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應自主開創可持續發展的和平之路(朱駿)

臺灣人民一點兒都不需要因爲大小差距而自卑,只要根據事實,說好一箇中國的故事與未來願景,中華民國政府的光輝必然昭如日月,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都看得見,自然會有汗顏愧疚之人。(示意圖/達志影像)

兩岸問題確實有一個國際環境,受其各種干擾,有利有弊,但問題的因果與發展必定還是受問題的本質制約最深,必須從此本質出發,面對它,改變它,纔有可能解決問題。

從近、現代史來看,「兩岸同屬一箇中國」是迄今的事實,否則,世界強國集團不需要搞「一箇中國政策」,聯合國2758決議就是在此前提下,只需更改中國主權的代表權,不須觸及也不存在中國內部領土歸屬的問題明矣;美國只是聯合國的一個會員國,無權改變此決議亦明矣;否則就成了新帝國主義者,非美方所願或所能承擔的頭銜。

基於此事實,兩岸問題不是國際問題,而是受國際環境牽扯的中國內政問題。兩岸問題不是國家之間的主權之爭,不是單方面的臺灣問題,而是雙方政治體制差異及其派生出之人民生活方式、國家發展模式、人類文明發展階段與世界觀(馬列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差異問題。主要的病根在於中共政治體制嚴重落後於人類文明發展階段所產生的一連串問題。顯然,這種問題徹底穩定的解決不能靠武力,而是必須更加依賴「軟實力」。

事實與現實既然如此,臺灣作爲兩岸關係中武力最弱的一方,處理兩岸關係時,必須站對位置與立場,不能脫離此事實與現實,站對位置,有利無害,所擬定的戰略與操作策略纔會有可持續性與長期積累疊加「軟實力」的能力,否則必然淪爲受人玩弄剝削又無需負責的棋子,因爲自己立場錯了,出了差池,別人爲何要負責?但於別人有利之處,別人爲何不剝削利用以利己?所以,臺灣要搞好兩岸關係或以小搏大,首先必須要站對位置,這個位置就是「兩岸同屬一中」的立場明矣。

中共說「時與勢在我們這邊」,只能是以武統爲前提,因爲是否發動武統可由他們片面決定,若真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出兵統一兩岸,臺灣乃至美國的任何嚇阻是沒用的,但世界大勢特別是兩岸情勢非常不利於動武。兵者,詭道也,中共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成功。同時,是否承擔得起武統之後不知伊于胡底的長尾效應?也是個難以預測的大問題。如果因此必須採取「和平統一」,那麼,「時與勢必在臺灣這一邊」,因爲要臺灣方面同意,若要讓臺灣人民認可和平統一之路,中共必須政治體制改革,追上且超前臺灣現有體制,才具備門檻條件。若做不到或不願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爲夢幻空言。

依可預見的世界情勢走向來看,中共唯一的出兵藉口只能是臺獨或無止盡的獨臺,是否臺獨或獨臺或站在什麼位置,是臺灣自己可以選擇的。就此而言,兩岸關係(和戰與統獨)的金鑰匙在臺灣手上,不在中美對抗或共管,中美之間的博弈對臺海問題而言都註定是非核心的、短期不穩定的行動,甚至有些部分是臺灣內部情勢變化的依變數。兩德統一美蘇英法都擋不住,2018冬季奧運兩韓接觸,美方不悅,也沒能阻止,可爲參考。

只要臺海發生戰爭,臺灣一定被烏克蘭化,而且四面環海,人口密集,只會更慘不知多少倍,不用懷疑。中國大陸經濟亦必受重傷,倒退至少二三十年,也無庸置疑,唯一得利的是美日等國際勢力。鑑於此,臺灣在兩岸關係中最明智的做法應該首先是避戰,令中共無正當動武口實,站對「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位置與立場是第一要義,自主站對位置,還能獲得一層穩定的保護網。其次,在不能放棄一定程度的武備之外,要加大幾倍於武備之力,發展充滿軟實力的「政治戰略論述與實踐」,不但要面對中共,還要面向大陸人民、海外華人與國際社會,爭取普遍的同情、認知、理解、認同與支持,吸引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的嚮慕之心,催化兩岸人心的變化,站錯位置便與這些對象處於敵我矛盾,就不可能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以此人心包圍中共,逼其政治體制改革,追上人類文明發展階段。在此同時,臺灣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與社會治理水平,才能具備可持續的吸引力與催化力。這些都需要發揮我們獨立自主的「主觀能動性」。

