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討厭我 該如何迴應?

孩子討厭我,該如何迴應?。(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本書透過網路世代家長應瞭解的關鍵思維、應具備的覺察,溫和而堅定的解決現代小孩青春期最容易發生的問題,正確掌握青少年的矛盾心理,爲不擅長與孩子相處的家長,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你知道嗎?青少年的暴走,其實跟嬰兒的哭鬧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一個看起來很嚇人,一個看起來無害,但他們背後在傳達同樣無助的訊息:「我很不舒服,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請幫幫我。」

青少年照顧者在青春期孩子大暴走時,要教給孩子的,不是「脾氣好一點」或是「放尊重一點」,而是教導孩子如何控制情緒,並發展談判技巧,學習協商與溝通。

關係是傷也是藥,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幫助孩子長成更好的自己。每一個大人都當過青少年,或許你曾經想過用同理心來應對他們,以爲這是最好的教養方式。但在你試圖用經驗來指導孩子之前,請先想想現在的狀況是否與過去相同。

精彩書摘

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爲,孩子就是做錯了,罵他沒什麼不對啊!就開始跟孩子爭論對錯,或是覺得父母權威受到挑戰。其實,行爲的對錯不是重點,重點是父母當下的處理方式,讓孩子有了心結。例如,孩子可能認爲爸媽不愛自己,認爲自己是糟糕的等等。

安撫孩子情緒的目的,是去處理心結,讓孩子能夠以更健康的心理素質邁向成人。到底該怎麼去修補親子之間已經造成的裂痕呢?以下是療愈傷痛的三個關鍵步驟

一、勒住舌頭,少說多聽

首先,一定要勒住舌頭。好好聽孩子說就好了,不管孩子說的對或錯,都不要反駁,傾聽就好。

如果在聽的過程中,家長自己也覺得委屈、有情緒,那麼,照顧自己的情緒也很重要。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們很想聽孩子說,但現在需要一點空間靜一靜,請孩子用傳訊息或寫信的方式,將想法表達出來,等狀態調整好會去看訊息,再找時間約孩子聊聊。

二、好奇的探問

等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能夠跟孩子聊聊的時候假裝自己對事件全然無知,當個採訪者,用純然好奇的態度,探問更多當下互動的細節,例如詢問孩子:

「你那時候的感受是什麼?」

「如果你是我,會怎麼做?」

「你覺得最受傷或在意的點是什麼?」

透過好奇的探問,孩子會感受到父母其實是很尊重、在意孩子的,這會鼓勵孩子願意繼續說。

敘說本身就是一種治療的方法。在心理治療中,有一種方式叫做「敘事治療」,同一個故事,透過一次次的講述,每次都會產生新的版本,舊有的創傷故事在敘說的過程中,不斷被改寫、被重新建構,一樣的故事,卻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三、看見孩子的受傷

許多父母第一次聽到孩子表達恨意時,會感到非常羞愧、否認孩子的指控,或是開始指責自己不是一個好父母。

其實,恨的反面是愛。孩子不是真的覺得父母很差勁,只是希望大人能夠有雅量,能承接他們的負面情緒。人際關係是很複雜的,我們在社交中,很容易喜歡一個人,但某些時刻,又感覺這個人很討厭。孩子透過父母的反應,其實在學習:

「我可不可以對別人表達負面情緒?」

「該怎麼表達比較恰當?」

「我該如何守護自己又不傷害他人?」

「別人讓我受傷了,我該如何修復這段關係?」

假如你的孩子從沒對你表現過負面情緒,很可能孩子已經決定將這一切深埋在心中,或許孩子覺得爸媽還沒準備好承接這些,也或許孩子覺得自己心裡還沒準備好。

身爲成人的你,如果覺得有足夠的勇氣能量,能夠承接孩子的負面情緒,鼓勵你在聊天的過程中,主動詢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爸媽有沒有做過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很受傷?」這或許能讓假性親密的親子關係,進入到更深層、更有安全感,也更真實的愛與信任。但前提是,成人的自己真的準備好要跟孩子談這些了。沒準備好也沒關係,只是時機未到,生命總會找到出路,不急於一時。

(本文摘自《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親子天下)

【作者簡介】

陳雪如 Ashley

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諮商碩士畢業,現爲Ashley心理科學苑創辦人、企業課程講師、大專院校輔導老師。擅長領域包含協商談判、人際溝通親密關係、親子教養、情緒調適等。

深耕於青少年輔導十餘年,深信家庭是一個系統,家人彼此間會互相影響,提倡以正向教養的方式引導孩子,幫助他們從錯誤中學習,期待他們能發展出足夠的心理素養,以面對未來變動快速的世界。

專業證照:諮商心理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家長講師、NLP專業執行師、國際催眠執行師

更多活動資訊>>https://cplink.co/9nbMwRn5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