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首屆教書育人模範林源副教授

爲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大力宣傳表彰優秀教師典型,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努力爭做“四有好老師”,學校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開展了校內首屆教書育人模範評選活動。經校內各單位推薦,人事處、校長辦公室、教務處、學科與科技管理處共同審議,校長辦公會決定,王秀嵐等10位老師爲學校首屆教書育人模範,具體名單如下:

趙小蕾、張彥、曹穎男、李嵐(法學)、林源、王秀嵐、黃繼炎、陳仲本、羅蔚茵、潘敬運。

林源副教授

林源副教授簡介

林源,男,1968年6月,廣東澄海人,現任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會計學常務副院長,會計學副教授。

林源自1992年12月自中山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以來,曾先後任職於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及多家知名企業,擔任過高校教師和企業財務高管,是典型的“雙師型”人才。他主持、參與了逾15項教改科研項目,包括“會計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教育廳)、“會計學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省教育廳)等,發表論文10餘篇,主編出版專業教材4部。其中的“基於實踐性與應用性的獨立學院會計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入選廣東省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改革成果(論文集)。廣東省師德先進個人,我校教學名師、“十佳教育工作者”、“十佳教師”,多次獲學校教學成果獎,並於2018年榮獲“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我一直很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在我還是學生時候,在教室裡,望着講臺上我敬仰的老師,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像他們一樣,做一名人民教師。”

——林源副教授

放棄高薪,迴歸三尺講壇

林源老師對教師職業的嚮往要追溯到學生年代。從小學、中學、大學到碩士研究生,都遇到了好老師。無論是在專業知識講授,亦或是老師本身的人格魅力,都給了他很大的啓迪。那些老師身上的寬容、謙卑、辛勤耕耘的人生態度更是深深打動了他。彼時還在求學的林源,看着敬仰的老師,心裡默默地想:什麼時候我也能站在講臺上,像我敬愛的老師一樣,在三尺講壇上揮灑青春,爲學生們描繪出人生的藍圖呢?

直至現在,林源還對那些曾教過他的老師的諄諄教誨記憶猶新。也是自那時起,他的心中便埋下了一顆種子,他想要成爲一名人民教師。想把自己從老師身上所學到的東西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去引導更多的學生成長起來。1992年,在中山大學完成碩士學業後留校任教,開啓了他的從教生涯。

林源老師

林源老師在中山大學擔任了三年的會計專業教師。但在教學過程中,林老師逐漸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僅通過自己以前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理論,而沒有實際的企業工作經驗,上課時知識面就會比較窄,底氣也不太足”。1995年,林源老師選擇離開了熟悉的中山大學,到企業做起了實打實的財務管理工作,這一做,就是十幾年。這些年間,林老師走過許多地方,在多家企業當過高管,積累到了豐富的企業財會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

2011年,一次與恩師的偶遇,促使林源老師來到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毅然決定迴歸到教師隊伍中來。與剛畢業時拿起粉筆的緊張不同,這次再上講臺的林老師,感到更多的是親切感和歸屬感。有了企業的工作經驗,林老師在講授專業課程時緊扣財會領域的社會現實,授課更加自信。但離開講壇畢竟十年有餘,會計專業的理論體系和知識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林老師頗感壓力。“由於在企業工作應用到的知識集中在部分領域,但在課堂上卻要對財會知識進行系統、全面的講解”,林老師說:“而且會計準則在我離開學校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中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我還是壓力很大的。但其實這門課程根本的東西還是沒有變,好在大學時打下的專業基礎比較紮實,學習起來也很快。”除了自己潛心鑽研,林老師還得到了當時財會系許多老師的幫助,這都使得他迅速適應新的課堂,並不斷取得突破。

談到管理企業與管理學生的經驗,林老師自成一套絕活。“我是一個比較隨和的人,靠所謂的威嚴和霸氣來管理團隊從來不是我的風格。”林老師笑着說,“把自己的事情踏踏實實做好了,就能夠很自然的帶動周圍的人,一個好的團隊就帶出來了。”林老師面對學生也是這樣做的。“積極樂觀的人生心態、寬容謙遜的處世風格,勤勉精誠的工作態度”已然成爲他的人格底色和魅力所在。

