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臺北的天空很國際?(楊艾俐)

(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幾個月沒回臺灣,一回來,就發現除了TVBS,幾乎每家電視臺政論節目都在談國際局勢,以罵國民黨起家名嘴,搖身一變爲國際戰略、國際武器專家,萬變不離其宗,核心發言就是抗中、親美日、對民進黨政府比贊。不單談話性節目如此,這幾家電視臺忽然也增播很多國際新聞

但是他們對於這些國際新聞的評論,其實很生硬,而且常硬掰,只是符合民進黨的意旨,既沒有洞見,也沒有深度

臺灣民間也一片歡欣鼓舞,股市直直漲、餐廳從貴到便宜的都盡情享受。與香港97大限時,我在1997年去訪問的情景相似,馬照跑,舞照跳。我有着隱隱的不安,因爲臺灣從歷史上說,就是一個要時時警惕、時時揮汗,耗費心血才能達到小康局面的地方。因爲臺灣是個島嶼,必須開放;地小人稠,必須彼此容忍妥協,不能一黨專政,各族羣都有不同的集體記憶,不能只讓某族羣獨享話語權

但是民進黨執政後似乎是往相反的軌道走,去中國化,藉着美國的抗中,更加強其仇中政策及做法,但臺灣的外貿順差對香港和大陸佔了至少60%,而大陸對美國出口前十大企業有6家來自臺灣。經濟如此仰賴大陸,政治卻如此仇中,社會友中、仇中、漠中,在歷史的縱軸上,在平行的世界時空,充滿如此多重矛盾的大概只有臺灣了。

雖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也不是把焦點拉到國際新聞上就能解決,臺灣至今對新冠疫苗一籌莫展,以鎖國或不做普篩來解決,現在本土案例爆發,民衆焦慮日增小確幸已不足以安慰。

就如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批評中央,疫情仍十分險峻,解方在施打疫苗,但臺灣下批疫苗何時到來、保存條件等皆不明朗,而目前全球約有10億人完成疫苗接種,臺灣尚無全民接種計劃,全靠鎖國、不檢測對付疫情。新冠肺炎國安的最高等級,每天只見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簡報做決策,不見蔡英文總統或行政院長蘇貞昌出面背書

臺灣不可能自外於他國,長久維持世外桃花源的地位,過去兩年,以企業來說,不能出國談生意,其實是在耗用以前累積的人際資本,因爲我國廠商從前跑得勤,交流頻繁,在專業可以站上頂端,因此拿得到訂單,但是經過兩年,人際資本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繼續鎖國只有死路一條。

其次是對美國情勢的誤判,認爲自己只要親美,美國就會保護臺灣對付中共,這更是天方夜譚,拜登對臺灣友善,是基於美國的利益,一來可以賣軍火給臺灣,二來美國在太平洋的利益,要由臺灣承擔,臺灣不能如過去享受免費午餐,必須選邊站。而我國貿易順差大部分來自中國大陸,有朝一日,美國可以任何手段要求我國降低對大陸貿易依存度,而我們只有聽命。別忘了80年代中,美國使出各種手段,使得新臺幣升值40%,我國企業競爭力幾乎被打趴,幸好還有個大陸市場,解救了臺灣企業。

臺灣內部還有諸多問題缺水缺電、貧富不均、通貨膨脹,高科技行業固然一飛沖天,但民生旅遊業凋零,親綠的電視臺卻很少報導,談話性節目更是不提,把民衆導向偏差或膚淺的國際新聞,使民衆不看不聽不說,問題終有一天會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