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元宇宙產業的發展策略(徐作聖)

我們應該回歸平臺經營的基本面,由「代工」轉化成爲分佈式「專業島鏈」、由「從」的定位發展成爲「主」的定位,以「畫地稱王」奇點之姿,快速開展成爲新世代網路經濟的另類尖兵。(圖/宏達電提供)

全球政經前景昏暗不明經濟持續下探,但高科技產業中最熱門的人工智能,及進階版的元宇宙產業仍然遍地開花,其紅火茂盛程度較1970年代電腦科技猶有過之。

電腦技術當年主要是由供應端大型電腦公司所主導,而現在人工智能及其相關產業已擴散到全球所有產業鏈。從產業分合的角度來分析,1970年代的電腦產業是寡佔「合」的局勢,而智能產業是遍地開花、碎片化「分」的格局,前者講的是規模及效率,而後者重視的是專業化特色。而進階版的元宇宙業則是平臺經營、分佈式「專業島鏈」爲特色的經濟體系,講求的是精英主義及專業的訴求。

2021年元宇宙興起代表了一個新世代的來臨,也使得產業重組變得更迫切、更集中在專業化與客製化等方向的發展,元宇宙產業將驅動新一波「分佈式經濟」的革命,而未來形成精英式奇點結構(Singularity)已是業界的共識。元宇宙產業的精髓在於軟硬結合、虛擬驅動實體整合、隨機演化的經營模式,其底層技術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等,基礎網路架構是Web3.0。

元宇宙潛在市場極其寬廣但多元碎片化,包括傳統消費市場及廣大的產業應用。2021年進入元宇宙的廠商多以供應端的遺產資源(Legacy Assets) 爲基礎,最具代表性的廠商包括Metaverse、Google 、Nvidia、騰訊、宏達電等,分別針對本身優勢與市場定位宣示了未來元宇宙產業的經營策略。

Google元宇宙策略似乎與其他資通訊產業巨擘不同,表現了極大的野心與前瞻。在人工智能行業浸潤多年,Google DeepMind算是智能行業中的翹楚,但多年來在許多應用領域並不十分順遂,如健康醫療、影像診斷等。現階段,Google元宇宙策略聚焦在分佈經濟體系平臺管理,最近推出的超智能平臺Gato,其功能除了強調外部化槓桿外,以更系統化經營的模式來進一步創造一個「獨一無二」專業化及客製化的「分佈式奇點」優勢。

元宇宙是個系統整合性很強的產業,最常見的運營模式就是更接近系統工程的平臺槓桿操作,而非垂直分工體系中「點」的突破。平臺經濟不是「人多好辦事」或齊頭式的民主制度,而是精英主義(Meritocracy)的實踐,靠的是真正的實力及其與環境共生演化出來的「動態成果」,其特色就是系統共生結盟、滾動式「專業島鏈」、自我組織智能演化、精英專業化的優勢等。其經營管理也有「主」、「從」之分。「主」、「從」易位不易,由「從」創造「主」的格局必須有突破性的經營模式或重大政經情勢的改變,現元宇宙所帶動的產業攪動振盪(Churning)是一個新的重整契機,也將是臺灣產業轉型的絕佳機會。

前幾年,科技部「排除一切、獨尊AI」的政策爲臺灣產業造就了一陣智能風潮,但因AI產業高度碎片化、客製化等特性及數據管理經驗不足,加上臺商代工心態及重視短線操作的經營特質,臺灣人工智能產業並沒有真正開花結果。

臺商對元宇宙的發展有正負兩極的看法,但始終是圍繞在「代工」的核心思維。臺灣產業平臺的運作模式,不是過分強調「公平性」,就是從邊緣或基礎設施點切入,看不太清楚「主」、「從」策略的分別。另外,在學界及研究機構,元宇宙產業的發展仍多由IT部門,從資通訊「演算法操作」(Algorithmic Manipulations)技術專業來主導,強調整體(Universal)系統優化但鮮少有產業針對性的特別經營。在面對「應用無上限」龐大但更加碎片化的市場,系統性的專業整合及奇點佈局是不是另外一個可以發展的選項?

近年來,大陸發展元宇宙的主軸已由科技部移轉到工業資訊部,就是在強調需求端的策略調整。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放下口號式的制式論述而回歸到平臺經營的基本面?我們是否應該由「代工」轉化成爲分佈式「專業島鏈」?由「從」的定位發展成爲「主」的定位,以「畫地稱王」奇點之姿,快速開展成爲新世代網路經濟的另類尖兵。

高科技產業發展若任由政府主導管控恐流於知識及經驗不足,企業若抱殘守缺恐怕難以抵擋產業更迭的陰晴圓缺,我們策略思維是不是該翻篇進階了?

(作者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退休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