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銫會積在軟組織 南市衛局稽查日本進口食品

▲臺南市衛生局加強稽查市售日本進口食品,防止輻射食品進入消費市場。(圖/衛生局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近日來日本核災食品輸入臺灣議題引起大衆關注,民衆對於輻射食品安全性產生疑慮,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食品及相關產品輸入查驗辦法》,目前乃由中央統籌於邊境進行食品輻射檢測臺南市衛生局將主動積極配合辦理輸入食品查驗,以防止輻射食品進入消費市場。

輻射食品吃進人體途徑主要有三種,一、食入遭直接或土壤水源間接污染動植物;二、動物食用受污染的作物後,再產出的製品,例如牛奶;三、受污染的食物製成之加工食品。在覈災外泄所釋放的核種中,主要以放射性碘(碘-131)及放射性銫(銫-134、銫-137),是影響人體健康最主要的放射性核種。碘131的半衰期爲8天,主要曝露途徑爲飲用鮮牛奶碘會累積在甲狀腺,增加罹患甲狀腺癌風險;銫-134半衰期爲2年、銫137半衰期爲30年,對食品污染及健康影響更爲嚴重,一旦放射性銫進入人體後,可分佈累積在人體各處軟組織,增加罹癌風險。

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訂定「食品中放射性核種之檢驗方法」執行食品輻射檢測,我國之食品輻射容許量標準規範的核種是碘-131、銫-134及銫-137。我國針對日本進口食品採用兩階段檢測分析方法,第一階段爲直接計測,將樣品直接放進檢測設備後,進行定性分析,以確認有無人工放射性核種(如:銫-134、銫-137)。

若定性分析有放射性核種反應,則進一步進行第二階段定量分析,將原樣品進行切割、搗碎等前處理後,再裝罐放入國際間公認最精密之加馬輻射分析儀器,純鍺偵檢器檢測,可檢測碘-131、銫-134及銫-137計3种放射性核種。兩階段檢測皆需使用精密之檢測設備及具輻射操作執照人員執行,目前中央食品輻射檢測系委託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及其輻射檢測中心進行檢測。

貝克(Bq)爲檢體計測之放射性活度,我國之食品輻射污染容許量標準,銫-134+137在乳品嬰兒食品爲50貝克/公斤、其他食品爲100貝克/公斤(飲料及包裝水爲10貝克/公斤);碘131在乳品及嬰兒食品爲55貝克/公斤、其他食品爲100貝克/公斤。

衛生局長聖哲表示,爲保障市民食的安心,將加強日本進口食品來源稽查,嚴格執行標示查覈稽查工作,並加強宣導市民辨識標示與食品來源地,盼藉此補強國內食品安全漏洞,防患未然,確保市民消費安全與權利,捍衛市民食安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