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雙城計劃」人行道改善 跳色鋪排搶眼

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左)至板橋文化路一段及北門街人行道視察工程成果及效益。(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板橋文化路、北門街、西門街人行時空廊道改造工程」在人行道磚面採用漸變比例的灰色及紅色,以跳色方式做鋪排。(新北市工務局提供)

新北市政府投入7000萬元進行「府中雙城計劃」中的「板橋文化路、北門街、西門街人行時空廊道改造工程」,串聯新板都會區及府中古城區人行道,將人行道鋪面、交通動線及樹木植栽等重新規畫,在人行道磚面採用漸變比例的灰色及紅色,以跳色方式做鋪排,達到銜接新城與古城的效果。

新北市副市長陳純敬今前往文化路一段及北門街人行道視察工程成果及效益,他表示,板橋府中地區曾是新北市發展最繁華的核心地區及文教中心,市府自2020年7月完成古城區小東門陸橋拆除後,針對周邊通行環境辦理整體改善計劃,今年目標將重新改造府中廣場、市民廣場及站前廣場周邊環境,實現府中美學示範基地理想藍圖,打造結合安全、舒適、美學的人行環境。

養工處指出,「板橋文化路、北門街、西門街人行時空廊道改造工程」經費約7000萬元,共改善人行道約1600公尺,路面改善約3841坪,高架電箱下地及電箱遷移8座。其中北門街老舊的人行道上路樹、變電箱、電線杆等阻擋行人通行,在與交通局、臺電公司、板橋區公所等單位協調後,將道路附屬設施全數遷移至設施帶,並於設施帶中間劃設停車空間,暢通人行動線,同時確保行人安全。

養工處表示,文化路原路段人行道雖寬敞,但路樹及設施無統一規劃,且行人及自行車動線不明確,藉由工程將路樹及設施分別往兩側遷移,分出3米的人車共道及人行空間;文化路民權路口則打造一處景觀休憩空間,以淨寬3米的透水鋪面人行道爲主體,搭配周邊數株喬木,形成都市中少見的綠色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