內地市場,消委會要準備再招多一倍人手了,“乍一看款式很潮,買回去,掉線、脫色、變形、縮水……如果你穿了它家衣服,就不要試圖和別人討論汽車減排、自備餐具等環保行爲了,你將最不環保服裝穿在身上,穿一次就扔的衣服爲地球產生了多少生活垃圾啊。”

Forever21質量差歸差,人家也總是青春無敵,弄得V eroM oda也想效仿,可惜東施效顰,成了一個無比打眼的大嬸,設計師Stena曾不客氣地評斷,“V eroM oda把每個中國女人都設定了個大屁股,然後將每個設計都製造出貼合大屁股的造型,然後讓每個青春小姑娘走進更衣室,變成平庸的丹麥大嬸走出來。這是活脫脫的時尚版《變形記》,互換就不止7天了,而是讓人醜足一個季度啊。”

美特斯·邦威日子也不好過,它的高端品牌M e& City因其廉價仿冒而想與其脫離關係,估計美特斯·邦威最大願望就是永遠活在湖南臺的山寨劇裡,只有在那裡面,它纔是高端的象徵、富豪的最愛。以純都讓張柏芝不願回憶自己20年前竟是工女品牌代言人,至於Bossini還是先去國外學學如何經營快速消費品牌再回來論戰吧。

聊天工具鄙視鏈

Gtalk>MSN>QQ>飛信

“QQ太狗血,Gtalk、MSN纔是賢妻良母和正人君子”

“我認識的人可以這樣劃分:普通青年用MSN,文藝青年用Gtalk,二逼青年用QQ,特二青年才用飛信。”薛斌趕緊解釋,自己說的“用”是指“常用”,如今,他“普通”和“文藝”的時候居多,偶爾“二逼”,徹底放棄“特二”。

薛斌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從上海轉戰北京的他興致勃勃地要和大家交換M SN,但是很多同學一臉茫然:那是什麼?好一點的會解釋:我不用M SN只用Q Q。

對於QQ,薛斌瞭解得也不多,“我們上海小孩中學時一般都用MSN的。”他懷着探索的心情開始研究Q Q,最後大失所望:Q Q哪能和M SN比。

最初讓薛斌抓狂的是Q Q可以讓陌生人輕易搜索到,M SN需要固定的郵箱纔可以,所以一般你會知道到底誰加你爲好友,因爲之前一定留過郵箱。但是使用Q Q,光憑“個人資料”就可以讓別人瞭解到,更別提什麼Q Q漂流瓶,“婚外情溫牀”嘛。據說有小夥子把一張A ngelababy的照片作爲頭像後,一天內竟有50多個陌生人加他,均爲男性。

“QQ的設計多‘飢渴’啊,它卓越貢獻應該是給《知音》、《故事會》等文學刊物提供了豐富婚外情狗血素材吧。”

而最近QQ強大的“圈子”功能更讓薛斌對Q Q的鄙視達到頂峰,“這個企業和軟件完全沒有一點羞恥感和對隱私的尊重。”薛斌歷數Q Q圈子的“劣跡”:隨便把用戶真實姓名暴露,甚至可能監測聊天記錄;將用戶好友關係隨意公佈;多此一舉自以爲是地幫他人構建聯絡……“這不就是厚顏無恥地宣稱‘我們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隨便處置你們的隱私’嗎?”

相比而言,薛斌眼中G talk、M SN纔是“賢妻良母”和“正人君子”。

不是所有人都像薛斌這樣還給出一堆具體原因,純文藝青年和視覺控吳雪晨毫不遮掩:“G talk的界面就是簡單而有設計感,M SN略微遜一點,我對於那些只知道用Q Q,不知M SN、G talk爲何物的人一律視爲矮矬窮,尤其是有人竟然通過Q Q認識還談起戀愛,簡直可怕到極點。”

至於飛信,吳雪晨有時收到別人發來的:“請加我爲飛信好友”,“一律無視”,他擺擺手,對於這款電信出的短信軟件不屑於評論,只是說自己只用w hatsapp,因爲這款一般都是國外的朋友或者客戶常用的。

