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半導體供應瓶頸 惠譽:下半年才能緩解
全球航運、半導體芯片、通膨跡象,原本互不相干的三件事,現聯手成爲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刺激因素!惠譽國際指出,全球航運和半導體市場的供應鏈瓶頸,正加劇近期的通脹壓力。
2020年11月以來運輸運費飆升,某些航線的貨櫃輪的租船費率增長四倍,供應延遲仍頻頻創下紀錄,長賜號擱淺造成蘇伊士運河臨時關閉,加劇難通的瓶頸,預計航運和半導體供應瓶頸需到2021年下半年,才能夠緩解。
惠譽引用國際收支統計,美國的貨運服務成本在2020年爲320億美元(佔GDP 0.2%),2019年歐盟27國的貨運服務成本則爲510億歐元(佔GDP 0.4%),長賜號事件衍生許多損失成本,惠譽估計損失至少達數億歐元,因此導致的全球航運中斷,會給再保險業造成重大損失,估計貨櫃輪船的海上再保險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澳盛銀行經濟研究部門亦指出,長賜號解困後,預計需要數週紓解運河兩頭大排長龍的輪船。
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通貨膨脹率持續升高,已成爲後疫時期經濟復甦不可避免的結果,全球製造業者爭相履行不斷增長的訂單,PMI指數上升屢創紀錄,卻因移工減少下,工資壓力也可能出現上升。
惠譽將今年迄今的總經問題用「Ships, Chips, and Inflation Blips」近乎繞口令的英文字形容。全球製造業欲在疫後期間爭取生意,也看到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等的強烈需求,卻沒有在因應「超預期」的復甦上做好準備。先是發生零件不足、原物料缺乏,導致生產產品短缺,爾後又與全球主要港口的運輸調度失調相沖,大量空貨櫃被滯留錯誤的地方,製造商爲了解決運輸中斷,付出數倍以上的成本,讓通貨膨脹問題更爲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