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2020年全國博物館接待觀衆5.4億人次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劉佳)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文化旅遊部公共服務司長李宏、國家文物局博物館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介紹博物館改革發展指導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關強指出,“十三五”期間,全國備案博物館由4692家增長至5788家,增幅23.4%。2020年全國博物館舉辦2.9萬多個展覽,策劃22.5萬餘場教育活動,接待觀衆5.4億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觀衆1.3億人次,“到博物館去”成社會新風尚

關強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一是博物館體系佈局逐步優化。“十三五”期間,全國備案博物館由4692家增長至5788家,增幅23.4%。其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1224家,非國有博物館1860家,免費開放博物館5214家,類型豐富、主體多元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二是博物館社會功能有效發揮。2020年全國博物館舉辦2.9萬多個展覽,策劃22.5萬餘場教育活動,在疫情常態化情況下,採取限流措施的狀況下,仍接待觀衆5.4億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觀衆1.3億人次,“到博物館去”成爲社會新風尚。三是博物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博物館法規體系不斷健全,國家文物局與教育、民政財政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博物館質量評估體系逐步確立,理事會制度建設有序推進。博物館領域“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成爲推動博物館管理日益標準化、規範化的有效手段。

然而,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需求,博物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還比較突出,如何迴應時代需求,進一步激發博物館發展活力,實現博物館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的根本性轉變,是博物館事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爲此,國家文物局會同有關部門,歷時近3年,研究起草了《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形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體制完善、功能完備的博物館事業發展格局,博物館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中的作用更加彰顯。到2035年,中國特色博物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館社會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爲全球博物館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作爲新時代博物館行業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涉及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分爲5部分21個方面的具體舉措: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提出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第二部分“加強分類指導,優化體系佈局”,針對不同地域層級屬性、類型的博物館,明確未來發展定位。第三部分“夯實發展基礎,提升服務效能”,從優化徵藏體系、提升保護能力、強化科技支撐、提高展陳質量、彰顯教育功能、優化傳播服務、增進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全面推進我國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要求。第四部分“創新體制機制,釋放發展活力”,從完善管理體制、健全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參與等方面,提出深化博物館領域改革創新的主要思路。第五部分“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改革保障”,從加強組織領導、財政支持、隊伍建設、監督管理等方面,爲深入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保駕護航

關強表示,《意見》的亮點和創新點在於:一是堅持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上下聯動、橫向聯合,鼓勵先行先試,破除體制機制束縛,釋放發展活力。如探索建立行業博物館聯合認證、共建共管機制。二是堅持統籌協調。統籌不同地域、層級、屬性、類型博物館發展,提高博物館內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水平。提高博物館公共服務均等化、便捷化、多樣化、個性化水平,實現博物館高品質、差異化發展。如實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創建計劃,重點培育10-15家代表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館。三是堅持開放共享。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通過區域協同創新、社會參與、跨界合作、互聯網傳播等方式,促進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優化資源配置,多措並舉盤活博物館藏品資源。如實施“博物館+”戰略,促進博物館與教育、科技、旅遊、商業、傳媒、設計等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