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做好迎接大陸經濟恢復的準備

工商社論》

中國大陸在去年12月7日發佈「新十條」,徹底解除封鎖與檢疫的限制,接着在去年底宣佈自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冠施行「乙類乙管」,放寬出入境管制,元旦期間,臺灣媒體大多聚焦在大陸確診人數大增、以及各國政府對出國的大陸旅行者施以嚴格的篩檢措施,更以放大鏡報導各城市殯儀館往生者增加的新聞,臺灣各行各業也仍在隔離中國的主旋律,對於大陸經濟活動恢復可能產生的商機與影響,並未做好準備。

的確,北京政府對於新冠疫情突然「放開」(大陸官方用語),必然引發大量確診與接着而來的重症、死亡高峰,不過,第一波確診高峰期正在過去,而醫院體系嚴陣以待,衝擊雖大,卻不至於出現所謂的醫療擠兌。至於大量確診後必然產生死亡人數增加,根據《經濟學人》模型的估算,這波因爲新冠染疫而往生的長者,人數約在100至150萬人之間,相較於14億人口每年1,200萬人左右的自然死亡,增加的新冠往生者仍然在殯葬體系可以處理的範圍之內。

從「放開」至今屆滿一個月,初期日本、臺灣與香港都出現的搶藥風波沒有持續擴大,基本上安度第一波的衝擊,我們從大陸元旦前後各大城市逐漸恢復活動的跡象,此波「放開」最終將可套用大陸政府慣用語「挑戰雖然艱困,風險仍屬可控」,總書記習近平在新年講話中所說「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仍是吃勁的時候」,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應該是可以期待的結局。

大陸經濟正在逐漸恢復正常,可以從許多面相獲得佐證,最具指標性的是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每日捷運載運量,在放開後的去年12月上旬與中旬,一度出現載運人數大減,但是到了12月下旬已經明顯回升。例如北京地鐵在12月7日放開政策宣佈當天的載運人數是264.5萬人次,隨後一度減少至80.8萬人,放開一週後的12月14日,載運人次也僅有130萬人次,但是到了12月底,已經回升到每日450萬至500萬人次。

上海與廣東的疫情較北京稍慢了一個星期,但是疫情升降的走勢與北京相近,當地地鐵載運人數的波動也呈現相近的增減幅度,同樣在12月底已經出現觸底反彈回升的趨勢,微博等社羣媒體形容「能搭地鐵都是陽康人士」(已經康復的陽性確診者),各大公司行號員工經歷自然確診的考驗,經濟活動正在恢復當中。

元旦假期期間,大陸各城市的景區大多采取謹慎開放的策略,設有總量管制,要求遊客戴好口罩,也都依照「新十條」的放開規定,不再做核酸檢驗,不限制人員流動,由於12月已有大量民衆通過確診的考驗,輕症或無症狀的民衆歡喜出遊,各景區陸續公佈的遊客人數遠高於預期,北京全城、河南、山西、山東、河北等地的景區和文化場所紛紛發佈恢復開放的通知,對於當地內需消費帶來可觀的刺激效應。

不只是大陸內需消費將會隨着經濟活動恢復而提升,根據本報在12月31日的報導,蘋果iPhone手機的生產基地,一度飽受疫情封鎖干擾的河南鄭州富士康工廠,正在全速提升iPhone產能,以因應市場升高的需求,本報引述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富士康與供應商都提升了產量,多數輕症或無症狀的確診工人也如常工作。這是大陸製造業生產恢復正常的重要指標,值得我們繼續密切關注生產恢復的動能。

最終是農曆年後將會迎來大陸人民出國旅遊的熱潮,雖然封鎖三年之後要重新恢復出國護照需要時間,而且目前各國政府對大陸旅客也大多采取提升防疫檢疫的措施,但是泰國政府卻已經提出「疫苗旅遊」來歡迎中國遊客重返泰國,更預計農曆新年假期可以接待50萬名中國遊客,全年迎接中國遊客目標更提升至500萬人,中國的出境遊客將是2023年亞洲、甚至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來源之一,臺灣各界應該及早做好準備,重新迎接旅遊的商機。

雖然現在仍然被疫情的負面新聞干擾,但是大陸不僅在內需消費、製造業出口、以及出國旅遊的動能,在2023年都將邁向復甦的上升軌道,而且以大陸「放開」政策的高度彈性,經濟恢復的速度與量體可能會超乎各界想像,臺灣的企業、商家與政府各部門必須及早做好迎接大陸經濟恢復的準備,有序迎接大陸2023年的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