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大參考》對《歷史的慣性》預測的檢驗及建議(閻學通)

圖爲美國總統拜登(右)在舊金山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舉行美中元首會晤。(摘自中國駐美大使謝鋒社羣媒體X)

編者按:2013年,大陸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著作《歷史的慣性: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出版。當時書評介紹:「這是一部預測10年內國際格局發展趨勢的作品。未來十年,中國能否成爲超級大國?東亞能否取代歐洲成爲世界中心?歐盟、俄羅斯、日本將風采盡失?『金磚國家』將成爲歷史?中國應放棄不結盟政策嗎?中國應採取何種外交方式?中國的周邊國家,孰敵孰友?中國該以何種思想引領世界?」

如今10年過去,書中的預測有多少正確?2024年1月13日下午,「國際關係預測——《歷史的慣性》再探究」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辦,多位知名學者對書中的預測進行了檢驗,並分享了相關的經驗。在研討會結尾,閻學通教授對10年前的預測進行了系統性覆盤,並總結了今後十年進行國際關係預測的五條建議。本文爲閻學通教授的書面總結。

《歷史的慣性》。(鳳凰網)

缺乏預測研究常識的人誤以爲國際關係專業只能做馬後炮的分析,無法做出有用的預測研究。其原因是他們不知道預測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預測,不做檢驗的國際關係猜測是沒有意義的。不檢驗國際關係預測是否正確,無異於做科學實驗不看實驗結果,發佈天氣預報不看實際天氣變化。

國際關係預測需要理論指導、科學方法和經驗知識三者結合,三者都是科學預測的必要條件,缺一則不屬於科學預測。承認《歷史的慣性》預測中的錯誤可強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分析預測錯誤的原因可避免以後再犯同樣錯誤,總結預測準確的經驗可提高預測研究的能力。

根據初步統統計,這本書共做了298項預測,其中兩項因缺少2023年的數據無法判斷正誤。預測2023年中美是前兩大網路用戶國只對一半,因爲2022年印度超過美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網絡用戶國。因此,所檢驗的296項預測中,243.5項正確,佔82.3%,52.5項錯了,佔17.7%。

這個檢驗結果說明,該書預測使用的方法具有科學性,超過了65%的準確率標準;所做的預測有較強的參考價值,超過了75%的準確率標準;同時接近了有應用價值的標準,即85%的準確率。目前,天氣預報24小時的準確率在95%以上,48小時的爲90%左右,96小時的爲70%左右。天氣預測科學是國際關係預測研究的樣板,即在永遠達不到100%的準確率條件下,不斷提高預測的準確率和預測精度。

根據大家對預測錯誤原因的分析,可總結幾條預測今後十年國際關係的建議。

一、從民粹主義對國際關係影響日增的角度預測,多考慮逆全球化的歷史倒退趨勢對國際關係的影響。本書諸多預測錯誤源於低估了民粹主義的興起,及其推動大國決策者們選擇去全球化戰略。如今美歐的決策者們不再遵守自由主義的國際規範,美國甚至成爲逆全球化的最大推手。

逆全球化將在經濟和政治兩個領域同時發生。民粹主義興起還不到十年,具有再持續十年上升趨勢的大概率可能。中美戰略關係以競爭爲主,合作主要是防止衝突升級爲戰爭。爲了所謂「經濟安全」和「技術優勢」,大國相互防範的政策會增加,逆全球化的衝突和對抗將呈上升趨勢。貿易保護主義和技術脫鉤政策加劇,無視人權規範的暴力行爲會更加普遍。民粹主義決策者面臨較大的政權不穩定性,其對外政策主要服務於鞏固政權,因此對外政策隨國內政策變化而左右搖擺的幅度大且頻率高。

二、以體系層面和國內層面的雙變量進行國際關係預測。以體系層次要素預測趨勢,以決策者權力因素預測過程和事件。體系層面因素具有較強的慣性,因此對國際格局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影響較大。本書對大國實力對比和國際格局的變化方向預測錯誤較少,主要是因爲實力對比變化較慢相關。然而,中美競爭的兩極格局剛剛形成,因此今後十年,當下形成的中美競爭兩極格局難以改變,可將其做爲常量使用。

