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協力爲布袋鹽田溼地生態與發電尋求共好
高雄市野鳥學會6日舉辦志工培訓課程,講述鹽田歷史及地貌。(張毓翎攝)
嘉義縣布袋鹽田溼地每年可記錄到3至4萬隻鳥類,在全臺170多個數鳥類樣區,數量位居第一,近年因光電設施的進駐引發非議,去年底高雄市野鳥學會受國有財產署委託認養布袋「十區」鹽田,做鳥類棲地調查,進而瞭解光電對生態的影響;今年也與嘉義縣政府合作,舉辦工作平臺、社區工作坊及志工培訓,由不同單位的角度提出想法,爲生態、發電及社區尋求共好。
經濟部能源局、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攜手高雄市野鳥學會6日舉辦志工培訓課程,由臺大城鄉基金會執行長蔡福昌、本專案經理邱綵綢,帶領學員走訪布袋溼地生態園區、「十區」鹽田,講述鹽田文化歷史及地貌變遷。
下午他們到洲南鹽場,看布袋嘴文化協會如何融合傳統與創新,展現鹽業;參加學員來自四面八方,不僅光電業者、當地小學校長及旅宿業者等,還有外地對溼地保育議題有興趣的導覽員。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表示,今年召集光電業者、公部門及非政府組織團體舉辦過2次工作平臺,另在新岑社區辦理1次社區工作坊,邀請當地夥伴針對光電進入溼地提供建議。
布袋鹽田溼地每年可記錄到3至4萬隻鳥類。(張毓翎攝)
林昆海提到,高雄鳥會每週巡守布袋鹽田溼地,這些鹽田因停止曬鹽,除了少數被租出去開發光電,大部分區域在夏天作爲滯洪功能,冬天則是候鳥棲息、覓食的天堂。
林昆海說,布袋鹽田溼地19年前廢曬後一直被閒置,如「十區」鹽田保有早期的瓦盤鹽田及槍樓遺址,都有修復保存價值;土地如何兼顧滯洪及保育,活化再利用,是整個計劃的目標,透過志工培訓,把對關心溼地的朋友聚集起來,讓光電、溼地變成「好鄰居」,也爲地方帶來發展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