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葳,距離“本土持球大核”還有多遠?

林葳本賽季的進步有目共睹。

得分方面,他從上賽季的場均15.5分上到了20分的檔次,並且是CBA僅有的4名場均20+的球員之一。

但林葳的持球發起更值得討論,這賽季他在西熱指導手下明顯離球權更近了,上漲的場均助攻數(3.2至4.2),以及本土後衛+鋒線最高的回合使用率(26.3%)印證了這一點。

我們在去年11月份已經觀察到林葳加技能的苗頭,我也認爲他大概是當下最有潛力成爲本土持球大核的選手。

然而,半年時間過去了。林葳的持球大核故事似乎只是有個開頭而已......

“處理球的選擇和判斷沒有問題,他是不會想象力過於豐富蠻幹的,這也是他場均僅0.9失誤的由來(當然相對來說傳球創造性就差點意思了)”——這是我們在去年11月給林葳寫的評價。

相關閱讀:林葳觸底反彈的邏輯是?

但當時的比賽樣本還不足夠,而隨着比賽樣本的增加,我們當時給林葳的評價,也隨着林葳賽季結算時的場均2.1次失誤證僞。

我仍然維持林葳處理球思路相對穩健的看法。他向來不是一個球風飄忽、想象力豐滿的持球手,所以也就沒有那些激進傳球的嘗試。既然不是因爲玩得花而失誤,那麼林葳的失誤其實是因爲基本功不夠紮實。

CBA作爲職業賽場強度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弱,尤其在肉搏對抗層面。林葳一個20歲的小夥子在職業水平較高的對抗下傳控不穩定也說得過去。

但是,在同級別的青年賽事上還是如此,那大概是有些問題。

今年休賽期的阿迪達斯歐洲訓練營,林葳也參加了。雖然得分效率漲了,並且4.3/3.3的助攻失誤比比起去年同期的4.0/4.0要有進步,但這絕對無法令人感到興奮。

林葳是03屆的“老大哥”了,而和他一起參賽的基本是05、06屆,甚至還有不少07、08屆的。要知道,年長2-5歲在青年比賽裡可是極大的優勢。

作爲一名已經在職業隊扛大旗的核心球員,卻沒有在青年級別的賽事中打出碾壓級的表現,大概就只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是他沒有全力打。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可以就此結束討論,因爲比賽內容沒有參考的價值。

而第二種,那就是前面提到的“基本功不過關”,導致他在這種比賽就算吃了球權,也難以打出效果。

控運基本功薄弱讓林葳很容易在防守面前停球,這對於持球者來說絕對是大忌,這時候一旦對手上前壓迫,就很容易丟球,就像下面這樣:

而且林葳一直以來都缺少傳球的創造力,這固然有視野和想象力不足的問題,但也和傳球手法不夠細膩有關。而從下面的這幾個回合分球失誤的回合也能看出來,林葳傳的球都相當彆扭,隊友根本沒法接......

除了傳控之外,其實林葳持球攻擊的長處也沒有做得那麼驚豔。按照預期,打這些比自己年齡小的弟弟們應該是手拿把攥的事情,但現實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在遇到突然的上搶或者夾擊,林葳也會顯得踉蹌。

尤其是面對一些身體素質好的防守人,他打得遠沒有想象中輕鬆......如果說2023年夏天在歐洲的特訓給了林葳加持球技能的信心,那麼2024年這次是不是讓他看到了差距呢?

看完林葳在歐洲的表現,讓我們回到CBA。把時間撥回到常規賽第50輪,也就是決定南京隊季後賽資格的關鍵戰,也恰好是對陣最後的總冠軍遼寧本鋼。

而這一場林葳主導球的成績是2助攻3失誤。而在這種國內算得上高強度的對局中無法解決問題,就足以說明林葳在這方面着實還沒有練到家。

整場比賽,林葳主導球的機會並不多,因爲這是一場不容有失的關鍵比賽,更值得信賴也更能破局的始終是布萊克尼而不是林葳。在第4節的決勝時刻,林葳大部分時間都是蹲在底角,等着有球能力更強的布萊克尼撕開防守,而這的確是短期利益最佳的做法。

這一回合的背景音很有意思,解說在講:“如果林葳能紮下心來在兩個底角,會有很好效果”。但毫無疑問如果林葳要更進一步,那他其實要變成這回合布萊克尼所扮演的角色。

可是,詭異的一幕在比賽最後出現,第4節基本沒有主導過球的林葳,西熱指導卻讓他最後一攻在弧頂支配球。而林葳用一記相當低級的傳球失誤葬送了南京隊進季後賽的資格。

這一球固然顯示出林葳還沒有準備好成爲所謂的持球核心,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件事情——南京隊到底有沒有給林葳創造一個真正合適的養成環境呢?

林葳能成長到今天場均20分的水平當然要感謝南京隊給的機會,但有時候把一個球員練到80分,不一定代表他們有能力把球員練到90分甚至更高。

因爲兩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完全不一樣。也許前者通過放養的方式都能做到,但後者絕對需要教練組和管理層有更高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才行。

打過球的朋友其實也都能明白,有時候你在訓練可以做到這樣那樣的事情,但在實戰中卻又不是那麼回事。但只有在實戰中不斷嘗試,積累經驗,建立信心,最後纔有機會內化那些技能。熟能生巧這個規律,從來就不落伍。

這是林葳全場僅有兩次主導擋拆配合的回合

放在林葳這裡也一樣,如果長期以來沒有大量的主導球回合讓他適應節奏和試錯,那麼在高壓時刻把他頂到臺前,當然是會出問題的。

處於新老交替陣痛期的國家隊需要一個後場持球核心,而南京隊也很需要有自己的門面招牌,這是少有的國家隊和俱樂部利益一致的時刻。

既然布萊克尼已經轉投上海久事,那麼南京隊是不是有動機讓林葳在球場上多做一些事情?

就像很多人說學會一門外語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丟掉那個國家生活。而讓林葳成爲持球核心,也離不開讓他在這方面進行所謂10000小時法則的不懈努力。

當然,支配球對於林葳而言從來就不是舒適區,在主導球方面他甚至還不如隊友王嵐嶔從容。

但難,就不去做了嗎?

而且,讓林葳朝着持球大核的方向練並不是球迷的一廂情願,走出舒適區是因爲他有走出舒適區的可塑性:

在阿迪歐洲訓練營的第3個比賽日,世界隊對陣美國精英隊的比賽,當趙維倫被美國天賦哥們罩得連出球都相當困難時,沒想到前兩場沒把組織串聯搞明白的林葳,在那一刻成爲了扛球權破局的人。他打出了幾次漂亮的組織串聯,並且還成功主導了一次壓哨進球的精彩回合。

雖然作爲持球核心,林葳的傳控基本功尚不到位。但敢於承擔責任和勇於攻堅克難的意志品質,倒不是誰都能有的。

有時候,前者可以學可以練,而後者往往是老天爺賞飯吃。當具備這種品質的球員出現,我們很難不對他有多一些期待。

我想,每一箇中國男籃球迷,都希望看到林葳有朝一日能在正式的國際賽場上覆制這些內容,成爲我們的持球大核。

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