「事實」是具有外於個人主觀意志之客觀力量的,主觀意志容易變動,不易判斷真假,不可完全信賴。是故,臺灣作爲弱小的一方,應該善用的是存在於事實基本面中的客觀機制,由此發展政治戰略與操作策略,而不是一味地夢想對方或第三方的善意、信賴、共識、保衛與助力。若能利用客觀機制,乘御事實向量力之助,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則得以發揮到最佳狀態,別人不得不展現善意或信賴,與我們建立可受檢驗的可靠共識,第三方真正有利於我的助力也會隨之主動而來。江山是打下來的,不可能靠人恩賞!

基於此,沒有穩固事實基礎的「九二共識」、事實含量很少的「一中各表」與「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沒有事實基礎的「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以及扭曲事實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全部不適用,且有大害。

政治戰略必須要有操作發揮輻射力量的平臺,這非兩岸的政治對話莫屬。我方應提出要求,而且主張中共兌現「什麼都能談」的長期諾言,公開對話必須是我方堅持的對話要件。所謂公開,不是指現場轉播,而是議程與對談結果應對世界公開,令中共無法密室單邊掌控議程,落實「什麼都能談」,然後一點一點地談,談到滿意爲止。中共無法拒絕這些合理的要求,否則,對內外無法交代,必處於不利地位。

當然,政治對話中雙方同意的內容應儘快以誠信實踐,不排除兩岸在開啓政治對話,中共確實逐步推進並落實政體制改革,成績顯著之後,兩岸可取得一定程度的相互信賴與共識,但這還是要以客觀事實的表現爲基礎,不能純憑主觀意念與浪漫情懷,要一直談到臺灣方面滿意爲止,纔有條件再論其它。中共若固守以大吃小的一國兩制,毫不願意跟上時代文明腳步,必受內外的重大壓力。

基於這些客觀要求,上述提及之政治戰略路線必須是:獨立自主、不親美、不反美、不親共、反共爭中(反共產黨體制,爭中國內部正當性),對美國與中共的要求有所受,有所不受,以符合「兩岸一中之臺灣利益」爲判斷衡準。如同中共聲稱對臺灣前途有發言權一樣,我們要對中國大陸的人民與社會發展表達更多良善關切的心意,對中國大陸的發展模式要有發言權,展現與大陸人民相向而行的兩岸態度與心意。戰略總目標是催化大陸人心的轉變與政治體制改革,令其跟上人類文明發展階段。

任何能發揮作用的政治戰略必須要能公諸大衆,否則起不了號召與凝聚人心的作用,遑論產生效果。欲達此,必須要有清楚的論述,論述要能穿透人心纔會有力量,根據事實的論述爲人心接受的機率最大。從國際政治的現實來看,「一箇中國」是兩岸問題無法迴避的核心議題,我們的論述當然必須面對與闡述一箇中國的事實與義涵,整體的論述方式就應該是「一箇中國,事實表述」。

在9月26日發佈的《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倡議與行動》白皮書中,中共提到「國際關係民主化」與「大道之行,天下爲公」,那要自己先在中國大陸做到「民主化」與「天下爲公」纔有意義。不然,都是另有意涵與圖謀的騙詞。

天下爲公,中國是全中國人的中國,不是一黨一派私有之中國。兩岸雖在土地、人口與國際地位差距懸殊,但事實是,大陸雖大,沒有臺灣不足以稱全中國。兩岸的現況是,兩岸同屬一箇中國,但暫時互不爲代表,互不隸屬。根據迄今的歷史,兩岸的歷史連結只在中華民國政府身上,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史上唯一最先進、最符合現代人類文明的體制,證明了中國人民可以自己管理自己,可以自己當家作主,不需要專制獨裁者「爲民當家作主」,臺灣是新時代中華文明的前進基地,「臺灣經驗」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出發點。

因此,臺灣人民一點兒都不需要因爲大小差距而自卑,只要根據事實,說好一箇中國的故事與未來願景,中華民國政府的光輝必然昭如日月,大陸人民與海外華人都看得見,自然會有汗顏愧疚之人,「歷史是混不過去的」。兩岸的問題不在於大小,而在於文化內涵與文明方向,在於是否具備可大可久的正當性,在於是否合乎人心人性,這些都與大小無關。

(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