本書一些預測錯誤源於低估了決策者的權力作用。決策者的權力因素通過製造事件影響國際關係變化過程,即可推動歷史進步,也可導致歷史倒退。2014年的俄烏克里米亞事件、2017年美對華發動貿易戰、2021年德國新政府對華採取強硬政策、2023年菲律賓新政府加劇仁愛礁爭端、2023年以色列政府大規模殺害迦薩平民,都與維護決策者個人執政權力直接相關。對今後十年的預測,需要多考慮爲維護個人權力而對外用武的可能性,也就是說武裝衝突現象將可能多於上十年。

三、有意識地控制主觀期許對預測的影響。在當下民族國家爲最主要行爲體的環境裡,預測者難免因民族感影響而過高估計本國的發展。民族情感導致的意願思維使作者低估了「新常態」從領域向其他領域的擴散,從而使本書高估了中國各領域的實力增長速度。與高估實力增長相關的一些預測錯誤是高估的實力差距拉大對雙邊戰略關係的影響力。例如,我周邊國家並未因爲與我國實力差距拉大而採取主動改善雙邊關係的政策,日、韓、菲等反而採取了更加不合作的政策。

對於今後十年的預測,要以現實主義理論而非自由主義或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更多考慮強權政治的迴歸,關注對抗性策略的偏好。未來十年,國際衝突的增加和國際合作受到更多的約束,都會增加全球經濟增長的困難,大國都將大概率地面臨低增長、不增長或負增長的前景。中美很可能繼續拉大與其他大國的綜合國力差距,但這並不排除中美實力差距拉大的可能。

四、發表與主流看法不同的國際關係預測。預測準確性的概率與所預測趨勢或事件是大概率的還是小概率的相關。社會的主流看法通常反映的是大概率趨勢或事件,與主流看法一致的預測即使檢驗結果是正確的,其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都非常有限,是否值得公開發表在兩可之間。然而,與主流看法不同的預測,即對小概率趨勢和事件的預測則有較大的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

本書預測2013-2023年中國拉大與大國實力差距的預測,就屬於大概率趨勢一類的預測,而未能預測到他國在中美競爭中拉大與我國戰略距離的小概率趨勢。中國的一些周邊國家放棄了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戰略,加強了與美國的經濟安全合作,使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向美傾斜。預測這些小概率事件有着更大的社會意義。對於今後十年的預測,在全球軍事衝突增長的趨勢下,哪個區域安全合作能得以發展?在逆全球化的趨勢下,哪個全球治理的議題能得以推進?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趨勢下,哪類國家能逆勢增長?在民粹主義盛行的趨勢下,哪些國家會推進民主化?

五、預測的時間段分爲前五年和後五年。事物的慣性隨着時間的延長而弱化,因此對近期預測準確率高於遠期是規律。本書對2013-2023年國際關係預測錯誤主要是後五年,特別集中於2022年和2023年。例如,2022年中國不再是美國的第一大貿易國,美國成爲印度最大貿易伙伴,印度成爲世界第二大網路用戶;2023年中菲海上衝突加劇,俄羅斯成爲朝鮮最重要戰略伙伴,以哈戰爭使人權高於主權原則終結。

根據事物慣性作用鈍化原理,對今後十年國際關係預測可分別做前五年和後五年兩個預測,前五年預測主要依據慣性預測原理,後五年的預測則多使用折點預測原理。進行分段預測會更加符合國際關係變化的規律,即時間越長,發生轉折性變化的可能性越大。

目前,中國從事國際關係預測研究人員還比較少,研究的手段還不夠先進,研究水平還不高。要推進此類研究的進步,需要培養承認預測錯誤的科學精神,學習先進的預測方法,不斷髮展預測理論。希望今天大家對《歷史的慣性》預測的檢驗能達到促進國際關係預測研究發展的目的。(作者爲大陸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本文來源:鳳凰網《鳳凰大參考》,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