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圖書館,功能多元化

法國密特朗國家圖書館閱讀區內,人們正在讀書。  本報記者 劉玲玲攝

德國斯圖加特市中央圖書館內景。  本報記者 花 放攝

2017年,歐亨尼奧・特里亞斯圖書館的“閱讀帶來生機項目獲得西班牙社會圖書館基金會頒發的公立圖書館社會責任獎。圖爲在該圖書館內舉辦的頒獎儀式上,工作人員正在介紹這一項目。   歐亨尼奧・特里亞斯圖書館供圖

密特朗國家圖書館四幢主建築之一,狀似一本打開的書本。  本報記者 劉玲玲攝

通過加快數字化進程,與社會機構合作舉辦多種文化活動、開設人文關懷項目等方式,各國圖書館在傳統服務之外,不斷賦予自身人文、社會等附屬功能,覆蓋更多受衆,成爲貫穿線上線下的綜合性空間

西班牙歐亨尼奧・特里亞斯圖書館

推動各年齡層民衆閱讀

本報駐西班牙記者  姜  波

在有馬德里“綠肺”之稱的麗池公園深處,隱藏着一座小巧精緻的圖書館――歐亨尼奧・特里亞斯圖書館。這家圖書館以西班牙當代哲學家歐亨尼奧・特里亞斯命名,於2013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

圖書館主體被蔥鬱的樹木所包圍。在落地玻璃幕牆邊的閱讀區落座,自然光線透入室內,人們一擡頭便可看到充滿生機的綠色植被。

創立至今,歐亨尼奧・特里亞斯圖書館在推廣閱讀的同時,一直致力於打造面向所有居民的文化場所。該圖書館總面積約爲3800平方米,除閱讀區外,圖書館還設置了配有電腦的上網區、兒童閱讀區、居民活動室、小組工作間、多功能廳、展覽廳等各種功能性場地。圖書館與當地高校等機構開展合作,邀請教授、詩人等文化人士不定期來館舉辦新書發佈會、文學研討會、科學講座、主題展覽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

2015年開始,圖書館與馬德里兒童醫院合作,開展“閱讀帶來生機”項目,成爲該圖書館的一大特色

馬德里兒童醫院位於圖書館附近,是西班牙的兒科權威醫院。全國很多患有特殊或嚴重疾病的兒童都來此就診。讓患兒通過讀書得到心靈的治癒,成爲“閱讀帶來生機”項目的出發點。爲此,圖書館在醫院設立了閱覽室,爲孩子們提供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圖書館工作人員也與兒童文學作家及當地書店合作,在閱覽室舉辦朗誦會、開展遊戲活動,受到了病患兒童及家長的歡迎。據院方介紹,目前,每個月約有近百名患兒參與閱覽室的各項活動。未來,他們還希望與圖書館擴大合作,爲醫護人員和陪護患兒的家長提供書籍和閱讀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圖書館積極協調麗池區政府、該區書店和學校等多方機構,爲無法上學的學生提供更多閱讀資源。在圖書館的幫助下,區政府出資購置了一批圖書提供給本區學生,學校老師則負責組織主題線上讀書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書籍內容。

今年9月,歐亨尼奧・特里亞斯圖書館因舉辦多種活動和社會項目,推動各年齡層民衆閱讀,推廣文化傳播,獲得了西班牙出版商聯合會頒發的2020年度西班牙國際圖書博覽會大獎。受到歐亨尼奧・特里亞斯圖書館的啓發,馬德里市越來越多的公立圖書館增設了多功能廳和活動室等場所,爲本區居民創建文化空間。

(本報馬德里電)

法國密特朗國家圖書館

讓民衆以便捷方式獲取文化資源

本報駐法國記者  劉玲玲

在法國巴黎東南部塞納河畔,坐落着一處由四幢鋼化玻璃結構大樓組成的獨特建築羣。大樓設計成打開的書本形狀,遠遠望去,宛如四本巨大的書籍相向而立,成爲引人注目的城市座標。這四本“巨書”是密特朗國家圖書館,是法國國家圖書館的7個分館之一。該圖書館由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主持建造,館名由此而來。1996年底,圖書館正式面向公衆開放。

