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玲/捷運阿忠的悲歌
▲在捷運違法的勞動環境中,工人罹患潛水夫症至今投訴無門。(圖/顧玉玲提供)
文/顧玉玲
阿忠從來沒有搭乘過臺北捷運,一次也沒有。聽說捷運很乾淨也很漂亮,乘客都不飲不食,井然有序排隊上車。真的好進步啊。
他把進步的苦澀嚥下肚,記憶中,二十年前捷運新店線CH221標工地清晰如昨:下挖十六公尺的捷運坑道,強灌入1.3公斤大氣壓力以抵擋土層崩塌或積水滲透,工人每次要入坑前要先經過三道加減壓艙氣閥,宛如置身深海里卻又失去水的浮力支撐,工作變得加倍沈重吃力,每個搬運土石的動作都要連帶扛起自己的體重,耳膜鼓漲,容易疲倦,強酸的噴漿在手臂、小腿肚留下燒炙的疤痕,漫天的粉塵、迴音加劇的噪音、高達四十度的悶熱,全部都是違法超標的危險勞動環境。
坑道里且沒有廁所,曾有工人因拉肚子未經減壓就倉皇出了坑道,據說當晚就送醫急診。阿忠自己則多次一走出減壓艙就雙腳癱軟跪倒在地,但這並不罕見,很多人都一出坑就渾身不對勁,當時大家都以爲是營造工人常有的筋骨之痛,甚至被誤診爲痛風而濫打類固醇治療,或私下用藥酒推拿而毫無成效。從來沒有人告訴阿忠,不曾潛過水的他們,竟會集體罹患潛水夫症,學名叫「減壓症」 (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
「誰知道這個工作會帶來這種病呢?一輩子不會好!」阿忠常常連續十幾天睡不着覺,整個背部、關節都在抽痛,轟隆耳鳴,痠麻如針刺骨。
一直到1996年捷運潛水夫症工人開始集結抗爭,阿忠才知道,那個繞着全身跑、宛若不定時炸彈的抽痛,叫氮氣泡。人體在高壓環境會產生過度飽和的氣體溶解於血液或組織,若回覆常壓時未經適當減壓程序,氮氣沒機會釋放至靜脈血液從肺部排出體外,就會形成大量的氣泡散入體內各組織間隙,阻礙血液循環,甚至造成關節缺氧壞死。
高溫或強酸都不算什麼,真正的危險竟是那三個閃耀高科技光芒的加減壓艙,以及資方爲了節省成本、加速趕工的違規工作程序。
依照「異常氣壓作業危害預防標準」,工人入坑工作四小時後,至少要經過九十分鐘的減壓,再間隔一百五十分鐘才能再度入坑,且二次入坑不得超過一百三十分鐘。但事實是,上,他們的中餐休息時間只有一小時,十五分鐘減壓出坑,半小時後又要再度入坑工作四小時。趕工時,甚至有人一天內入坑長達十四小時!嚴重違規的減壓程序,讓工人體內因氣壓轉換而生成的氮氣泡無以釋放排出,堆積在體內四處流竄。
新店線的壓氣坑道全長僅只222公尺,竟有高達八成的工人都罹患潛水夫症職業病。
▲工人犧牲健康換來便利的捷運,自己卻不能坐!(圖/顧玉玲提供)
「人們都說坐捷運很方便,但我就是不想坐。」第一個因減壓不當導致骨頭髮黑壞死,不得不置換人工關節的阿雄說:「尤其是新店線,看到心酸會流目屎啊!」
1983年,香港地鐵使用壓氣工法,造成百分之八十三的工人罹病。十年後國內重大工程首度引進壓氣工法,這是異常氣壓是高危險作業環境,卻一開始就沒作好把關,很多工人根本未經體檢,也未依法受訓取得證照就直接上工,官方卻放任資方草率施工,任意減壓,長達二年的工程期間,北市勞檢處也不曾入坑檢查。爲了拼一年一條的捷運通車績效,臺北市府竟帶頭犧牲工人性命。