雜誌鄙視鏈

《時代週刊》、《紐約客》>《萬象》、《天南》>《新週刊》、《城市畫報》>《讀者》>《故事會》《知音》

你總不能要求定價幾元的《故事會》去採訪薩科奇吧

原版英文雜誌的人說,人家看的不是雜誌,是生活品質。爲什麼要不遠千里跨越海洋去訂購它們?無污染可回收紙張是環保者愛它們的一個理由。拿到外籍原版雜誌的人一定會把它們當珍藏書籍一樣熱愛,像對筆記本電腦一樣小心,還要克服各種閱讀障礙,把一本週刊雜誌看成季刊讀物。

緊隨原版外文雜誌的要屬《萬象》、《天南》、《生活》等國內小衆雜誌,如果能推薦出或者更冷門、更小衆的《讀書》才能凸顯出你的學識和興趣廣度。這些雜誌的共性是,市面街攤一般很難買到,偶爾有問及的客人,報攤亭賣家興奮得像扔出燙手山芋一樣把它們丟出去,並且心裡還暗暗鬆了一口氣———總算沒砸手裡。這些雜誌的特點是,封面一定是小清新的,關注的話題一定多與政治、經濟主流話題無關。

《三聯生活週刊》、《新週刊》、《城市畫報》、《南都週刊》等國內主流雜誌獨撐了雜誌市場的大半邊天,出版商和賣家們最愛它們。這些雜誌也是“好又多”的典型代表,內容好,價格便宜,出街頻率高,出刊週期頻,還通常有一個半文藝半商業的封面。當然,這些雜誌受寵的重要原因還在於,它們像交際花一樣輕鬆遊弋於商業和文化之間,主流和小衆話題各佔一半,它們也有獨立的新聞策劃,買一本看盡全天下,性價比極高。可也正是因爲它們貪多求全,考慮甚廣,才無法做專,始終進不了一流雜誌讀本範疇,只能妥協在商業和文藝雜誌夾縫中。

再下一環是《讀者》和《青年文摘》。它們絕對復古,絕對是稍有知識的讀者人羣的最愛,裡面有大量真善美、仁義禮智信的民間故事,還有生活小幫手之類的日常生活貼士。《故事會》、《知音》、《人之初》等雜誌則以鄉土氣息隆厚和重口味原生態取勝,沒看到“知音體”都成爲一種特立獨行的風格了嗎?話說回來,鄙視鏈的排列與雜誌定價有關,你總不能要求一本定價幾元的《故事會》有實力去採訪薩科奇和A nne H athaw ay吧。

瀏覽器鄙視鏈

谷歌Chrome、Firefox>蘋果Safari、O pera>遨遊> IE系列> 360等國產山寨貨

有關“IE瀏覽器用戶的智商更低”的假新聞廣爲流傳

有人用CSS3(你不用知道它是什麼)的方式畫了一個哆啦A夢,然後想看看現在各種瀏覽器是否能正確地解釋出哆啦A夢,以及各個瀏覽器對CSS3的支持效果。用你的瀏覽器打開http://knb.im /css3/就行,如果是用Chrom e、Firefox或者Safari會發現效果很好;如果是IE8很悲劇了;IE6?我暈,那是什麼生物?

去年8月,一條特搶眼的新聞“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用戶的智商更低”廣爲流傳,包括B B C、C N N、《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在內的各大主流媒體都被報道了這條新聞。該消息援引一家名爲A pT iquant的加拿大心理測量公司的研究,稱他們邀請了10萬互聯網用戶參加智商測驗,並將這些檢測結果與他們所選的互聯網瀏覽器進行對比,從而得出“IE用戶智商更低”的檢測推斷。

Chrome、Firefox、Opera等用戶看到這條新聞該組團去微軟總部慶個祝了吧,順便給這家心理測量公司頒發一個“大快人心獎”吧。先彆着急,這其實是一條假新聞。

近日百度流量研究院實時發佈PC端瀏覽器市場(中國內地)過去12個月的份額數據,數據顯示:排名第一位的是IE6,其佔據了市場的32.99%,此後依次是奇虎360、IE8.0、IE7.0、搜狗瀏覽器,而國外主流的Chrom e瀏覽器、Firefox瀏覽器、IE9.0等排名墊底。這是一條真新聞。

