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愛在羅馬》 暢遊浪漫羅馬不眠夜
不得不承認,攝影師戴瑞爾斯·康吉就是有將羅馬城的宏大、細膩通過鏡頭展現給觀衆的功力,當我第二次看完《愛在羅馬》這部褒貶不一的電影后,幾乎按耐不住胸中的激動想要再次前往這座多彩的古城,這裡每個角落都稱得上是文明流落在人間的掠影。
威尼託大街
電影最後,幾近崩潰的皮薩內洛先生在馬路中間試圖引起衆人關注的經典一幕取景於羅馬的威尼託大街(Via Vittorio Veneto)。
威尼託大街起始於繽喬門,止於巴爾貝里尼廣場,是羅馬最負盛名的大街之一,這條大道雖不算長,但鱗次櫛比的高檔酒店、餐廳使得這裡成爲羅馬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之一。由於這裡受到不少名流青睞,因此很多人希望通過在這裡消費來彰顯自己的闊綽和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卡比託利歐廣場
電影中海麗與未婚夫米開朗基羅首次相遇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卡比託利歐廣場。
1536年,教皇保羅三世下令指定米開朗琪羅負責修建卡比託利歐廣場,米開朗基羅不負衆望,以羅文線條裝飾整片卡比託利歐廣場,從不同角度觀賞此地,可以看到既像花瓣又像文藝復興時期流行的幾何線條圖案,頗爲有趣。
廣場正面的羅馬市政府前的階梯及廣場北側的新宮均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而成。
羅通達廣場
在羅通達廣場,米莉遇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
羅通達廣場又稱萬神殿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最著名的則是這裡的萬神殿及萬神殿前的方尖碑噴水池。萬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築。在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建成前,萬神殿的圓頂一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圓頂。公元80年的一場大火,使得萬神殿大部分被燒燬,僅有一長方形的柱廊留存下來。文藝復興三節之一拉斐爾長眠於此。
就算《愛在羅馬》不在此取景,想必西班牙大臺階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羅馬地標了。對呀,當年的赫本與格里高利派克在這裡的一場戲,不知道俘獲了多少代觀衆。
由於羅馬假日過於經典,因此無論淡季還是旺季,西班牙大臺階都是人頭攢動,如果不是站在足夠高的地方的話,很難觀賞到該處風景的全貌。西班牙大臺階是全歐洲最長與最寬的階梯,總共有135階,是法國的波旁王朝使用法國外交官的遺產資助梵蒂岡資金,在1723年-1725年間建造完成的。
18世紀,這裡就已經成爲羅馬最繁華的地方了。廣場中央的破船噴泉始於16世紀,由貝爾尼尼所作而成,也是廣場上最爲富有生機活力的一處景觀。
聖三一教堂
位於西班牙大臺階盡頭的聖三一廣場也是羅馬的地標之一,興建於15世紀,立面由卡洛馬代爾諾完成,其哥特式雙子塔中的外觀不同於羅馬常見的巴洛克式的豪華和精雕細琢。
埃斯特莊園
埃斯特莊園,是一座意大利臺地園(臺地園:臺地園爲歐式園林重要分類,最早出現在意大利,爲現存古園林四大體系之一。依山坡地勢而建,因此它前面能引出中軸線開闢出一層層臺地,分別配以平臺、水池,在中軸線兩旁栽植一些高聳的植物。),與蘭特莊園、法爾耐斯莊園並列文藝復興三大名園。
由於地形地貌因素限制,埃斯特莊園依地勢而建分爲6層,中央設有圓形噴泉,從底層的入口處可以看到著名的水風琴噴泉。雖然整個莊園的沒有鮮豔的彩色植物佈景設計,但每一株綠植都被精心修剪成好看的形狀,供遊人觀賞。
威尼斯廣場
電影一開始,攝影師就給了威尼斯廣場一個全貌的長鏡頭,讓這座古老而又富有生機的城市百態盡顯觀衆眼前。
威尼斯廣場上高大的白色建築物爲維克多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堂,建築物中心是一座無名戰士墓,紀念展死於一戰的意大利士兵,雖然其修建過程引發了不少爭議,但最終仍舊竣工完成。紀念堂左前方是威尼斯宮,於15世紀中葉爲威尼斯紅衣主教所建,屬於文藝復興風格,內部現已改爲博物館。
壓軸介紹的也是最經典的,羅馬許願池,全羅馬境內最大最負盛名的一座噴泉,這片如舞臺版呈現出戲劇效果的雕刻羣像噴泉,前後共用312年才完成。
現在所見美輪美奐的效果出自尼古拉薩爾維之手,直至1762年才正式落成。設計靈感源自羅馬凱旋門,刻畫着洛可可式的海神宮,中間聳立着駕駛飛馬戰車的海神,海神左右伴隨着兩位女神,一位是豐裕女神,一位是健康女神,噴泉池內是各種海地動物,這些精雕細琢的雕塑出自巴洛克大師貝爾尼尼的學生之手。
來到這裡,無論如何也要背對許願池扔一枚硬幣,雖然不知道願望是否能實現,但在如此震撼的羣像前重新感悟期待的美好,也是一算是一場盡興的旅途吧。
至此,伍迪艾倫寫給歐洲的三封情書暫且擱筆,當這座寫滿歷史的城市爲歐洲之行畫上句號時,如果你仍感到意猶未盡,不妨把它們寫入自己的心願單,下次造訪時,一探究竟伍迪艾倫眼中的歐洲浪漫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