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者"理想先賺錢了!離"全球第一車企"還有多遠?

《商業100人》NO.3

2月25日,理想汽車發佈了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及全年財報:全年營收94.57億、交付超4萬臺、毛利率提升至16.4%、淨利潤僅虧損1.517億、第四季度盈利轉正……

整體來看,這算是一份合格的成績單。特別是,四大造車新勢力中最晚實現量產和交付的理想汽車,卻首先實現季度盈利。

就在財報發佈前的2月22日,理想汽車的董事長李想在內部信中表示,理想汽車提2025年的戰略目標是拿到20%的市場份額,成爲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2030年的願景是創造移動的家,成爲全球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外界對此的反應多是質疑,認爲李想在畫大餅、癡心妄想。

李想究竟是胸有成竹還是自信過度?他掌舵的理想汽車將走向何方?本期視頻,小師妹就跟大家聊一聊李想和他的理想。

造車新勢力的獨行俠——李想與他的理想(來源:商業小師妹)

高知家庭輟學的IT“天才”

李想出生於1981年,父母都畢業於中央戲曲學院,父親在劇團當導演,母親在學校當老師,也可以算作是書香門第了。

初一時,李想第一次接觸到電腦就愛上了它,後來他將大把的時間、精力和零花錢投入到了電腦書籍和雜誌上。

高一時,李想央求父母給他買一臺電腦,當時父母工資不到2000塊,一臺電腦要8000塊錢,但父母還是咬着牙給他買了。之後,他醉心於研究電腦的硬件和軟件,閒來無事寫了一篇裝機心得投稿,沒想到被採用了,拿到500塊錢稿費,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李想受到了莫大的鼓勵。後來他花了更多的時間學習電腦知識,不斷投稿給主流IT媒體。

1998年,李想建了一個名叫“顯卡之家”的網站,專門分析顯卡,每天起早貪黑髮布文章。藉由當時國內的互聯網泡沫,網站廣告收入每個月就有1萬多,再加上稿費,李想回憶當時每月收入能接近2萬,比他爸媽的工資加起來多十倍。

這一年李想正值高三,但運營一家網站是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學習和網站兩者無法兼顧,於是,李想決定放棄高考。

剛開始,父母暴跳如雷,嚴詞拒絕,但想到他那麼執着於創業,而且能養活自己,權衡再三也就同意了。於是,李想放棄高考正式踏上了創業之旅。

三次創業兩次上市

放棄高考後的李想繼續壯大顯卡之家, 之後更名爲泡泡網。

2005年,泡泡網的收入已經做到了2000萬元,利潤高達1000萬元,市值突破2億,24歲的李想身價也超過了1億元。

但這樣的成績在行業也僅能排第三,前面兩個是中關村在線和太平洋電腦網,事事爭第一的李想陷入了焦慮,他嘗試走出舒適區,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2005年,李想帶領團隊創建了一家垂直汽車媒體——汽車之家。

到了2009年,汽車之家的日訪問量突破了5000萬,遙遙領先其他互聯網媒體,成爲汽車類門戶網站中無法撼動的老大。

2013年12月,汽車之家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突破50億美金,李想個人身價也達到了1.52億美元。

2014年,作爲7位中國首批特斯拉汽車用戶之一的李想,受到馬斯克的鼓舞,也開始做起了造車夢,畢竟在汽車行業闖了這麼多年,可以說非常瞭解中國的汽車市場和用戶,爲什麼不能造自己的汽車呢?

