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副教授“跳槽”到廣州一中學,熱搜1.5億……

近日,“高校教授跳槽中學”引發網友熱議

根據廣州白雲區教育局6月21日公佈的《廣州市白雲區2021年公開招聘教師崗位博士研究生擬聘用人員公示(第一批)》,一位擁有副教授職稱的擬聘用人員格外受到關注。

媒體報道,此人正是河北大學光學工程專業碩士生導師賴某

官方簡歷顯示,賴某2009年畢業於河北大學光學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發表SCI、EI論文20餘篇。2009年獲得美國影像科學技術學會的雷蒙德戴維斯獎學金、2010年獲得德國大衆基金會Our Common Future Fellowship、2010年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技術發明二等獎。

7月6日上午,有媒體聯繫到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相關負責老師,對方表示已經關注到了網上這件事情,他表示:“可能因爲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我們瞭解一點,但這個是很正常的。”

該老師認爲:“這屬於個人原因正常工作調動,最終是否離職需要學校決定,炒作這個東西沒有意思。”“工作調動是有手續的,學院並沒有權力決定去留,最終是要學校審批。”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廣州市白雲區教育局面向全國公開招聘50名中小學編制教師,學歷要求爲博士研究生;年齡限1976年3月31日(含)之後出生。

據瞭解,這是白雲區教育史上首次大批量招收教師崗位博士研究生。

白雲區現有云聚英才卡等人才政策,白雲區教育局還將出臺專門的人才政策,爲博士就業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博士生的子女可在白雲區內任意選擇學校就讀。

最近,同樣因“跳槽”到中學而引發關注的還有深圳中學的教師羅天摯

羅天摯於2018年任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助理教授,2019年加入深圳中學,目前擔任深圳中學高二化學教師、高二6班班主任,並開設校本選修課《Amazing Materials-神奇的新材料》。

官方簡歷顯示,羅天摯主要從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曾在國際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6篇學術論文。2006年-2010年,羅天摯本科畢業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院;2010年-2016年就讀於美國特拉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並獲得博士學位;2016年-2017年繼續在特拉華大學材料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

在“深圳中學”微信公衆號此前的一篇推文裡,羅天摯談到:“2019年當我選擇放棄南科大的工作,離開耕耘多年的學術圈,來到中學當老師的時候,我的前同事們頗爲意外,周圍的很多人也都極爲不解。但我特別明白自己的‘歸宿’,必將會落點基礎教育。”

羅天摯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時間裡,他常常泡實驗室,寫論文,但這些工作帶給他的滿足感,卻遠遠比不上深中課堂孩子們的一聲“哇!”所帶來的快樂。

當被問及高學歷人才來高中當老師是否屈才,羅天摯認爲完全沒有。

廣言:給高校教授“屈就”中學一些掌聲

近日,“如何看待博士副教授去應聘中小學教師”在網上引發熱議。該話題源於網友在一份中小學教師擬聘用人員名單中發現了擁有博士學歷的重點大學副教授。無獨有偶,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助理教授入職一所中學的消息也引發廣泛關注。

《師說》言,“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學,也是讓傳道授業解惑沒有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的“高下”之分。依筆者看,不妨給高學歷人才“屈就”一些掌聲。

吸引高校教授當教師,基礎教育值得。中小學階段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太重要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於學生知識結構、思維見識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學歷高、見識廣、教學理念先進,對於培養學生也越來越重要。如果高學歷人才有志於基礎教育,而且中小學校有心、有力匯聚一羣知識淵博的教師,爲其提供“談笑有鴻儒”的開放環境,最終的受益者將不只是個別學校或一羣學生,而是整個行業和國家教育發展。

高學歷人才看似“屈就”,實爲明智之選。其中一位“跳槽”大學老師的話引人深思,他說泡實驗室、寫論文帶給他的滿足感遠遠比不上中學課堂上孩子們的一聲“哇”所帶來的快樂。這番話正迴應了大家關切的“人才浪費”論:做科研和教學生都是有意義的工作,只要發揮專業特長並從中實現自我滿足和社會價值,又何談浪費?而且,據報道,這些高學歷教師爲學生們開設了許多深入淺出、有趣有益的科學課程。放長遠來看,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然後靜待花開,不正是教育的意義嗎?

“是金子到哪都發光”。我們擁有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袁隆平院士,也有在世界技能大賽獲獎的“砌牆工”……高學歷人才落點基礎教育,鼓勵尊師重教、人盡其才,體現了“教育大計教師爲本”,值得掌聲。有志於基礎教育者,也應變高學歷爲高能力,主動適應教育需求,贏得更多掌聲。(文/廣州日報評論員:劉冉冉

廣州日報綜合自中新社廣東發佈、澎湃新聞、“深圳中學”微信公衆號、廣州人社局網站等

[編輯:陳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