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人潮暴增2倍!「這座位染疫風險高」登機後自保事項一次看

美國疫苗站點多、施打便利,加上學生今年提前開學,近期掀起一波赴美熱潮。(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記者彭懷玉綜合報導

美國疫苗站點多、施打便利,加上學生今年提前開學,近期掀起一波赴美熱潮,機位銷售暴增兩倍、供不應求,不過機艙室內密閉空間病毒容易傳播,《ETtoday新聞雲》也整理國內外媒報導意見,提供給即將登機的你參考。

▲「走道座位」比起中段靠窗座位,更可能染疫。(示意圖/記者彭懷玉攝)

1.避免坐在走道座位綜合外媒報導,「走道座位」比起中段和靠窗座位,更可能染疫,亞歷桑大學農業生命科學院的維生物學家查爾斯格伯表示,「靠走道座位感染病毒的風險最高」,不論是上廁所或上下飛機,靠走道座位經常有人來回走動;胸腔重症醫師黃軒過去也曾指出,走道位可能與他人有多達64次近距離接觸,研究團隊表示,選擇靠窗位,並留在座位上,並減少走動和觸碰物品,進而降低接觸傳染病的可能性

▲一上機記得立刻擦拭托盤桌、座椅靠背、前方電視遙控器、扶手和安全帶等,任何可能觸摸到的物品。(示意圖/記者彭懷玉攝)2.消毒你周圍區域任何公共場域都不會多幹淨,飛機上也是,根據微生物學家估計,飛機前方托盤桌每平方英寸平均有2,155個細菌微生物。抵達所在座位後,拿一些消毒紙巾噴霧,擦拭你的托盤桌、座椅靠背、前方電視、遙控器、扶手和安全帶等,任何可能觸摸到的物品。

▲飛機上是封閉的空間,若有一個有傳染性疾病的人在你附近,就有很高的機率會被傳染。(示意圖/記者彭懷玉攝)

3.調整通風口避免被病毒感染飛機上是封閉的空間,若有一個有傳染性疾病的人在你附近,就有很高的機率會被傳染。之前流行的病毒SARS,甚至可以傳播到7排遠的座位之外。美國CDC表示,COVID-19容易在6 英尺內(182.9 公分)中傳播。

SMART TRAVEL報導指出,透過頭部上方的通風口吹滅細菌是方法之一,做法是將其設爲低或中等,直接向下吹,要能感受到腿上的空氣有在流動,這樣就對了。

疫情高風險搭機徒增風險。(示意圖/記者彭懷玉攝)

去年三月疫情頻傳境外移入案例時,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就曾表示,病人在同樣環境停留時間愈長、症狀愈厲害,病毒量愈多,對環境污染機會也高,因此長途飛機確實有其風險性指揮官陳時中則認爲,飛機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手摸得到的地方及洗手間。凡是手摸到的地方都要擦乾淨,上完洗手間,記得洗完手後用紙巾墊着開門,避免接觸到多人摸過的門把,回來座位也要記得酒精消毒手部

▲待在密閉機艙時間長,若不巧遇上帶病卻不自知的旅客,猶如將自身暴露於風險中。(示意圖/記者彭懷玉攝)

實際上,搭機本身就是一大傳播途徑,再來待在密閉機艙時間長,若不巧遇上帶病卻不自知的旅客,猶如將自身暴露於風險中,且雖然美國各州都有免費施打疫苗的站點,但美國人崇尚自由,並沒有限制外出,移動到不同城市更具風險,有意前往打疫苗的民衆建議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