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比臺灣腎臟病照護輸非洲? 醫學會投書終平反!

臺灣腎臟患者照護良好,5年存活率相當高。(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知名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去年5月 公佈的「全球健康照顧可近性與品質評比結果」,臺灣總排名只居全球第45名,分數僅50分,不只落後日、韓,連醫療照顧貧乏的非洲坦桑尼亞都有65分。對此,臺灣腎臟醫學會投書表達評比方式公平,日前《Lancet》終於接受替臺灣刊登平反文章

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指出,以「腎病死亡人數」多寡作爲品質指標有太多的疑慮,國人慢性腎病大多是糖尿病高血壓造成,因醫療進步,病人活得久,落入洗腎階段後死亡,死亡率就歸算到腎病頭上,是有爭議的。

爲洗刷污名,盧國城特別撰文【對評量健康照護可近性及品質指數(HAQ Index)的挑戰投稿到刺胳針期刊,平反造成臺灣慢性腎臟病照護品質不佳「污名」的文章,終於在半年後的2018年2月3日刊登。

盧國城說明,以2015年爲例,臺灣慢性腎臟病死亡人數約爲5700人,而英國則爲5900人。然而,當校正年齡及各國家地區人口數的方式來計算,臺灣則有較多的慢性腎臟病死亡人數(慢性腎臟病死亡人數(要減掉換腎人數)/全人口數),結果導致得分很低。

美國歐洲日本和臺灣透析患者5存活率比較。(圖/臺灣腎臟醫學會提供)

但盧國城進一步說明,分析比較長期(五年)洗腎病人的存活率 (慢性腎臟病死亡人數/慢性腎臟病人數),臺灣和日本明顯優於美國及歐盟各國(日本60.5%,臺灣56.8%,歐洲50.9%,以及美國42.6%),此一醫療品質結果,與該文章的結論完全衝突

盧國城強調,該評比標準公式只適合設計出來的歐美國家,不能套用世界各國,且臺灣醫療體系對腎臟病患的照護很好,5年得存活率相當高,應該是要被納入討論的,此外,歐美國家器官捐贈比臺灣盛行,有些國家甚至可以在病患死亡後,將其器官給需要的病人,反觀臺灣一年僅有300多名腎臟捐贈者,進而影響評比分數。

▲臺灣腎臟專科醫師吳家兆(左)和盧國城(右)共同撰文,替臺灣平反。(圖/記者趙於婷攝)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