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美國不能怨懟臺灣「疑美論」興起(羅慶生)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在政大演講中批判,認爲美國準備把臺灣烏克蘭化的論點「和北京的宣傳有點像」。但美國真能怨懟臺灣「疑美論」的興起嗎?(圖/本報系資料照)

日前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臺灣「疑美論」興起,尤其是年輕世代。雖然整體有5成3民衆不認爲「美國軍援臺灣會將臺灣推向戰爭」,但20歲到24歲的年輕人卻有51.5%表示「非常同意」或「還算同意」。或許戰爭對年輕世代的影響超過年長者,因而畏懼或不願發生戰爭的傾向更爲明顯。如果是這原因,那麼20歲以下的臺灣人,或許將更懷疑美國對臺灣別有用心。

對此,不久前來臺訪問的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在政大演講中批判。他指出,認爲美國準備把臺灣烏克蘭化的論點「和北京的宣傳有點像」,邏輯荒唐錯誤,甚至嘲諷「荒謬的氣味,就像臺北夜市的臭豆腐一樣臭」。但美國真能怨懟臺灣「疑美論」的興起嗎?博明搞不清楚,臭豆腐對美國人來說很臭,但對臺灣人來說,吃起來很香。

其實臺灣出現「疑美論」是很不尋常的。從美國與中華民國邦交的歷史來看,即便1979年斷交,美國不再承認中華民國,臺灣仍一直是美國的堅定盟友。無論藍營執政或者綠營執政,無論兩岸政策是「和中」抑或是「抗中」,外交政策的基調都是「親美」。然則爲何會出現「疑美論」?雖然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呼籲「不能讓懷疑美國的言論成爲社會共識」,但無風不起浪,問題或許是出於美國而不是臺灣。這兩年美國在臺灣議題上的操作,純粹只爲自己利益的現象過於明顯且急躁,纔會引起臺灣年輕人的擔憂。

美國操作檯灣議題的「話術」

以博明的言論爲例,這位和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同被中國大陸制裁的政客曾在記者會上表示,他認爲臺灣的半導體產業非但不能成爲防衛臺灣的「矽盾」,反而是北京想侵臺的導因,因此美國提升半導體產業市佔率,將有助降低北京侵臺動機。

博明指出,中國想控制半導體產業,不再仰賴從臺灣或美國進口,如此就可輕易將其他國家當作「人質」,例如對澳洲的做法,因此美國跨黨派的共識是絕不能讓中國獲取這樣的控制力。美國除了實施晶片出口管制外,也積極提升自身的半導體產能,如此才能讓北京三思,即使攻佔臺灣也不能獨佔全球半導體市場;因此臺美在半導體領域合作,將有助於創造一個更能嚇阻中國侵臺的全球經濟體系。

這論述乍看合理,其實大有問題,不僅隱藏着美中霸權競爭的假定,還存在犧牲盟邦以維持美國霸權的邏輯。只要是立足於臺灣利益,都將難以接受。

所謂「絕不能讓中國控制半導體產業」,即意味着美國認爲應該繼續由美國控制。擔心中國可輕易將其他國家當作「人質」,則反映現在是美國將其他國家當作「人質」,例如施壓荷蘭和日本共同制裁中國半導體產業。這顯示美國推動「美中競爭」的本質就是應對中國挑戰,繼續維持美國霸權。不過美國基於自己的國家利益採取積極行動,是理所當爲,臺灣人沒有什麼好抱怨。

然而,強調「臺美在半導體領域合作,有助於創造一個更能嚇阻中國侵臺的全球經濟體系」,卻是操弄「話術」,將美國自己利益,包裝成臺灣的利益;這就有些過頭。無論從任何角度,美國施壓臺積電赴美設廠,都是有利於美國而不利臺灣。因而拜登總統纔會興奮地宣佈:美國製造業回來了!而臺灣則在經濟上有被掏空的疑慮,臺積電的高雄廠即被緩建。安全上疑慮更深,「護國神山」被搬走,能不擔心嗎?如果這樣還要被說成是爲臺灣着想,讓臺灣情何以堪?