氮氣泡長期潛伏,會造成慢性異常組織病變,或是缺血性骨壞死、髖關節炎和遽痛、視力減弱、腸胃機能障礙,也會造成神經系統衰退、情緒激躁、失眠憂鬰、行爲遲緩,甚至引起漸進性的腦病變.....這麼多症狀,阿忠幾乎每一項都有。
「這個病沒藥醫啦。」阿忠拎起一包肌肉鬆弛劑:「止不了痛,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潛水夫症無法根治,只能以高壓氧治療、止痛、阻止惡化。四十四名捷運工人是臺灣少數經勞動部職業病鑑定委員會認可的職業病患者,但健保只給付癌症及放射性骨壞死的高壓氧治療,一般人只能自費。九十分鐘一千五百元的高壓氧治療,對於失業的罹病工人來說,昂貴如奢侈品。
今年初,阿忠以「潛水夫病,肌肉耗損及廢用性萎縮,喪失工作能力」的醫師證明,要求與捷運局進行勞資爭議調解。他的要求很卑微,不過是病情加重後,希望取得勞健保費及醫療補助,要求兌現市府多年前的承諾。1997年,在官方的見證下,一部份的工人與資方達成七十萬元職災和解,臺北市副市長陳師孟曾公開承諾,給予捷運罹病工人十年的勞健保費補助及長期健康追蹤,後來卻不了了之。如今,勞工局的調解委員會依法認定捷運局應負連帶職災補償責任,建議捷運局應支付阿忠看病的交通及生活費用,但捷運局斷然拒絕,表示原承包商已完工結案,難以追討。
▲捷運創造公共便利由全民共享,背後付出的血淚與悲歌,值得關注。(圖/顧玉玲提供)
►►►掌握最新觀點,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事實上,承包新店線CH221標的新亞建設開發公司,正是去年交通部金路獎得主,獲傑出工程施工承商首獎,該公司業務蒸蒸日上,資本額一再擴充,不但標下動輒數百億的核四廠、高捷等重大工程,至今仍承包機場聯外捷運工程,及臺北捷運新店機廠聯合開發工程。作爲發包單位,臺北捷運局要求這些標商負起應有的企業責任,難道有什麼困難嗎?
臺北捷運潛水夫症工人,是臺灣地下化工程的第一批白老鼠。他們臨危受命修補捷運的崩塌地段,卻換來終生無以痊癒的病痛;他們勇敢抗爭,爲臺灣的地下化工程留下重要的安衛記錄,也促成國內異常氣壓危害預防標準的修訂,並放寬了勞保職災傷病給付的合理化請領,但這些政策性的改變,並無助於他們的健康獲得更多的關注及長期照顧。
臺北捷運早已成爲市民及上班族主要的通勤工具,每年的跨年大型晚會更多次塞爆加開列車以疏解人潮,若非壂基在原有的結構工程,又何以成就日後的營運盈餘?捷運帶來的公共便利由全民共享,施工不當造成的職業傷病不應由工人獨自承擔!
亡羊補牢,爲時不晚。臺北捷運局尚規劃及興建十餘項重大工程,臺北市政府應主動建立勞安SOP,提撥工程款5%成立「公共工程勞動安全衛生基金」,長期追蹤職業病工人的身體狀況及醫療記錄。針對捷運潛水夫症職業病,很多工人沒有能力負擔高壓氧治療,又沒有餘錢進行核磁共振的全身性骨骼檢查、X光片的長骨檢驗,應給予專案的醫療及檢驗補助,以免繼續擴大傷害。
未來若引進高危險性的施工法,應會同衛生局、勞工局共同研討,排除可能引發相關職業病的工程設備,且確實執行勞動檢查。以潛水夫症爲鑑,防範於未然,保障未來不再重蹈覆轍,才能建立進步的工程典範。
●作者顧玉玲,「社運工作者,現爲「人民火大行動聯盟」成員,「臺灣公衛促進會」理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