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比美F35快30% 陸殲31變胖了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6月17日在巴黎航展上,秀出俗稱殲-31的第4代多用途隱形戰機FC-31「鶻鷹」模型。(新華社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6月剛結束的巴黎航展上,公開了最新版殲-31,多年來它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愈來愈「胖」了。

兵工科技雜誌指出,整體來看,新版殲-31的設計更豐滿。從早期的殲-31戰機1.0技術驗證機和1.0模型可以看出,殲-31是厚薄適中,遠比F-35輕巧的中型戰機。當時它的目標是要利用毋需像F-35般,兼顧3種不同型號需求的優勢,而在機體上追求更輕、在飛行性能上追求更靈活,並在完成多用途目標的同時,突出與F-35的對比和優勢。

但是分析指出,在殲-31戰機2.0技術驗證機,還有本屆巴黎航展的新模型上,殲-31變得更厚、更豐滿,一眼就能看出,機頭顯得更粗壯,與F-35更接近。這顯示殲-31在機體結構有所調整,爲了進一步提升這中型戰機的載荷力,加大了內部空間,而這對增加性能更全面的更新航電感測器系統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這能有效提升殲-31的態勢感知能力電子對抗能力,而更多的空間也有利於提升載油量,並增加航程

其次,從機翼來看,本屆巴黎航展上殲-31模型的機翼面積,似乎比先前的技術驗證機面積更大。分析指出,從技術角度來說,機翼面積加大,可以有效地提高飛機升力,抵消因飛機因「豐滿」而造成的增重。此外,機翼面積的增加,意味機翼後緣向後擴張。

而從氣動角度來看,機翼後緣角度增大,有利於減少空氣分離,以增加機翼升力,同時還能減少飛行阻力。另外,這還會縮短主翼尾翼之間的間距,加上插入主翼和尾翼之間的側傾垂尾,使這3者間形成一種微妙的「耦合關係

分析說,氣動上的耦合效應發揮了減阻,還有延緩氣動焦點後移的效果,對提升飛機的超音速飛行性能來說十分有利。殲-31的最快飛行速度爲1.8馬赫,超過了目前速限維持在約1.4馬赫的F-35,具有較強的截擊作戰力,而這對殲-31的制空兼顧多用途定位來說非常重要。

從新版殲-31的整體設計來看,追求機動性與載荷平衡,同時兼顧多用途性能,已成爲它的新定位。換句話說,殲-31的定位已逐漸明朗化。分析指出,它將成爲一款具備截擊能力和較強機動性,並能執行制空作戰任務的多用途戰機。

分析認爲,新版殲-31既能成爲殲-20重型制空戰機在空戰中的好幫手,也可以彼此錯開任務配置,執行對面攻擊任務。此外,全面的作戰能力也使它更能勝任新一代艦載戰機的任務。分析指出,畢竟以蘇-33設計爲基礎的殲-15艦載戰機雖然具備一定的對面攻擊能力,但究竟還是一款重型制空戰機,在執行航母戰鬥羣內的反艦、對陸攻擊等任務時,攻擊能力遠比不上殲-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