那麼Chrome、Opera等用戶看到這條新聞會是什麼反應呢?感嘆大勢已去,懊惱捶胸頓足,還是重新用IE 6?實際情況是這些都不可能出現,因爲他們從來沒有過大勢,要懊悔的也是沒有早點拋棄IE6,“IE是大衆商品,O pera不是。高貴的人永遠是最孤獨的。”聽到沒,這個理由足夠讓人顫抖吧。

其實,從理性的角度來說,選C hrom e、Firefox等瀏覽器是有道理的,用C hrom e是因爲簡潔,而且啓動快、插件多、功能比較強大……唯一不足的就是網銀支付的時候還得切換IE內核,不過這也只是一個插件就能解決的事。

用Safari、O pera等則純粹是因爲小衆,遨遊排在IE前是因爲在強悍的C hrom e出現前有了替代IE的產品,360這樣的國產山寨排在末端有兩個原因,看不起山寨,或者看不起那家公司,比如360.

社交網站鄙視鏈

臉書>開心網>人人網>騰訊朋友

當下形勢是不上任何社交網站的人最有優越感

使用臉書的人是不是擁有比其他社交網站使用者更多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優越感?作爲世界上首個普及的社交網站使用者,不少臉書用戶似乎也不自覺地帶有首創者的驕傲,對於後來的社交網站比如人人網,大多數臉書使用者會覺得其是山寨貨,不值一提。

同時擁有臉書賬號意味着需要購買vpn,使用者能夠翻牆,也代表着他是較早時間內使用社交網絡這種新型溝通渠道的人,IT技術佳加上優先使用者,光這兩項已經夠讓使用者自得,更不用說臉書使用者來自世界各地,換句話說就是社交環境更國際化。

國際化!這三個字背後的意義讓人浮想聯翩,比如臉書使用者可能擁有良好的英語使用能力,比如臉書使用者也許比其他社交網絡使用者更快了解國際動態,這所有因素構成了臉書在所有社交網絡中的超然地位。

除去臉書自身的誕生時間優勢等,臉書使用者的極大優越感還在於其他社交網站或多或少對於臉書的“借鑑”,比如擁有衆多註冊用戶的人人網從頁面到最初的目標用戶幾乎完全照搬了臉書,這種被打上山寨烙印的網站無論如何都很難與優越感沾邊了。

可這其實不妨礙人人網的用戶覺得騰訊朋友使用者更加不入流,原因?因爲它是騰訊公司的衍生產品,這就夠了,誰都知道騰訊的優勢在於快速的複製及有效改進,還是那句話,被打上山寨烙印的產品難以高端。

而以“偷菜”等小遊戲收穫了大衆用戶的開心網因爲最開始的使用者多爲公司白領,也因爲帶領了偷菜潮流意外收穫了“不凡”地位,不過這就像人有時候得接受生活的偶然。

當然Linkedin這種以工作爲緊密聯繫的特殊社交網絡不在排名範圍內,它畢竟太過嚴肅。

不過現在的新形勢是不上任何社交網站的人擁有最多優越感,“臉書上的無用信息也挺多的,所以還是迴歸傳統的社交方式吧。”這句話總能讓人在談話中擁有無法駁倒的超然地位。

學科鄙視鏈

理科生>工科生>文科生(經濟法律>外語>文史哲)>體育生藝術生

女生最想嫁的高校男生排行榜中,清華工科男排第一

某網站做的不完全調查,女生最喜歡嫁的高校男生排行榜中,清華工科男雖然不帥不浪漫,但養家和忠誠指數都滿分,綜合排名第一名。前十名中的文科男只有北大男勉強入榜。排行榜最末中戲北電的帥哥也憑着外貌和浪漫指數上榜,但在女生們心中他們出軌指數也是五顆星的,才貌果然不能雙全。

“你男朋友學什麼的?”“哦……他中文系的。”“啊,怎麼找個文科生男朋友啊?”每次楊星馨被問這個問題都氣不打一處來,後來都懶得回答。不僅是同輩間對文科男有偏見,連學計算機出身的父親提到男朋友的學科都有點不屑。

理科生對文科生的鄙視絡繹不絕,美劇《生活大爆炸》裡的天才物理學家謝耳朵不止一次表達了對人文學科的蔑視。工科生們對於理科生來說尚能容忍,畢竟他們的機械、電氣、計算機等等學科尚算入得了理科生法眼的。

