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反核反核,誰管飯盒?

國民黨核四公投案26日立法院院會表決通過逕付二讀,民進黨立委不滿,衝上主席臺舉牌抗議(姚志平攝)

很多反核的,是年輕人。抱怨薪水低,買不起房子的,也是年輕人。很多反服貿的,還是年輕人。如果你反服貿,又反核,月薪又低,那麼你的未來是什麼?我敢說不會太好。偏偏這三者是互爲表裡,互爲因果的。

反服貿+反核+低薪 未來何在

先從你切身的問題低薪說起。

對於這一點,我不曉得你爲甚麼要怪政府?如果你是個人才而又勤奮,恭喜,不管你到哪兒,或出身爲何,遲早會拿高薪或賺大錢。所以我得假設你大概是個沒有特殊專長的年輕人。我沒說你沒有學歷,但這年頭學歷只是門票,不是飯票。那人模人樣的你,爲甚麼拿不到高薪呢?近因可能是入錯行了,或是你的專長不具商業價值,至少現在還不值錢。一般來說,如果在一個地方工作了2年,還沒有爭取到好機會,就應該好好思考自己在單位裡扮演的角色了。怕離題太遠,我就不贅言了。

那麼你低薪的遠因是什麼呢?答案是:臺灣經濟成長率長期處於低迷所致。講了你不會高興,這個跟我們民主發展剛好成反比。臺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在1988 年之前是8%,之後則在4-5%之間。而在政黨交替之後,有一年(2001)臺灣甚至於曾絕無僅有的有過負成長。那麼爲甚麼會有這樣的發展呢?我認爲有兩個因素:一,大陸的改革開放。二,我們政黨政治的運作。偏偏這兩件事,開始的時間點差不多。

臺灣的經濟屬於海島型經濟,其成長有賴於貿易的持續擴張。講白了,我們自己沒市場,賺錢全靠賣東西給大國。過去都是靠美國老大哥,而現在我們依賴則是大陸。依賴後者的程度遠比政府(或政客們)願意承認的更深更廣。大陸(含香港)同時是是我們最大的出口(2012 年佔 40%)與進口(2012年 佔16%)市場,也是我們最大的貿易順差市場。但是因爲臺灣對大陸貿易有產業及金額的限制,實際依賴的程度與數字恐怕要比這個高多了。最早去大陸的是傢俱業,五金業,然後纔是電子業。剛開始的時候,是整個村莊,甚至整個產業通通搬過去了。不管是李登輝也好,陳水扁也好,或馬英九也好,都沒能擋住這個趨勢。而這樣的情形進行了30年,政府官員也漠視了30年。所以說,大陸的崛起與臺灣產業空洞化造成了你的低薪,並不爲過。

另外一個狀況是上世紀的90年代,歐盟及北美國家相繼成立了區域整合經濟體,對臺商在出口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臺灣商品如果無法出口到這些區域整合經濟區,臺灣的經濟就不會成長。因此,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大陸,對臺灣的經濟成長就變得非常重要。國際經濟發展趨勢如此,臺灣沒有選擇的自由。若要有效的興利除弊,就要解決臺商在與大陸貿易上的不穩定因素,藉大陸爲跳板,進入世界市場。如果我們與大陸沒有正式的雙邊協議,我們怎麼有效的保護臺商?近年來,海峽兩岸貿易的穩定成長,來往方便,關係正常化,就是ECFA 的功用。(可惜,被很多人解釋成了急統傾中。)你今天堅決反對服貿協議,又暢談「木馬屠城陰謀論。說真的,想清楚了嗎?

再說一個故事。在北美貿易區下的經濟合作,到目前爲止墨西哥是個輸家。爲甚麼?因爲墨西哥縱使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廣大的幅員、低廉的勞工,卻競爭不過遠在太平洋另一邊的中國。而貨物貿易免稅,反而增加了美國商品在墨西哥的市場。墨西哥中小企業無法與其競爭,致使經濟長期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民不聊生,造成墨西哥人大量移民美國,只求打工餬口。這個故事對我們的啓示是,貿易自由化是擋不住的趨勢,我們要以墨西哥爲戒,及早積極營造臺灣的競爭力。而競爭力絕不是關起門來比強,而是要在公平公開的基礎上開放競爭,讓企業適者生存,弱者淘汰。不能賺錢的企業,是社會的癌細胞

德國廢核後 出現電力貧民

而你堅決要廢核,就是要在結構上增加營運的成本,削弱我們的競爭力。核能,除了供電穩定,是公認最便宜的能源。很多人說,德國已經廢核了,所以我們也應該廢。可是,他們廢核的前提是,他們需要電時要能向鄰國買電,這也是爲何德國是歐盟自由電力交易最大的支持者。另外一個對你及家人很重要的是,德國廢核之後電費漲了115%,工商業用電則是漲了160%。晚近,德國有個新族羣叫「電力貧民」,指的是在廢核電價急漲之後,付不起電費的老百姓。所以你看,廢核的結果受到影響最大的其實是低收入者。德國尚且有鄰國可以輸入電力,臺灣呢?離我們最近的是大陸,我們願意跟他們買煤買天然氣嗎?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老百姓不會忍受長期的高電價政策,企業也不會在有高電價的地區設立經營據點。美國加州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90年代後期,加州通過讓電力在自由市場的買賣的議案,以期達成市場訂價機制的效益。結果是電價漲了三倍,還斷電限電,弄得老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不到兩年,支持這議案的州長也因社會譴責而黯然下臺。臺灣工研院調查指出:「全球第一個喊出綠能的國家瑞典,曾在1982年通過核電公投,要求政府在未來30年內完全廢核;然而,30年過去了,瑞典核電比例仍佔38.4%,再生能源佔56.2%,其中水力發電佔44%,瑞典人民決定與核電共存,達到零排碳量。」瑞典「事緩則圓」的理性與耐心,很值得我們參考。

我們那個年代,臺灣也是面臨着動盪不安的經濟,及危急艱鉅的局勢。當時,退出聯合國後,邦交國一個個斷交;中東戰爭,石油禁運,引發國家財政困難;越南戰敗,韓菲相繼政變,蘇聯侵略阿富汗,伊朗革命,扣押美國人質,致使美國經濟蕭條,國力衰弱。但當時大家都知道要「莊敬自強,處變不驚」,齊心建設臺灣,專心發展出口貿易。同時,大家也都相信明天生活會更好,會賺更多錢。大學的時候,我們很少去遊行,也沒那個膽佔據立法院。但畢業後,我們都有手拿007手提箱,準備走世界搶訂單的勇氣、成爲踩不死的蟑螂志氣;以及打拚纔會贏,憨厚朴實的黑手精神。這些不正是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