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楊艾俐》別讓庸才盤據政壇

美國臺灣現有的選舉制度都是贏者全拿,臺灣贏者更是相對多數,拿不到過半票數,卻要全盤端走,不具正當性。可以仿照法國總統制度,兩輪投票,第一輪沒有人過半,選擇最高票的兩人再戰,這是較公平的做法。(示意圖,季志翔攝)

近10餘年來,政治幾乎成爲骯髒行業,從事政治的人都被冠以政客,最客氣的稱呼是政治人,除非歷史上的人物,幾乎已無人被稱爲「政治家」了。往日,丘吉爾領導英國成爲抵抗納粹的中流砥柱、甘乃迪家族一門三傑,雷根柴契爾自由化,挽救歐美經濟於狂瀾之中,都已成歷史輕塵,渺渺遠去。

臺灣亦復如是,威權時代,政治還可當作志業來做,尤其是蔣介石和蔣經國要提拔的人,只要品德不錯,能力不錯,總能循序攀升,至少能做個部會副首長,有的還留名青史,如孫運璿李國鼎尹仲容等,誰也不能否認他們的有爲有守,對臺灣經濟的貢獻。縱使臺灣解嚴,民進黨或當年黨外先賢們,也確實是展現出當時臺灣政壇難得一見的博學、勇氣、草根、魅力。如康寧祥、盧修一、江鵬堅等。

德國政治學者漢娜鄂蘭早在1960年代就主張,政治參與不是民主社會中公民的消極負擔,而是人們創造歷史的積極權利,政治活動也不只是虛僞狡詐、合縱連橫,而是人類顯現一己真性的活動。例如這次中天電視換照沒有過關,是中華民國言論自由的黑暗日,脣亡齒寒,每家媒體都可能成爲下一個被國家機器惡整的受害者大家應該一起發聲,全力捍衛第四權。

臺灣這20年,政治人物最難做,所謂「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誰也不能長期維持民衆喜好度,尤其網路興起,現今所謂「民意」是否真能反映選民的多樣性?很多議題一出現,網紅就馬上發表意見,然後電子媒體便加以使用,成爲民意的反映。選民和政治人物的關係,如清朝大詞人納蘭容若所作:「等閒變卻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你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故人之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例如韓國瑜前年的盛極名聲,今年卻以96萬對2萬票的懸殊被罷免。從政雖有榮華富貴的極大可能,但臺灣真正廉潔政治從業者,也只能拿到中產階級的待遇,而且得犧牲與家人相處時間,CP值不一定高。在政治惡質化的今天,優秀人才不願意從政,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賢能人士根本不不屑於跳進這個圈子

社會學的奠基人馬克斯韋伯早在1919年就闡述,從政者要具備3種關鍵性特質:熱情、責任感洞察力。而讓這樣的人才出頭天,必須有與時俱進的制度。美國和臺灣現有的選舉制度都是贏者全拿,臺灣贏者更是相對多數,拿不到過半票數,卻要全盤端走,不具正當性。可以仿照法國總統制度,兩輪投票,第一輪沒有人過半,選擇最高票的兩人再戰,這是較公平的做法。

另一面,公民必須勇於發言,憑良知發言,現今很多知識分子、專業人士更以不碰政治爲傲。但民主國家,參與政治、關心公共事務是公民無可避免的義務。漢娜‧鄂蘭認爲,公共領域是人類生命中極爲重要的領域,自由、法治,或公平正義,都只有在公共領域之中才能體現。人們必須勇敢去行動、去付出。如果大家都不投身公共領域,就會造成「平庸的邪惡」,讓平庸的人佔據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