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陰道網膜」臺灣未把關 民團批:女人成藥廠白老鼠

高風險陰道人工網膜臺灣未禁用,民團批:女人藥廠老鼠。(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國際愛力根(Allergan)生產的特定絨毛乳房植入物,因有引發罕見淋巴癌BIA-ALCL疑慮,臺灣跟進美國全面回收,但對於已植入女性,卻沒有對應作爲。另遭多國禁用的「陰道人工網膜」,衛福部也無積極立場,臺灣女人連線今(30)日聯合立委林淑芬召開記者會,提出嚴正抗議,要求政府對高風險醫材推行「使用登錄制度」,讓女性不再當藥廠白老鼠。

臺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許多女性尿失禁及子宮脫垂患者,都會在醫師建議下於陰道壁植入「陰道人工網膜」加強支撐力道,但該項醫材在國際上爭議不斷。美國1996年上市後,陸續有患者發生出血、穿出陰道壁等嚴重情況,導致長期疼痛性交疼痛、臟器穿孔甚至死亡,2010年起國際間已引發多起訴訟

雖然陰道人工網膜在上市後,就被歸在不需做人體試驗的第二類醫材,但基於爭議不斷,美國2016年初遂將改分類至第三類醫材,廠商須在33個月內提交有效性的人體實驗結果,但由於廠商無法提出,美國於今年4月宣佈禁用,加拿大亦於日前宣佈下架。澳洲紐西蘭英國,則早在2017年、2018年就禁用。

「相較於他國積極作爲,臺灣卻一片寂靜。」黃淑英表示,衛福部在2016年10月召開專家會議,直到2017年7月才宣佈將陰道人工網膜由第二類醫材改分爲第三類高風險,原本應於上市前進行人體實驗,但食藥署卻僅要求廠商,每半年繳交安全性報告即可,在歐美各國先後宣佈禁用後,也只發出一紙公文要求醫師注意。

▲陰道人工網膜植入位置。(圖/記者嚴雲岑攝)

林淑芬表示,根據健保資料統計,陰道網膜外露修案近年來不斷上升,2013年只有59例,2017年已增加至303例,但廠商不良事件通報件數卻爲0,顯示臺灣整個不良反應建置系統是有問題的,「不知情怎麼通報呢?」對於這些高風險植入物,臺灣政府並未發揮角色,讓消費者直接面對市場。

對於民團與立委批評,食藥署代表杜培文迴應,陰道人工網膜已於2016年起在產品仿單上加註警於,也持續列入藥事法上市後安全監視,要求廠商每半年就要提供國內使用資訊進行持續評估

不過,因產品已使用在人體身上,食藥署3月也召開醫療器材安全諮議會,與會委員醫學會代表提到,人工網膜出問題,是因爲醫師專業病人篩選訓練不足,且目前沒有替代療法,若禁用或停用,恐對病人不利,6月有發函給醫學會與醫療機構,提供使用準則要求注意。

食藥署代表錢嘉宏也補充,醫材不良反應與人種有關,臺灣針對人工網膜共有25篇使用經驗研究,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5%,相對國外11至18%來得低,顯示該項醫材在東方人身上相對安全。美國6月發佈特定產品禁用令後,食藥署也跟進發表國際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