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灣前途別被自己糟蹋了(朱駿)

(圖/達志影像)

兩岸關係發展迄今幾十年了,峰迴路轉,如今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的關口,面對未來,有人問到,我們可否列出一個路徑圖,指出兩岸關係的發展思路?

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最終只可能有三個方向:統一、獨立、維持所謂的現狀,不可能有其他了,例如國際託管。

臺灣根本沒有獨立的條件,蔡英文已經宣佈過多少次了,「中華民國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說「兩岸互不隸屬」,就是宣佈臺獨了。中共不敢認真,因爲一認真就面臨出兵的壓力;美國根本聽而不聞,把她當放屁,以免承擔不必要的責任。臺獨就是走入死巷子中自己說笑話,自慰自嗨罷了。

維持現狀是一個模糊概念,很難清楚定義,只是一個形式的框架,不是一個可以具體穩定維持的概念,因爲現狀的實質內涵一直在變,形式的框架最終必會被具體不斷的變化改變。每個時間的現狀都是過渡,但無論怎麼過渡,似乎都無法成功過渡到獨立之路,目前的「中華民國臺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就是自慰自嗨的說法,越來越會破綻百出,這次金門事件就會是新開端。

兩岸最終會統一,證諸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這是中國歷史向量力的必然性。兩德統一是當時的列強都不樂見的,但都擋不住,何況,對岸現在爲世界第二強權!不用懷疑歷史向量力。

然而,邁向統一的路徑必定是曲折多變的,因爲「怎麼統一」(手段)本身就充滿爭議與變數,「統一成什麼樣子」(目標與結果)也會牽動統一的進程,這都不是中共可以控制的開放性議題。其中最關鍵的是臺灣內部的民心,從歷來的發展來看,這個民心的可塑彈性極大,在正常狀況下,趨獨的人多,但連沈富雄都說過,若共軍登陸臺灣他就主張投降,可見一斑。

綜上所論,路線圖是必然充滿曲折變化的,是畫不出來的。我們要先確定的是,究竟要不要發揮我們的主觀動性?如果不要,那就是主動放棄前面所說的「最關鍵」作用,就只能等着被統一,接受一國兩制。

臺灣方面如果不願接受一國兩制,那就必須發揮關鍵作用,主動提出政治戰略。不可能要求大陸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必須是共同「再造中華」,兩岸共同成立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The Democratic Federal Republic of China或The Democratic United States of China),必須加上「民主」二字是因爲聯邦也可能是獨裁的,如當年的蘇聯。

有人可能會質疑,拋棄中華民國政府就是違憲,特別是國民黨,就會是背叛當初孫中山的建國理念。問題是,當初孫只是要人民當皇帝,就是要搞民權民主,沒有說中華民國四個字不可變動吧?何況,「事變之出於後者,六經不能言」,同理,事變之出於後者,中山不能言。只要能真正催化全中國走向民權民主,就是中華民國政府的偉大勝利。

這是個世紀政治工程難題,就客觀形勢的本質而論,關鍵的鑰匙應在臺灣,不可能在一黨專政的中共,就看臺灣政治人物的眼界與胸懷了。目前非常悲觀,看不到絲毫希望,若是主觀不願意承接客觀的有利形勢,客觀有利就會消失,轉變爲不利,則被統的機率很大。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