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閱讀借重社區營造

李福生

一年一度的鹿港端陽熱鬧登場,縣府配合端午民俗與鹿港在地特色規劃應景的「端午節慶巡禮」,有端午節慶定點活動、鹿港小吃宴、魯班公宴、街頭藝人表演、古蹟文化之旅、踩街活動等,當然還有鹿港鎮內各社區糉香慶端陽活動,包括景福社區、山寮社區、草中社區、頂厝社區、新厝社區等等,後者的社區包糉子活動便是社區營造力量的展現,若能將之運用於鼓勵閱讀,那將是打造書香社會的一股力量。

現實面上,以目前國內各鄉鎮圖書館開放的時間,僅週休一日,若學生有心借書,相信時間已經充裕。實際上,圖書館更改或延長開放時間,並無法吸引學生前來借書,反而會增加圖書館人員的負擔,此倒不如請圖書館多多舉辦作家導讀或者讀書會等活動,讓大人小孩都能自動自發的上圖書館,以形成民衆上圖書館的風氣,如此也是形成書香社會的誘因,另外,像天下雜誌愛的書庫,確實嘉惠了不少偏遠地區學子,可供各鄉鎮借鏡

中國時報社論曾寫道:紙本書籍的「實用」定位,愈來愈向後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裡,並沒有給閱書留個位置,一般人並不覺得讀書能帶給他們什麼額外收穫。然而,閱讀的效用須日積月累,才能改造人的心靈、提升人的視野、錘鍊人的價值體系,就像《莊子寓言中那棵沒有被砍掉當家具的「櫟樹」:「無用之用,是爲大用」。

論者倡議村裡辦公置書,以此帶動民衆的讀書風氣,然而,所謂的村裡辦公處,大約就是村裡長的住家,會去者多屬聊天朋友,這羣人通常都不會在現場讀書,置書於此,不啻浪費,活動中心是社團辦活動的場所,辦完活動拍拍屁股走人,至於會去廟宇的人,多去拜拜,前述地點在現實上均是無法推動書香氛圍。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以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推動讀書風氣,縣內便有成功案例,居民着手將廢棄的舊建築改變成爲村內的活動圖書館,這個活動得到了熱烈的迴響,民衆自願捐出舊書,圖書雖達不到汗牛充棟的地步,但擁書數千本是讓這裡成爲小朋友與大人的一處新休憩地,其後,社區居民投入圖書服務的工作,免費在此擔任小孩的老師,一時之間蔚爲美談

有一位女性作家說:「看,其實是需要有經驗的準備的,許多不搭界事物,會在某一時刻涌現,幫助你此時的看。」準備其實不用太多,每天花個一小時閱讀,相信,看到的世界絕對是色彩繽紛的,而當以不同意義賦予根深柢固的觀念時,這個社會便會進步了,至少至少,套句孟德斯鳩的話「一小時的閱讀,不會因毫無所得而令你傷心」。

觀察鹿港地區書局消長,在小鎮的書局陸續關門與轉型做他行,民衆不買書不讀書可見一斑。讓人奇怪的是,大人們不讀書卻希望自己的小孩認真讀書。總之,要想推動民衆讀書,社區總體營造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力量,若是有人熱心倡導,起了頭,這股改造社會的力量便會隨着時間慢慢的開出璀璨的花朵。當然,平時送禮倒不如送書,以書會友,人生最樂。

●作者李福生,現居彰化縣鹿港鎮,自由撰稿人。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