著名理科生方舟子以生物化學博士的身份,用理科生的邏輯,把韓寒的文章大卸八塊,逐字逐句分析,非說韓的文章是其父代筆,弄得原本瀟灑不羈的韓少也狼狽不堪。說這是理科生和文科生之間的戰爭也許有失偏頗,但的確更多的理科生們都同意方舟子羅織的證據,而文科生們都紛紛發文支持韓寒。

文科生也不乏窩裡鬥,經濟系法律系的都躊躇志滿,自認爲腦容量比其他文科生都大一圈;處於鄙視鏈低一級外語系學生還可以說是有一技之長;文史哲的學生好像給人的印象就是一羣迂腐的書呆子。

但是別以爲文科生就是大海里的浮游生物了,他們還可以看不起藝術生和體育生了,“什麼嘛,不就是靠着外表和體力考上學校,腦子一定不好!”

學科之爭到了社會上就演變成行業之爭,“所謂隔行如隔山,不同專業的人士話語系統不同,固執於自己的專業視野和識見,就容易形成偏見。”談到網絡上這種學科間無厘頭的食物鏈,深圳之窗網運營總經理陸亞明這樣說道。

不過話說回來,理科男們的夢中情人大多是美女豔星,這不正是處於他們鄙視鏈底端的藝術生嘛!

電視臺鄙視鏈

BBC>鳳凰衛視> CCTV>湖南衛視

聽不懂BBC、ABC?沒關係,打開放着在那響也讓你與衆不同

電視臺間互相爭收視率和廣告,它們的受衆也不甘示弱,翻牆看外國電視臺的瞧不起看香港電視臺的,關注香港媒體的看不上關注內地媒體的,就連看CCTV的,會對湖南衛視的粉絲都嗤之以鼻。“芒果臺的娛樂節目無論誰上都能捧成藝術大師,太卑微了!”80後大學生劉奕莉向記者表達了她爲什麼不看湖南衛視的理由。

定期更新國際媒體資訊的人看待“牆內人”時那種莫名優越感可以解釋爲知情權帶來的安全感,不過也不排除爲了裝逼而盲目跟風,傳說中只有老年人才天天看新聞聯播了,不會“翻牆”簡直不能說自己懂電腦,聽不懂B B C、A BC?沒關係,打開放着在那響也讓你與衆不同。

“我每天只看鳳凰臺的。”在外資銀行工作的Lily驕傲地說。鳳凰衛視中文臺因爲言論前衛、主持人幽默輕鬆、風格趨向外國媒體而受到社會各界自詡爲精英分子的熱愛。翻不了牆,至少可以看鳳凰衛視,哪怕它其實也得經過廣電審查,只要沒那麼多主旋律的報道,受衆也覺得自己可以理直氣壯地鄙視收看中央臺的諸位了。

至於湖南衛視爲什麼常常被網民鄙視,“將山寨的東西低俗化。將低俗的東西娛樂化。總之前幾年還行,最近越來越不靠譜了。那些喜歡看《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的讓人頓生優越感。”知名網絡評論人、新浪名博“所長別開槍是我”如是說。

山寨娛樂節目,山寨人文節目,山寨電視劇……在山寨方面,湖南衛視認第二,可能也只有騰訊敢認第一了。聽到湖南衛視要翻拍美劇《緋聞女孩》的消息,網絡上一片哀嚎:“別再糟蹋美劇了!”但相信等到該劇播出時一定收視長紅,湖南臺死忠粉追捧自不必說,更有一大批人會說:“我看它就是爲了吐槽!”這又是什麼心態?

