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不孤獨

罕見病是指發病率很低、很少見的疾病,一般爲慢性、嚴重的疾病,常常危及生命。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爲患病人數佔總人口0.65‰~1‰的疾病。全球最大的罕見病數據庫Orphanet共收錄超過7000種罕見病,其中大部分爲遺傳缺陷所致[1]。

圖源網絡,侵刪

國際罕見病日(Rare Disease Day)由歐洲罕見病組織(Eurordis)於2008年2月29日發起,以這個四年一次的日子體現罕見病之“罕見”,促進全社會對罕見病和罕見病羣體的關注。此後多個國家將2月最後一天定爲國際罕見病日,目前已經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在罕見病日期間舉辦各種形式活動。

國際罕見病日

雖然罕見病的發病率低,但中國人口基數大,罕見病患者在2000萬以上,是一個龐大的人羣。罕見病患者面臨着許多問題,對自己的病情缺乏瞭解,不知道如何正確接受診治。大部分病人確診時間長,2/3患者曾被誤診,平均確診時間爲5年[2]。

罕見病治療和用藥也成問題,僅有不到10%的罕見病有已批准的治療藥物或方案,部分藥品非常昂貴,也加重了患者家屬和家庭的經濟和生活負擔。

不僅在疾病診治時困難重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很多困難。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正常的生活、被尊重和平等的需要,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罕見病人可能需要藉助周圍人的幫助才能得到。

中國國家罕見病註冊系統(https://nrdrs.org.cn/app/rare/index.html)

幸運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罕見病,越來越多的醫生投身於罕見病事業。

2016年,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建設的中國國家罕見病註冊系統(National Rare Disease Registry System of China, NRDRS)對罕見病信息進行登記[3],形成了罕見病的研究協作網絡,目前已經註冊疾病171種,病例6萬餘例[4]。

2019年,國家衛健委組織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制定了《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5],罕見病的診治逐漸明朗。

北京協和醫院是許多罕見病患者的最後一站,罕見病離我們並不遙遠,罕見病患者、家屬、主管醫生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在臨牀上常遇見的特發性肺動脈高壓、IgG4相關性疾病、POEMS綜合徵、組織細胞病、Castleman病、血友病、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多發性硬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糖原累積病等,雖然在協和較爲常見,但都屬於罕見病的範疇,並被列入2018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6]。

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我們此前已經介紹過原發性輕鏈型澱粉樣變(點此回顧)這種罕見病,帶領醫學生和青年醫師熟悉疾病特點、診療方式和研究進展,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小編們期待能繼續和大家一起熟悉身邊的罕見病和罕見病人,希望大家喜歡我們的罕見病專欄。

徵稿啓事1歡迎各位同學和老師向我們投稿,總結某種罕見病的相關知識!

徵稿啓事2歡迎各位患者和家屬向我們投稿,談談尋醫問藥時的心得感受!

投稿要求罕見病相關,1000~2000字;投稿郵箱:tougao@xieheba.com

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

罕見病不孤獨,罕見即強大,因罕見而驕傲。

參考文獻

1.Wakap SN, Lambert DM, Olry A, et al. Estimating cumulative point prevalene of rare diseases: analysis of the Orphanet database [J].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20, 28:165-173.

2.Dong D, Chung RY, Chan RHW, Gong S, Xu RH. Why is misdiagnosis more likely among some people with rare diseases than others? Insigh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China. Orphanet J Rare Dis. 2020 Oct 28;15(1):307. doi: 10.1186/s13023-020-01587-2. PMID: 33115515; PMCID: PMC7594300.

3.Feng S, Liu S, Zhu C, Gong M, Zhu Y, Zhang S. National Rare Diseases Registry System of China and Related Cohort Studies: Vision and Roadmap. Hum Gene Ther. 2018 Feb;29(2):128-135. doi: 10.1089/hum.2017.215. PMID: 29284292.

4.中國國家罕見病註冊系統. 已註冊疾病[EB/OL].[2022-02-25]. https://www.nrdrs.org.cn/app/rare/case-count-home.html.

5.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關於印發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198號 [A/OL]. 2019年2月27日.

6.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關於公佈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10號 [A/OL]. 2018年5月11日.

7.何山, 高仕奇, 何欣悅, 劉鵬, 金曄, 李相言, 朱以誠, 陳麗萌, 朱衛國, 張抒揚. 中國罕見病領域新進展(2020—2021)[J]. 協和醫學雜誌, 2022, 13(1): 39-45. doi: 10.12290/xhyxzz.2021-0248

作者:決明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