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結婚率、生育率與失業率

工商社論》

政府日前公佈元月失業率3.5%,爲22年來新低,事實上,去年臺灣失業率3.67%,也是近22年最低,失業連年新低看似好事,然而裡頭卻藏着巨大的隱憂。也許有人會說,各國政府促進經濟發展,不就希望創造就業機會,讓失業率降低嗎?如今我們失業率創新低,怎會有隱憂?沒錯,在常態下,失業率降低是好事,但細看數據,便會發現其中有些蹊蹺。

衆所周知,就業機會愈少,失業率就會愈高,但去年我國就業人數減少3萬,失業率非但沒升高,還降至近22年最低,真是奇怪?是調查單位弄錯數據了嗎?非也,觀察近年資料會發現,我國勞動市場長期以來「僧多粥少」的現象已趨緩,甚至消失了。1980年代平均每年新增勞動力18萬,1990年代13萬,直到2015年仍有10萬,晚近降至數萬,2021~2022年已變爲負成長,隨着僧少了,沒粥吃的人(失業者)也就少了,失業率創新低也就不足爲奇了。

有人也許會問,何以「僧多粥少」的情況趨緩了,也就是何以勞動力成長放緩了,甚至負成長了?原因是,光陰似箭,少子化世代的小孩已長大,次第進入勞動力統計範圍了(15歲以上),由於當年生的少,如今進入勞動力的人數當然也少,從出生人數一路下滑看來,未來十年失業率仍可望持續平穩,惟勞動力不足則會日趨嚴重。

想想,現在16~19歲的青年大約生於2005~2008年,彼時每年出生的嬰兒仍有20萬,晚近十多年出生人數愈來愈少,近兩年已降至15萬、13萬,隨着少子化世代的小孩一年一年長大,年復一年,我國勞動力將加速遞減,這告訴我們,臺灣日後困境不在失業,而在缺工。

以上的分析告訴我們,近年臺灣失業率屢創新低,只是勞動力遞減使然,並非政府創造了龐大的工作機會。而勞動力遞減正是昔日少子化所種的因,今日收的果罷了,如此所衍生的低失業率是好事嗎?當然不是,相反的,這正說明我國勞動力不足的年代已經來臨,這不再是紙上推估的數字,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執政者近20年來,雖聲稱少子化是國安問題,但所提的對策,似有若無,絲毫沒有國安的高度,在歲月蹉跎下,少子化問題已發展成勞動力問題,不待人口跌破2,000萬,我們已陷入勞動力不足的困境,解決之道不在移民政策的開放,而是生育率的提升。

然而,我國去年生育率已降至0.87的歷年新低,連續三年在1.0以下,政府真要提升生育率,必須提高結婚率,要提高結婚率必須增加青年世代的薪資,舍此無路。遺憾的是,歷來內閣所提的政策總是蜻蜓點水,以致生育率、結婚率直線下滑,如此再過十年,臺灣社會還有什麼活力可言?

依內政部統計,我國於2000年的結婚率約千分之8,如今已落至千分之5,結婚對數由一年18萬對降至目前12萬對,除了遇到特別的日子例如2013年1月4日由於有「愛你一生一世」的諧音、民國99年9月9日由於有象徵「長長久久」的意義而出現結婚潮,結婚率長期趨勢是下滑的。

多數人一定會問:何以近十年青年人不想結婚?其中固然有世代文化參差其間,但最關鍵的仍在於低薪,不但低薪,還面臨高房價,這與20年前青年人出社會的處境大不相同,低薪與高房價正是現代青年人結婚率降低的主因。

觀察近十年薪資與房價的變化,便可體會青年人的苦悶,依據主計總處所編的薪資中位數,近十年(101~110)總薪資只成長14.3%,而依據內政部所編的住宅價格指數,十年來房價卻漲了48.9%,薪資成長如此之緩,而房價漲勢如此之猛,任誰一想到結婚、養家、置屋,心中便涼了半截,自然是要打退堂鼓的。

我們要敬告執政者,不要只把少子化當口號,不要只是會編預算補貼,日復一日,少子化波及的層面會愈來愈廣,如今是勞動遞減,若不予理會,來日消費停滯、貧富擴大、財政破產也將紛至沓來。如前所言,勞動力取決於生育率,生育率取決於結婚率,結婚率又取決於薪資與房價,不提出有邏輯的總體方案,永無改善可能,須知,遲來的政策就是錯誤的政策。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明白,那真能夠摧毀臺灣的,並非政治的壓迫,也非經濟的荒涼,而是人口的萎縮,但到那時才悔悟,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