益友,更是良師

當談到最好的師生關係是什麼時,林老師毫不猶豫地說:“亦師亦友”。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比講臺到課桌的距離更近。在課堂上,林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良師;在課堂之外,林老師走下講臺,是學生們願與之分享人生哲學和經歷的益友。

林源老師認爲,會計這門專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去學習。學生要在掌握了紮實的基本功之後,多參加社會實踐,拓展自己寬闊的視野,學會用更爲宏觀的角度和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這樣才能夠在日後的學習與工作中走得更遠。

林老師通過在企業和社會中遇到的案例和積累的經驗,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補充和佐證,充實了課堂。09級的陳霖同學對林源老師的第一堂課記憶猶新。“還記得老師在爲我們上第一節課的時候,通過人生經驗與分享了他認爲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財務、法律和健康”,陳霖同學說“這三點讓我受益終身。”陳霖同學在林源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堅定地走上了財務之路,通過了CFA考試。“林老師的課堂上會經常用幽默的語言穿插課外的知識,從不枯燥”,17級會計G班廖輝佩認爲,林老師的課堂的特別之處正在於此。

林老師利用多年在企業做高管的經歷,引導學生從社會、企業的角度看問題。“通過提前教會學生一些社會上的規則和爲人處世的技巧,引導學生以‘社會人’的角度看專業問題,”林老師說,“也沒別的,就是希望學生能少走彎路”。

林源老師是典型的“雙師型人才”,既能夠勝任理論教學,又能夠指導學生實踐。林老師曾先後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並分別獲全國一等獎、三等獎;指導學生開展“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汕頭特區企業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等多個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林老師還利用在企業積累多年的人脈資源引導學生做一些企業的參觀調研,請企業的高管來校舉辦講座,聯繫上海深圳等地的實習基地,爲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指導。除此之外,林老師主持打造了“CFO成長之路”、“ERP手工沙盤大賽”和“財務案例挑戰大賽”等學生品牌活動,開展一系列專業文化建設活動。會計專業側重應用,加上這個行業職業發展的特殊性,決定了一個會計從業者在成長過程需要經過很多磨鍊。林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在這些活動的陪伴下,大學四年能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林源老師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在談到會計行業的前景時,林老師認爲,隨着科技的發展,會計行業一些程序性的工作終將要被機器所取代。林老師希望同學們要有更加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廣闊的視野,學會用會計所反映出來的一些信息來進行分析、判斷和決策。林老師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職業定位要高、格局要大,例如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實踐、基於會計和稅務的財務方案優化設計、財務管理等,這些都是我們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爲之追求的。”

每一屆新生入學,林源老師都會親自組織新生見面會和主題班會,講解專業框架和職業規劃,給新生傳送一種積極的正能量。每年擔任多個行政班的專業級導師,通過主題班會和每天的網絡互動時間,對學生的思想、生活及專業學習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密切關注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及實習、就業上出現的迷茫,儘可能解決他們的困惑,並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指導。

林老師堅持和學生以平等的方式相處,與學生做朋友。林老師認爲,只有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彼此尊重和理解,互相信賴,才能在學業上、生活上和職業生涯的指導上起到更大的引導作用。“在畢業典禮上看到林源老師溫暖的笑容,我不禁回想起恩師四年來的諄諄教導”,何炫君同學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上差點紅了眼眶:“我們就是老師的孩子,在今天學有所成就要離開‘家’,心中有自豪,更多的是不捨。”

林源老師參加深圳校友會活動

林源老師性格隨和,學生們遇到學業上、生活上的煩惱,都喜歡找林老師傾訴。17級ACCA班的許法迦同學就直接稱呼林老師爲“老大”,“老大對我的幫助不僅僅是在學習生活上,更是在課餘的方方面面,總爲我們提供實用的建議,使我們更加明確自己的方向。”

