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會不會趨向泡沫化?

劉建鄰

2014年11月29日九合一大選國民黨大敗,馬英九在選後隔天釋出還要再幾天之後宣佈辭黨主席的訊息;對此,筆者認爲,所謂的「藍天綠地」,或者「藍大於綠」之選民版塊結構與神話,已經被打破。柯文哲並不是沒有政黨的支持!柯文哲及非國民黨候選人大勝的主要原因在就於:重新塑造「政治品牌」!打出感動人心的訊息讓中間選民、理性選民及其它政黨既有支持者認同!筆者質疑,國民黨若繼續罔顧民意,會不會趨向泡沫化

在2000年,臺灣經歷第一次政黨輪替。當時的陳水扁成爲臺灣許多人心中的偶像。只不過,臺灣人似乎要被騙兩次,纔會發現陳水扁初提出「讓政治清明,終結黑金」的口號是騙人民的。在2008年,馬英九就在臺灣人民經歷了紅衫軍的活動之後,打出「633」、「已經準備好了」的口號,贏得總統大選。臺灣人民很妙,似乎同樣要被騙兩次,才發現馬英九仍然是在騙臺灣人民。

在2012年之後,已經發現馬英九與臺灣人民對乾的力道,並不亞於當年的陳水扁。在經歷洪仲丘白衫軍活動及318黑衫學運之後,臺灣人民終於瞭解:什麼政黨執政都一樣,關鍵在於能否爲人民:解決問題。

在2014年,柯文哲打出「打破藍綠界限」的口號,參選臺北市長。連勝文在國民黨黨內初選之前說:「現在不是大明王朝言論」時,民意支持度相當高;不料,在成爲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之後,批馬言論,甚至讓人覺得與馬英九靠攏!

筆者認爲,2014年連勝文打臺北市選戰的方式似乎與2010年郝龍斌或者以往國民黨臺北市長的打法類似,並且認爲臺北市得選民結構是藍大於綠。一方面打口號,塑造正面形象;另一方面題出負面文宣,攻擊對手,讓對手「邊緣化」,使自己得到選民的認同。

就2010年而言,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郝龍斌一方面打出「臺北起飛」等口號,塑造自己正面形象,並打出「經濟牌」,形塑國民黨候選人對經濟發展較有經驗的形象,還打出負面文宣攻擊對手。終究,在許多民衆害怕類似陳水扁「意識形態」治國的候選人再度執政的狀況下,相信國民黨,讓郝龍斌贏得臺北市長選舉。

在2010年五都大選之後,筆者在媒體發表文章探討2010年五都的選民結構。當年,民進黨得票數大於國民黨約40萬票,主要贏在高雄市。國民黨的總得票數雖然輸民進黨,但是國民黨贏得比較多的席次卻是在北部。

筆者認爲,在2010年,北北中三都贏了民進黨幾十萬選票,並不表示中部或北部的選民結構就是:「藍大於綠」;而是說明了當年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選舉有比較多的藍軍及中間選民認同國民黨候選人。(當然,也說明了2010年,臺南市與高雄市有比較多的綠軍及中間選民認同民進黨的候選人。)

只是,「中間選民」在那裡?「中間選民」有多少?「中間選民」似乎全臺都有?只不過,臺北市畢竟是首善之地,是全臺政治、經濟、媒體中心。全臺比較多的人才及中間選民會不會比較多集中在臺北市?似乎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筆者認爲,若臺北市中間選民真的比其它縣市多,在2014年,那位候選人能同時獲得廣大中間選民及政黨既有選民支持,成了關鍵的因素。在2014年的臺北市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其實並不是不知道要打出正面形象,獲得廣大選民的認同,只是,連勝文團隊或許自認或被誤導,企圖要讓廣大選民認同的文宣沒有奏效;似乎誤判了選民行爲,錯誤設定了選戰議題

在2014年11月10日筆者在臉書以:連柯當前都急於爭取中間選民認同?爲標題發表短文:…連說柯是墨綠、柯仍然說是要超越藍綠…筆者質疑、連、柯當前都急於搶:中間選民、理性選民的認同!筆者質疑,雙方把對手說成是藍或綠的目的,只是希望別人『走向極端』,自己『走向中間』?或者說,只是要讓別人只有藍綠支持者認同,自己同時得到既有藍綠支持者及中間潛在支持者認同?

筆者寫上述短文的目的在於說明:同時獲得既有支持者及非既有支持者(中間選民)才能獲的勝選。筆者認爲,連勝文若有本事證明他提出的負面選舉訴求內容爲真實,而且又能讓選民對經濟牌等正面訊息相信與感動,連勝文仍然可能如同過去一些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般當選。只是,在2014年,臺北市選民似乎不再吃國民黨原本那一套說詞

對柯陣營而言,其實柯文哲並不是沒有政黨既有支持者支持,也並不是沒有「政治行銷品牌」。筆者認爲,在2014年,柯文哲勝選的原因就在於成功地以「在野大連盟」之清新的品牌形象讓「反馬」者、民進黨支持者,以及過去支持、相信國民黨經濟牌之中間選民認同。

之前一陣子,許多人喜歡談「藍海策略」等行銷話題,筆者認爲,不論商業行銷或政治行銷,品牌策略操作者可以擬定「藍海策略」讓廣大消費者或選民認同,但是,當品牌行銷操作者提出「藍海策略」時,並不存在所謂的「藍海市場」!因爲,市場對象與大小可能仍然一樣,只是消費者或選民,選擇更好的產品或候選人。

筆者認爲,國民黨之前在臺北市或者北部獲得較多席次的原因,不應解釋成:藍軍版塊大於綠軍版塊;而是應解釋成:比較多的中間選民及藍軍既有選民支持國民黨。

不論商業行銷或政治行銷,任何小品牌都可能變成大品牌。任何大品牌也可能成爲小品牌。筆者認爲,連勝文原本談「現在不是大明王朝」等訊息,或許纔是真正能讓藍軍及中間選民感到有希望,贏得勝選的作法

只不過,連勝文似乎和國民黨一樣,讓人質疑要讓國民黨從「大品牌」變成「小品牌」? 甚至和國內其它曾風光一時的一些政黨一樣,支持者從多變少?甚至走向泡沫化?國民黨究竟會不會趨向:泡沫化?筆者呼籲廣大的「中間選民」,「理性選民」及「藍軍既有選民」,就讓國民黨自己決定。否則,在之後的每一次選舉,我們替國民黨決定。

●作者劉建鄰,碩畢,解構年代公關顧問公司總經理。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