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噪聲污染須久久爲功(人民時評)

你是否曾被裝修的電鋸噪聲搞得心神不寧,是否曾被雷雨夜的汽車報警器吵得徹夜難眠,是否曾被建築工地施工的轟鳴聲弄得心煩意亂……城市的噪聲水平,與百姓生活質量和健康息息相關。研究表明,過度暴露在噪聲污染中,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增加患心臟病疾病的風險。因而,解決好發展宜居的矛盾,構建良好聲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是一項重要工作

前不久,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年度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城市功能區環境質量晝間總點達標率爲94.6%,夜間總點次達標率爲80.1%,與上年相比分別上升2.2個和5.7個百分點,城市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總體向好。雖然城市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與百姓要求尚有距離。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國省轄縣級市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生態環境、公安、住建等部門合計受理環境噪聲投訴舉報約201.8萬件。噪聲成爲公衆集中反映的問題,說明百姓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了,同時反映了噪聲污染防治任重道遠

目前,社會生活、工業、施工、交通是公認的噪聲主要來源,噪聲污染防治水平折射着城市治理水準。中國還處在工業化階段,城市基礎建設規模較大,施工項目比較多;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東部城市人口密度較高,生活中彼此間的影響在所難免;大城市路網複雜,高峰期交通比較擁堵,交通背景噪聲喇叭聲交織……噪聲產生的環節多、瞬時性強,難取證、難監管,哪個環節治理不好,都可能造成噪聲污染,給人民生活帶來影響。

儘管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存在許多挑戰,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加強法規制度建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優化調整聲環境功能區、持續推進環境噪聲監測、積極解決噪聲投訴……爲保障百姓“安靜生活”,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努力。以貴陽爲例,2016年,貴陽曾經位列全國最吵城市第一名,2019年其夜間聲環境質量達標率也只有25%。經過不懈努力,2020年,貴陽晝夜達標率分別爲97.8%、89.1%,夜間達標率攀升至省會計劃單列市第三名。這說明,認準了方向,只要有一抓到底的韌勁,一錘接着一錘敲、一環接着一環擰,就沒有幹不成的事。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強環境噪聲污染治理”,這是環境噪聲污染治理有關內容首次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修改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列入2021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據悉,修改將圍繞強化規劃源頭防控、明確相關部門監管職責、準確界定防治對象、完善主要噪聲源管理措施、強化違法處罰等方面展開,力爭解決困擾噪聲污染防治的問題,爲社會生產生活的安靜環境保駕護航。另一方面,噪聲污染防治技術與產業快速發展,降噪瀝青、高速聲屏障等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和工程應用,也爲城市安寧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我國生態環境逐步向好的過程中,不受噪聲污染,已經成爲提升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政府、企業與社會齊心協力、共同防治,並在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妥善處理公共利益個人利益的關係,才能讓城市告別噪聲污染,讓更多人獲得平靜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