於是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李想在2015年離開了汽車之家,創辦車和家,致力於打造全新的智能交通工具,嘗試人生的“第三次突圍”。

車和家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是小巧的家用SEV(微型電動),也有人趣稱爲“中老年人代步車”,市場售價不到4萬元。

可是這款產品因沒有合法牌照導致“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稀裡糊塗忙了3年一分錢沒掙到不說,還讓投資人大失所望。

2018年底,李想只好花了6.5億高價從力帆汽車手裡買了造車資質,開始調整戰略路線,爲家庭用戶提供6座、7座的舒適空間。

2019年3月,車和家正式改名爲理想汽車。

時間來到2020年7月30日,年僅40歲的李想再次迎來高光時刻,理想汽車成功赴美上市,兩度帶領所創企業敲鐘,這在年輕創業者當中可是很少見的。

從高中輟學創辦泡泡網到成立汽車之家,再到目前發力的理想汽車,李想這個連續創業者不斷追逐着自己的夢想和本心,實現人生的“突圍”。

李想的理想會實現嗎?

理想在離開汽車之家時曾這樣跟自己說,“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還有什麼事比這個更刺激的?”在這個想法的激勵下,李想一步步搭建着自己的理想帝國。

2018年10月,首個車型理想ONE發佈,是一款中大型SUV。2019年4月,理想ONE上市了,補貼後售價爲32.8萬元,賣點是續航里程能到800公里,號稱“沒有里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

但理想ONE的質量並沒有那麼理想,頻繁曝出質量問題,比如斷軸門、自動系統故障等。

2020年11月,理想官宣召回10469輛車。據《商學院》統計,2020年10月底前,理想ONE共計交付22852輛,以此計算,召回比例高達45.8%,這一數據遠高於特斯拉、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同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之前,理想汽車並未公開承認過車身的質量問題。有理想汽車前員工曾爆料:“李想還是想按照做互聯網的思路先做出一款60分的產品,然後再逐漸迭代到80分。”小師妹想說的是,慢慢迭代不是不行,但質量肯定是第一位的呀!

除了頻繁暴露的質量問題,理想目前僅推出理想ONE這一款車型,在產品佈局上也存在侷限性。

根據理想汽車此前公佈的產品計劃來看,理想汽車的下一款產品將在2022年推出,這就意味着2021年是沒有新車型的,但其他競爭對手在這期間會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競爭實屬激烈。

但理想汽車最爲人們所關注或質疑的,是它小衆的技術路線——增程式。人們很容易將增程式汽車簡單理解爲插電混合動力,但並不是這樣。

小師妹來給大家解釋一下,插電混合動力有電池+燃油兩套驅動系統,可以相互切換:但增程式汽車,只有電池一套驅動系統,燃油增程器不驅動汽車,它只是個“充電寶”。

目前在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中,堅持增程電動技術的僅有理想一家。其他基本都以純電動技術爲主,畢竟大多數人都將增程式電動技術定位成燃油車向純電動車的過渡車型,純電動纔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理想的技術比較小衆,這樣一來,整個供應鏈上就很難有人給它做資產分擔,也就是沒有成本分擔。此外,隨着電池技術的發展和充電樁的普及,里程焦慮是否還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是需要打個問號的。

還有一點,新能源車比較吸引消費者的是能夠享受國家補貼,但遺憾的是,國家政策更傾向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增程式電動汽車所獲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太小。特別是2020年新能源補貼新政出臺後,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高於30萬元的不給予補貼,這意味着售價32.8萬元的理想One將完全不享受國家補貼,無疑降低了理想One的價格競爭力。

質量問題、技術路線的小衆等等,無疑讓理想的造車之路走得更加艱辛。

你覺得李想能再造一個豐田嗎?他能帶領理想汽車實現“全國第一”、“全球第一”的戰略目標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咱們下期見~

參考資料:

華商韜略,《下一個萬億級大人物,李想?》

商業參考,《李想的“三次突圍”:高中創業,25歲身家過億,有兩家公司上市》

商學院,《理想汽車何以走好下一程?召回比例高達45.8% 糾錯糾偏迫切》

雷帝觸網,《理想汽車上市:市值百億美元80後李想40歲前再敲鐘》

百車全說,《李想:汽車之家和理想製造汽車創始人》

【《商業100人》往期視頻】

1、腦子裡有惡魔的“鋼鐵俠”—馬斯克

2、不把特斯拉放眼裡的蔚來掌門人—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