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前瞻佈局抓科技創新,打造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七個萬億級產業丨經濟大省挑大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北京報道5月9日,國新辦舉行發佈會,圍繞“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在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中爭先出彩”作介紹。發佈會邀請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凱,河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孫守剛,河南省副省長張敏,河南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健,介紹河南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

河南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糧食大省、文化大省。2023年,河南GDP規模爲5.91萬億元,同比增長4.1%,GDP規模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六。2024年一季度,河南實現GDP約1.48萬億元,同比增長4.7%,一季度GDP規模居全國第五。河南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1.6億畝以上,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貢獻了全國1/10的糧食、1/4的小麥,是名副其實的糧食大省。

這場發佈會迴應了有關河南科技創新、糧食安全、製造業強省、文旅消費、優化營商環境等話題。

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

近年來,河南在科技創新領域推出了系列重大舉措,比如構建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爲支柱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格局。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會議召開,明確實施“十大戰略”,將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放在“十大戰略”之首,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全國重要人才中心。比如,重建重振了河南省科學院,實施“大部制”+“以研究所辦院、以實驗室辦院、以產業研究院辦院”等模式,組建15家研究所,河南省科學院的研發實體達到31家,總數居全國省級科學院首位,旨在進一步激發釋放科研人員的活力。

“面對紛繁複雜的外部環境,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河南省委堅持前瞻30年想問題作決策抓發展,在全國率先成立科技創新委員會,書記和省長擔任主任,系統謀劃推進創新體系建設和綜合配套改革,我們努力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王凱在發佈會上表示。

據介紹,一年內,中原科技城在全國348個同類科技城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9位,前移了12個位次。中原醫學科學城入駐研究所8家、生物醫藥企業54家,轉化科研成果55項。中原農谷入駐科研平臺53家、種業企業74家,培育新品種122個。

根據2023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3年底,河南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3家,國家級創新平臺172家,省實驗室2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29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約2.62萬家。河南官方數據還顯示,2023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72.7%,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39萬人,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20.3%。

王凱表示,河南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了創新龍頭企業116家、“瞪羚”企業45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萬家。比如,焦作多氟多公司生產的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鄭州安圖生物集團生產的體外診斷試劑和儀器,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了制高點。此外,河南堅持把人才引育作爲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制定實施人才引、育、用、留一攬子政策措施,三年來累計引進頂尖人才28人、領軍人才369人、博士及博士後1.6萬人。

打造七大萬億級產業集羣

河南作爲經濟大省,在於其產業門類比較齊全,有較好的製造業基礎。

據介紹,41個工業大類中河南有40個,207箇中類中河南有197個。2023年河南經營主體超過1100萬戶,居全國第四位,規上工業企業2.5萬家,先進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拉動河南工業增長的主力軍,光通信芯片、傳感器、超硬材料等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全國前列。

王凱表示,河南將加快建設“能級高、結構優、創新強、融合深、韌性好”的製造業強省。把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軟件這“五基”作爲重點,強化產學研用聯合攻關,着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實施產業基礎再造。把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這“六新”突破,作爲搶佔先機的戰略選擇,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着力構建“7+28+N”現代化產業體系。“7”是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醫藥、現代食品、現代輕紡7個萬億級產業集羣,“28”是超硬材料等28個千億級重點產業鏈,“N”是納米材料、合成生物等專精特新細分領域。“7+28+N”鏈羣已成爲河南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陣地主戰場,預計2025年產業規模將突破7萬億元。

作爲中部內陸省份,近年來河南在擴大開放方面也走出頗具特色的路子。數據顯示,一季度河南進出口總值爲2090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出口約1402億元,增長13.8%。一季度河南進出口總值居全國第九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電子信息產業是河南進出口的主要貢獻力量,一季度手機、集成電路、音視頻零件、平板顯示模組等4項商品進出口佔河南省進出口總值的51.6%。今年全球電子消費回暖,對河南一季度進出口帶動作用明顯。

其中,鄭州航空港是河南非常重要的對外開放平臺。2013年國務院批覆設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目前國內唯一以航空經濟爲主題的實驗區,富士康、比亞迪是入駐鄭州航空港的重點龍頭企業。

河南省常務副省長孫守剛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十多年來,鄭州航空港區從無到有,綜合實力快速提升,202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95億元,十年間年均增長率達到14%。2023年航空港區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5334億元,構建起從關鍵核心元器件到整機的“芯屏網端器”全產業生態圈,基本形成以電子信息爲引領的臨空經濟產業體系。河南將圍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着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羣,百萬輛新能源整車製造基地,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羣和百億級航空航天產業集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