規模巨大是密特朗國家圖書館的突出特色之一。圖書館佔地7.8公頃,總面積35萬平方米。主建築高達79米,分別以“時間樓”“文化樓”“法律樓”和“數字樓”命名。主建築之間,有一塊8個足球場大的廣場作爲連接。廣場中央是蒼翠茂密的樹林,在喧囂的城市環境中,爲人們打造了一處寧靜致遠的閱讀空間。在閱覽層,圖書館設置了面向普通公衆和研究學者兩種類型的閱讀室,最多可同時容納3200名讀者

密特朗國家圖書館的“大”還體現在其浩如煙海的館藏上。據官方統計,該館擁有從16世紀到當前的約1330萬份館藏資料,包括各類書籍、歷史文獻、電影作品、音樂唱片等。此外,圖書館還有約95萬張微縮膠片和7萬餘卷微縮膠捲,保存了大量學術論文、報紙等資料。據介紹,四幢主建築的一半空間都作爲圖書館藏庫使用。

爲保護館藏書籍,圖書館內部設有一層活動木板牆。背光時,圖書館由自然光照明;陽光照射時,木板牆的遮擋可使珍貴典籍免受光線侵蝕。此外,據法國國家圖書館文化傳播部主任蒂埃裡・格里耶介紹,密特朗國家圖書館的書籍資料一律禁止外借,僅供人們在館內閱讀或複印。

爲吸引更多年輕讀者,密特朗國家圖書館的官網開通了閱讀卡線上申請渠道。閱讀卡分爲3.9歐元的日卡和15歐元的年卡。其中,16歲以下未成年人及學習圖書館管理專業的學生可免費申請閱讀卡;不超過35歲的大學生則可享受半價優惠。

2009年起,法國國家圖書館啓動大規模數字化進程。密特朗國家圖書館將電子化的書籍資料統一存儲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數字系統中。據統計,目前,該數字系統可直接查閱的圖書有近80萬本、期刊453萬份、圖片150萬張,並仍在以每月100萬頁的速度對館藏進行數字化處理。通過這一系統,民衆可以邊閱讀邊進行批註,並使用存儲設備對做有筆記的資料進行保存。

密特朗國家圖書館內還設立了視聽室,將數字化處理的影音資料彙總到一個系統終端,人們在此檢索關鍵詞即可調出所需資料。格里耶表示,“只有讓更多人以便捷方式獲取文化資源,圖書館的公共服務價值才能得以最大化體現。”

在便利民衆閱讀的同時,密特朗國家圖書館常年開辦展覽、音樂會、學術研討等文化活動,豐富市民生活。從2017年開始,該館每年舉辦一次“會說話的圖書館節”,包括讀書會、詩歌朗誦等活動。圖書館提供專業設備,將民衆朗誦的段落上傳到圖書館官網,既爲朗讀者留下紀念,也能讓沒來現場的人聆聽,受到民衆的廣泛歡迎。

如今,密特朗國家圖書館已成爲當地居民的“精神地標”,每年還吸引大量外國遊客前來參觀。格里耶認爲,“圖書館不斷對公共服務職能進行拓展,有助於創新知識傳播形式,也拓寬了文化受衆羣體,最終將會推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與發展。”

(本報巴黎電)

德國斯圖加特市立中央圖書館

爲讀者提供富有人文關懷的服務

本報駐德國記者  花  放

德國斯圖加特市立中央圖書館坐落於該市的中心區域,於2011年10月正式面向公衆開放。整座圖書館建築呈正方形,外牆由混凝土整齊劃分成一個個小正方形的玻璃窗面,在夜間藍白兩色燈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個巨大的魔方。

