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臺灣參加民主峰會的省思(羅樂君)

政務委員唐鳳同時也是少數受邀在民主峰會擔任與談人的政府代表,還將與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署長鮑爾等領袖同臺,由這點推敲,也可看出美方刻意爲臺灣打造這場會議的痕跡。(本報資料照)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12月9日至10日召開首屆全球民主峰會(Summit of Democracy)線上會議,排除部分國家參與,被質疑是對他國的批判手段,兩岸形同被放在對立的兩方,觀察美中臺關係近來的變化,這樣的安排,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於臺灣而言,難道只能聽從安排,對自身未來的發展,難道沒有一丁點主體性的策略嗎?

明星上陣外宣

代表臺灣與會的是駐美代表蕭美琴與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蕭美琴長年協助民進黨處理對美事務,美方對其熟悉不過,更是蔡英文的決策核心成員,蔡英文當選總統前的訪美行,蕭美琴即穿梭其中,如今成爲執政當局對美窗口,派她參加,理所必然。但是另一與會的人選爲何是派出唐鳳呢?總統府、外交部並沒有多作說明,僅稱這兩人是「合適人選」。

唐鳳獲安排參加「科技與民主」(Technology and Democracy)場次的「對抗數位威權主義及肯定民主價值」(Countering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 and Affirming Democratic Values)分組討論,並擔任與談人。

這場會議要討論的是如何透過科技與數位民主強化政府治理,並分享臺灣運用科技對抗疫情、建立信任與透明及對抗國家策動假訊息攻勢的成功經驗。由會議任務來看,派出唐鳳參加的表象符合美方既定的議程,臺灣則派出主管數位政策的領導與會。

唐鳳同時也是少數受邀在民主峰會擔任與談人的政府代表,還將與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署長鮑爾(Samantha Power)等領袖同臺,由這點推敲,也可看出美方刻意爲臺灣打造這場會議的痕跡。

唐鳳在臺灣疫情初始時,因着設立口罩供需數位地圖,在官方極力吹捧之下,更紅到國外去,這位日人眼中的「天才IT大臣」,在日本的臺灣政治人物知名度僅次於蔡英文,若非疫情使然,連奧運都要派他出席。縱使口罩的購買及價格在那時存在着諸多詬病,後來的疫苗預約系統上路也有所延宕,預約操作更是不便,但有了對日成功外宣經驗,順着這模式,再度推唐鳳登場外宣,可說是臺美當局互爲所需、互蒙其利。

臺灣內政的省思

峰會以「民主」爲名,未被受邀的國家很自然地被歸到「不民主」的陣營去,是忽略了民主政體的差異,撇開美方刻意劃分敵我的操作不談,臺美精心的安排,照映臺灣的民情,卻顯得諷刺。前總統馬英九投書媒體講得甚爲貼切,這幾年民進黨政府的表現,不但離「民主」越來越遠,反而趨近「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

馬英九例舉民進黨政府諸多違反「法治國」原則,以及賦予行政機關過多權力的作爲。包括以不當黨產委員會和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清算國民黨、否決臺大校長管中閔當選案、促轉會「東廠」不當發言、不尊重國會逕自開放萊豬、中天電視關臺、沒收「公民投票綁大選」制度、網軍治國等爭議。

不僅於此,民進黨內的民主初選制度也淪陷,2020黨內總統初選「蔡賴之爭」,遊戲規則是一邊初選、一邊更改,今年更廢止了直轄市長初選提名制度,交由蔡英文徵召,民主與否究竟誰說了算,民衆都看糊塗了。

馬英九自是希望蔡英文和民進黨能以國家人民爲念,懸崖勒馬,迴歸真正的自由民主,臺灣參加「民主峰會」,才能「名副其實」。這樣的呼籲,當然是一句都聽不進去,當成政治口水,行政院官員迴應說,「不用妄自菲薄」。

兩岸關係的省思

再把焦點由內政轉到兩岸,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坦言,臺海情勢很嚴峻,北中南東都有敵情,戰爭一旦開打,主動權將不在臺灣,臺灣還有哪裡不是戰場,處處都是戰場。加上近來兵役教召日數、年限的增加,都可看出兩岸關係的緊張。那麼,臺灣又做了哪些努力,有沒有試着化解衝突?

在這場民主峰會中,臺灣只能順着美國的毛摸?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可否在中美對峙下,扮演起潤滑劑的角色,在與美國協商參與的過程中,主動出擊,展現美中臺「三贏」的企圖,雖不一定能一步達標,卻能表明臺灣所能做的,不會僅是一顆「棋子」。

何況,兩岸也不是全然沒有合作的可能,臺灣方面日前派員前往福建廈門機場,將新店槍擊命案黃姓嫌犯押解回臺,接受司法偵辦、審判,就是良性互動的一例,這不正是全民所樂見。

這場民主峰會猶如美國舉辦的大拜拜,臺灣不該只是「拿香跟拜」,除了外宣與執政作爲要一致、要檢討;在處理國際關係上,更不應落入選邊站的陷阱,燃起民怨、臺海局勢的烽火。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