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美國的「印太戰略」和中國的周邊環境(吳澤映 )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南韓總統尹錫悅(左)會面。(圖/美聯社)

無論是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還是川普的「硬實力對抗制衡」,或是拜登新近推出的「印度-太平洋」戰略,都充分體現了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重視及其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即使美國與日韓等亞太國家是軍事同盟,因歷史、文化、政治體制和經濟發展模式上的差異,美國在亞太地區無法擁有類似西歐國家對其持有的認同感和信任。相比之下,由於地理、歷史、和文化的相近以及經濟利益的相互依存,中國在亞太地區有着天然的相對優勢。因此,美國若想要在亞太地區贏得與中國的競爭,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而其中最可以利用的一點便是亞太國家對中國的軍事安全疑慮,以及他們出於自身的區域利益而採取的對衝和平衡等戰略。

顯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長臂管轄」並非一廂情願。亞太地區的許多國家在不同程度上都歡迎美國對地區事務的介入,以免中國一家獨大。尤其在軍事安全和領土海域紛爭等問題上,美國的立場和軍事保護對衆多中小國家而言有着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北至日、韓,南至越南、菲律賓,許多國家都寄希望於美國的軍事介入和協助,以確保自身的軍事安全及其在區域紛爭中的談判優勢。就連遠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也想借美國對中國的牽制來減少中國對自身的威脅,同時提升自己的區域影響力和地位。人口數量與中國相當的印度也在軍事上聯手美國抑制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擴張。

然而,在經濟上,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都讓他們無法和中國全面公開地對抗。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和投資的國家尤其不敢一邊倒向美國,只能「左右逢源」,視中美兩國具體的對抗形勢,利用自身條件,通過對衝、平衡等戰略來確保自己的權益。目前,隨着中美對抗加劇,衆多亞太國家運用對衝、平衡等戰略的空間逐漸縮小。拜登在其接下來的亞洲行裡也必然要求盟友站隊表態。就是堅持東盟中心本位主義的東南亞國家恐怕也難以避免「對美國軍事保護的期待」vs 「對中國經濟的依賴」這一兩難的抉擇。

自拜登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宣佈以來,國內的輿論大體認爲此戰略有諸多短板,難成氣候。的確,當前內憂外患的拜登政府是否真有餘力推行所謂的「印太戰略」尚有疑問。亞太國家是否都聽話站隊也是未知。然而,從根本上講,對中國最大的牽制並非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直接干預或「長臂管轄」,而是周邊國家在軍事安全上對中國真實地缺乏信任,以及中國目前只能單一靠經濟依賴和制裁來平衡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的侷限。對此,中國有必要推進與亞太國家的軍事交流,並逐步建立相關的區域安全對話機制。而在與亞太國家的經濟合作方面也需側重互補互利,不能只一味盲目地輸出國內過剩的產能,以致鄰國的經濟安全和自然環境遭損,最終引發當地居民、企業和政府的反感和抵制。總言之,無論美國推行怎樣的亞太或印太戰略,中國都要充分發揮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天然優勢,同時減少與周邊國家在軍事安全上的不信任,避免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摩擦。唯有如此,中國纔有可能長期贏得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作者爲美國波士頓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