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下殲20 殲31憑什麼上陸航母

沈飛航空博覽園的殲31艦載機模型,顯見具有機翼可摺疊的特性。(網路

解放軍第一艘自制航母山東」艦17日正式入列後,中國航空工業19日便在微博上,發佈了「多型飛機求職簡歷曝光」的文章,暗示殲-31「鶻鷹」將成爲下一代航母艦載機。

中國大陸軍事論壇「浩漢防務」指出,這引發了廣大網友激辯,除了探討殲31的性能與適用度外,也質疑上艦的爲什麼不是殲-20。

提到航母艦載機之爭,F-14「雄貓」退位,還有F-18「大黃蜂」上美國航母甲板,無疑是最佳參考案例。F-14屬於重型可變後掠翼戰機,擁有優異的遠端對空能力,以及各飛行區域間整體機動力,同時在滯空指標與高速攔截性能上,都明顯更勝一籌。

不過,中型戰機F-18在屬性上更均衡,現代化座艙能承擔多種任務,重量輕而相對小巧機體,使它具備突出的近距離低速空戰能力,還有高攻擊角(AOA)迎角機動性

分析指出,F-14是標準制空戰機,高空高速高機動性一應俱全,而F-18則類似早期的螺旋槳攻擊機,除了具備強大的攻擊力外,也擁有一定低空、低速的近距離格鬥能力。由於艦載戰機和航母搭配的核心考量是基於奪取海上制空權、進而奪取制海權,F-14顯然是更好的選擇。不過,隨着航母應用理論進入21世紀,尤其是資訊化日趨重要,可維護性強、升級潛力龐大、可靠性高,並更現代的F-18顯然更符合新時代美國航母甲板和航母作戰需求,因此,不合時宜的F-14「雄貓」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國航空工業在微博首度公開了「未來艦載機」。(中國航空工業)

同樣的,分析指出,殲20只能算是「半資訊化」戰機,擁有態勢感知能力,但不具備像F35的自動化分析共用能力。殲-20靠優異的氣動佈局體型優勢,無論是高空高速性能,或是超音速巡航能力等,都遠超過殲-31。不過,假設殲-31最後推出時,它的整體性能和資訊化水準等,都能與F-35相提並論,那殲-20絕大多數優勢在某種程度上都會被抵消。

分析說,其中原因在於,展望未來,對戰機的要求都不再只是3代機4代機時代都在追求的機動性能,以及F-22著名的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e)、超機動性能(super maneuverability ),隱形性能(stealth)和超視距打擊(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等4S標準。同樣十分關鍵的,還有高資訊化、可維護性,成本與可靠性等指標。而這些軟指標要在隱形戰機上實現,往往需要建立在兩個前提條件上,一個是設計初衷,另一個則是技術環境

簡單說,就是在選擇艦載機時,軍方優先挑設計之初,便考慮航母起降的機型,如法國「飆風」(Rafale)戰機。縱使選擇其他機型改裝升級,也應該選擇結構更簡單,可維護性更高的成熟機型加以改進,就像F-18「蟲族」。分析指出,而在技術上,鑑於時代瞬息萬變,擁有更長打磨時間和潛力的機型,也要優先選擇,例如F-35系列。

因此,分析認爲,設計之初就瞄準航母甲板,還在打磨的殲-31顯然要比構技術基本上已成熟的空優戰機殲-20更適合上甲板,也更適合與美國資訊化的5代艦載機F-35C在公海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