用心去待學生,學生們也把林老師當做“自己人”。在採訪過程中談及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最令他感動的事時,林老師說,那就是每年學生送我的小驚喜吧。“每年生日的時候,學生總會給我很多驚喜,比如在課堂上唱生日歌,送我一些小卡片,還有一次下課時突然拿着蛋糕出現在我面前”。林老師眼角帶着笑,如數家珍般地介紹這些小卡片:“這個是12級審計班學生送我的紀念冊,畢業時他們班每個人都寫一段話;這個是去年帶的實習同學寫的卡片;這個是生日時學生送我的小卡片;這個是他們給我設計的卡通圖像,好幾屆學生都在用……每次看到這些“紀念品”,就回想起與他們相處的點點滴滴,彷彿就在眼前。”相較於獲獎證書,林老師更喜歡這些學生們用心製作的“證書”。“我覺得證書都沒什麼的,教師這個職業,更多地是一種情懷。”林老師笑道,“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愛,我覺得很滿足。”

林源老師收到的紀念冊和卡片

對於學生來說,一個好的老師,足以影響他的一生。而對於老師來說,能夠遇上朋友般的學生,也是人生的一大收穫。作爲老師,最引以爲豪的事情,大概便是能夠受到學生們的愛戴,幫助學生成長了吧!

學生爲林源老師製作的教師節相冊

心中有愛,責任在肩

作爲分管會計學院行政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常務副院長,林源老師還承擔着繁重的行政工作。會計學院的劉運國院長認爲林源老師是一名“心有學生,敢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好老師”,他不僅參與主持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課程安排、教學檢查、實習和畢業論文安排、學業預警等教學日常管理工作及專業師資團隊建設,還組織會計學院的教師們不斷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同時強化教學管理,形成規範教學體系和較爲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在繁忙瑣碎的行政工作之外,林源老師充分發揮企業管理的經驗,爲推動會計學院的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林源老師認爲,作爲一名教師和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和擔當。“會計專業每年都會安排學生去上海進行四個月的實習。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的壓力非常大,因爲這些學生的人身安全容不得任何意外。但這個實習過程對學生的學業規劃和求職就業非常有幫助,所以我們就一直堅持做,做好各種安全教育和家校實習單位的三方溝通,保證實習活動順利開展。只要學生覺得好,我們就堅持下去。”每年春節,林源老師都放心不下在異鄉過年的學生,千里迢迢趕去探望,送去家鄉和母校的溫暖。2018年春節前,林源老師不顧春運大潮來到上海,只爲確認同學們生活是否適應,工作是否有困難。當看到同學們一切安好,林源老師就放心了。15級會計專業A班的李旭芳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滿心感動:“林源老師不僅是我們的敬愛的老師,更是我們的‘老大’朋友。在大學能遇到這樣一位亦師亦友的老師是我人生的幸運。願我能不負老師的教導與支持,成爲老師的驕傲”。

林源老師春節期間探望上海的實習生

15級會計專業A班的李旭芳同學的朋友圈

對於會計專業的青年老師,林老師通過自己的經驗給出了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年輕老師能夠去企業裡鍛鍊一段時間,對教學是很有幫助的。”林老師還提到,“每個老師性格不同、經歷不同,這都使得他們的成長之路不盡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熱愛這份職業,要有飽滿的激情。”林老師認爲,“教學技巧和專業知識可以不斷地學習和修煉,但從第一天站上講堂開始,從第一堂課開始,就要有激情,這是教學工作的前提。”林老師也是一直以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無論課堂內外,林老師通過他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和激情,來鼓舞着學生,也鼓舞着身邊的老師們。

會計學院在教師共運動會上或“最佳團隊獎”

無論是同事還是學生,大家對林源老師的印象都是和藹可親、有愛心、負責任的好老師。學生輔導員鄧雨婷眼中的林老師總是“爲學生憂心、爲老師憂心”,是位“極具人文關懷的好老師”。辦公室行政秘書陳美詩認爲林源老師是像“大哥哥”一般的存在,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迷惑,林老師總能以獨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家,在談笑間幫助大家走出了困境。

林源老師認爲,在會計學院的行政工作之所以順利,要歸功於“給力”的團隊。“無論是會計學院的老師,還是新華其他學院的老師,大家都有一份教師情懷。”林源老師說,“無論是領導、教師、還是教輔人員、輔導員,大家都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想把事情做好,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作爲一名教師,應該待之以用心,投之以用情,用心關愛學生,用激情呈現教學設計,專注傳授知識,不求名利與回報,只求學生少走彎路。”林源老師以他那對工作兢兢業業的態度和對學生高度負責、關愛的精神而深得師生的歡迎和愛戴,必將桃李滿天下。

林源老師與畢業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