鄙視是榜樣教育的報復性反彈,是最懶惰的自戀

“完美的自戀,歹毒的投射,組成了彼此的意淫。焦慮的、不信任的人際關係中有大多數人,會用這樣的方式和自己和別人相處。”向日葵心理創辦人、心理學家胡慎之在看了一張有關空姐、飛機師以及機務相互鄙視的圖片後這樣評論。

正如他所言,中國人的生活是比較出來的。在這個需要榜樣的社會裡,每個人從小都活在一個陰影之下,他就是長得高帥、成績好、聰明、聽話以及無所不能的隔壁鄰居家小孩,而我們很多人存在的價值就在於等着媳婦熬成婆,讓隔壁鄰居家小孩也終於有天被踐踏在睥睨之下。

“自我的尊重以及對別人的尊重都已經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剝奪得只剩自卑的人該如何找尋到自尊?就是把別人看得很糟糕。鄙視就是榜樣教育的報復性反彈。”胡慎之說,“這就像是中國人的阿Q精神一樣,這是無能爲力的自我防禦機制。”

羨慕是鮮有的,嫉妒與恨成了最真實的。在碩大的世界裡,那個隔壁鄰居家小孩竟然化身無數,如影相隨———有錢的上司、有權的領導、睿智的同事,即便是最不入眼的那個舊同桌在同學會的時候帶來的男友也是高帥富……難道混跡社會這麼多年就如此被打敗了?當然不行。自信,強烈的自信必須要釋放出永不言敗的氣場來。這就像即便肉身是32A,也需要與一幫36D的辣妹們同行。唯一的方法,只能是鄙視她們的靈魂只有32A。“奴家亦有波濤洶涌,只是波濤在何處。”即便這是假設,也能救贖自己的自信。

鄙視,這種方法不可謂不簡單。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要將對方的缺點放大,即可滿足自我優越感的追求。古希臘神話中的那個曠世美男那咯索斯(N arcissus)需要漣漪湖水爲鏡愛上自己,而我們則是需要以他人爲鏡,通過輕視、蔑視,讓自己“生長”出鮮花一樣的羽毛,受其他沒有羽毛者膜拜。鄙視,就是裁判別人,然後,獲得自我價值感。

鄙視不是統治者的遊戲,而是路人的“泄慾”

鄙視,這一詞本身就有着強烈的不平等姿態。我好,你壞!我優,你劣!我高級,你低俗!我核心,你邊緣!……我與你始終都處於天平的兩端,我的與你不同才能顯示個性。

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學教授於長江看來,鄙視別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貶低別人亦是在擡高自己。下面有人墊背,自己自然也就高了。“從同質性社會向多元社會轉化中,本來社會已經往多元化發展,自然就會有所不同。而又有人往往摒棄不了那些秩序之別、等級之差,只能用傳統的等級制度來論證自己的差異性。”於長江說,“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爲了找尋認同。在鄙視別人的同時,找尋到自己的羣體。而這恰恰是一種內心的不安與焦慮。”

鄙視不是統治者的遊戲,而恰恰是遊離於統治話語霸權周邊的人在意淫。這正如真正的世界核心的建構者———那些歐美的主流文化,他們已不需鄙視誰。而晃盪在他們周邊的遊離者卻正在用鄙視別人去顯示自己與主流的貼近,同時亦是在悄悄地透露出身處邊緣的無力。這就像是聽BBC、看Discov-ery、穿Topshop這些被認爲是在鄙視食物鏈頂端的一衆,無一不是貼近歐美主流文化,他們在偷偷地述說着世界的秩序。即便這些種種鄙視表面邏輯,是以智商、年齡、創意、國際化等多個範疇劃分三六九等。

鄙視者無需得意。被鄙視者也毋庸沮喪。因爲,切莫以爲自己佔據鄙視鏈的頂尖就能君臨天下,高枕無憂了;也切莫認爲處於食物鏈的最低端就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翻身。螞蟻不也吞象嗎?土得掉渣的紅白蛇皮袋不也在去年成爲LV的新歡了嗎?德藝雙馨的蒼井空不也成爲公知的偶像嗎?……誰鄙視誰?誰又被誰鄙視?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說不準,什麼時候,被鄙視的哪個環節就堂而皇之地向原本“上級”翻白眼;也說不準,什麼時候,鄙視鏈就頭尾相連,成爲一個沒有答案的無限巡迴了。

所以,不管是體現個性,找尋歸屬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視,即便是再兇猛的鄙視,都不能贏得個性與安全感。因爲,前一秒種,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長路地爬到鄙視的頂端,還沒看得清可以鄙視誰,笑話誰,就又被秒殺,跌落在另外一個人的白眼裡。

在鄙視的怪圈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