所以博明纔會想說服臺灣人:臺積電不是「矽盾」,反而引誘北京入侵,搬到美國反有利臺灣安全。但這種「話術」只會讓臺灣人更難過。這豈不是明確表態,美國不會因臺灣生產全球9成的先進晶片,就出兵保衛臺灣,所以沒有什麼「矽盾」?美國之前確實很擔心,商務部長雷蒙多就講過「令人徹夜難眠」的重話。現在當然可以放心了,因爲臺積電已經到美國設廠。

將臺灣擁有臺積電,列爲北京想侵臺的原因,完全不合邏輯。「臺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已經說得清清楚楚,一旦發生戰爭,臺積電就毀了。即便中國想拿半導體先進產能,動武結果也只得到個空殼甚至是廢墟。真認爲中國戰略家的腦袋都是漿糊?

因而博明的說法,只會讓腦袋清楚的臺灣人認爲,美國佔了便宜還賣乖。進而質疑:拜登政府所謂的共同利益、價值觀與合作,都只是包裝美國利益的話術而已。「美國優先」的實質不變,只是前任的川普總統敢講清楚。

歐洲盟邦也質疑美國

事實上,質疑美國犧牲盟友成全自己利益,不是隻有腦袋清楚的臺灣人,美國歐洲盟邦同樣如此。美國以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爲由,要求盟邦抵制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讓歐洲能源價格暴漲,美國油商則大發利市。生產成本墊高的歐洲企業不得不尋找新的生產基地,美國則透過《降低通膨法案》提供補貼,吸引製造業到美國,造成歐洲「去工業化」危機。法、德對此提出抗議,但美國不理。

德國總理蕭茲在中共20大結束後,即率團訪問北京;其他歐洲領導人,也利用峇釐島G20峰會期間,紛紛尋求與習近平會晤。這種打臉美國的作法,都暗示對美國只顧自己利益的做法不滿。

更明確的訊號,是荷蘭遲遲不同意加入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制裁的行列。美國在要求荷蘭拒絕出口ASML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到中國後,現在想進一步將限制擴大到前個世代的DUV光刻機,以更徹底的封殺中國半導體產業,但未考慮這將造成ASML與荷蘭整體半導體產業的損失。如此等於美國自己獨享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利益(因爲先進晶片將由美國製造),卻要盟邦付出代價。這種「美國優先」的操作和要求盟邦抵制俄羅斯能源異曲同工:美國獨享天然氣價格暴漲與製造業回美國的利益,付出代價的卻是歐洲人。

美國施壓荷蘭已有一段時間,且態度愈來愈強硬,荷蘭擋不住,不得不同意配合,但要求美國補償損失。這不容易,因爲此例一開,就會有其他國家要求比照。美國聯邦政府現在財政非常緊張,債務已達31.4兆美元的借款上限,要美國掏腰包可不容易。僵持多久,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這就是美國的問題。美國要維持霸權應對中國挑戰,合理,但從盟邦吸血來茁壯自己卻不合理。強硬施壓的態度已經引起歐洲人不滿,比利時首相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即將美國這種咄咄逼人的行徑比喻成惡霸。

在臺海同樣如此。臺美合作是互惠,應該相互尊重,因爲臺灣固然需要美國協防颱海,美國同樣需要臺灣守住第一島鏈,否則將喪失西太平洋海權。所謂「美國是爲臺灣好,臺灣應該要犧牲一些」的「美國爸爸論」,在臺灣利益、臺灣價值與臺灣人尊嚴之前,是說不通的。

搬走「護國神山」臺積電,還要臺灣人說謝謝的「話術」,是把臺灣人當傻瓜,讓人感到噁心。臺灣興起「疑美論」有其理由,美國不能怨懟,因爲那是美國自己造成的。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