斯圖加特市立中央圖書館的簡潔之美成爲該館的最大特色之一。圖書館內部採用全白色內飾,在爲人們創造寧靜閱讀氛圍的同時,最大化減少了燈光的使用。走進建築,一座4層樓高的立方體房間首先映入眼簾。該房間參照了羅馬萬神殿的建築形態,僅由房頂的一扇天窗提供採光,被稱爲整座建築的“心臟”。從第五層開始,建築呈環形中空設計,各層整齊擺放着一排排開放式書架。樓梯看似無規律排列,但其實是根據大部分人的行走習慣設置而成,人們只需一直向右轉,便可拾級而上,直達頂層。

目前,該圖書館已成爲地標式景點,每天吸引數千名各國遊客前來參觀。對於當地人而言,圖書館不但詮釋了德國式的工業美感,更爲人們提供了海量的閱讀及視聽資源。該館藏書總數約50萬冊,超過斯圖加特各市立圖書館藏書總數的1/3。館藏資料還包括電影資料、音樂製品、報紙雜誌和數字化資料等。世界知名的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1982年在該市創辦。受惠於這一優勢,圖書館還開闢了動畫電影專區,使訪客有機會觀賞來自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000部動畫電影。

近年來,圖書館與多家斯圖加特地區的文化機構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爲人們瞭解當地文化提供展示窗口。例如,圖書館在5層設立了“斯圖加特文學舞臺”,專門展示該市及周邊地區知名作家的作品集。爲支持青年作家更好發展,圖書館不定期邀請他們來此舉辦講座、研討會等,與讀者和市民進行互動交流。在底層入口區域,圖書館設立了一處由16塊大型顯示屏組成的虛擬畫廊,常年展示當地畫家的畫作。

爲給市民閱讀提供最大化的優惠,斯圖加特市立中央圖書館辦理借閱月卡的費用僅爲4歐元(1歐元約合8元人民幣),年卡的費用爲20歐元,未成年人則可以免費借閱所有圖書。

與此同時,圖書館還爲讀者提供富有人文關懷的個性化服務。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該館從2013年1月啓動的“失眠者圖書館”。這一特殊的“圖書館”在東入口附近,由34個智能資料格構成。這裡共存放有包括圖書、有聲讀物和DVD在內的約400種館藏資料。在智能資料格的中控屏幕上,人們點開不同格子的序號,就能查到每個資料格還有哪些資料尚可借閱,並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選取。讀者使用自己的借閱卡,可以在夜間刷卡入館。這一新型設施打破了傳統圖書館開放時間上的限制,爲讀者提供了一個全天候自動借書系統。

市立中央圖書館與該市另外17座區域圖書館和兩個“大巴圖書館”一起,隸屬於斯圖加特市立圖書館系統。“大巴圖書館”是1971年起斯圖加特市政府爲沒有區域圖書館的城市片區專門開通的圖書館。市政府在城市東部開闢專門倉庫,存放“大巴圖書館”的約3萬份讀物。每週一至週五下午,兩輛大巴分別運載約4500份各式讀物依次到達市內22個停靠站點,讀者僅需根據市政部門提供的時刻表在前一天進行網上預約,即可在離家最近的停靠點取到讀物。

“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就經常來‘大巴圖書館’借書。”來自斯圖加特西南部黑德芬根區的桑德拉表示,“大巴圖書館”已經成爲了當地人日常生活中的“好朋友”,很多文學愛好者每天藉着取書的機會,在大巴停靠點碰面交流。

斯圖加特市的圖書館發展歷史可追溯至1901年。一個多世紀以來,各家圖書館一直致力於爲民衆提供更多閱讀資源和更加便利化的服務。作爲斯圖加特市規模最大的區域圖書館之一,市立中央圖書館的運營體現了該市衆多區域圖書館的總體發展模式。德國作家、翻譯家約阿希姆・卡爾卡表示,一座好的圖書館就是無論在深夜裡還是大雨中,都能爲讀者提供閱讀的場所,“毫無疑問,斯圖加特市的衆多圖書館完美契合了這一要求。”

(本報柏林電)

版式設計:蔡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