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有益頸椎健康?醫生:適度很重要

“楊柳青,放風箏。”不放風箏的春天是不完整的。近日,第4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引發關注,有網友戲稱,濰坊的天空又變成了“風箏的海洋”。被迫營業的秦始皇、“埃及豔后”、蠟筆小新、彩色大章魚……各類風箏爭奇鬥豔。事實上,放風箏這項運動對健康非常有益。

適度放風箏有益頸椎健康

人體的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分別有向前、後、前、後的天然彎曲,大致呈一個“S”形,醫學上稱之爲生理曲度。生理曲度具有減緩衝擊力、維持肌肉平衡、維護身體平衡性和直立姿勢等重要作用。人們伏案讀書、寫字時,如果採用了駝背低頭的不良姿勢,違背了頸椎的生理彎曲,久而久之,就會患上頸椎病。

北京衛健委曾在官微表示,放風箏的過程中,人們會自然地擡起頭觀察風箏的動態,隨時調整手中的風箏線,人們擡頭向上的視線與日常工作中長時間低頭的姿勢恰恰相反,可以爲長期受壓迫的頸椎提供舒展機會。此外,放風箏也能讓頸肩部的肌肉得到充分伸展和鍛鍊,有助於緩解頸肩部軟組織僵硬、勞損,增強韌帶彈性,提高頸椎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吳金玲表示,放風箏好處多多,除對頸椎健康有益,還有消疲健腦、增強體質、改善視力的作用。“放風箏時,人們通常會心無雜念地關注空中的風箏,而且腿奔手拉,能夠使人精神愉快,有助於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放風箏需要選擇空曠的野外,能夠呼吸新鮮空氣,而且還可以曬太陽,有助於促進身體血液循環,也能夠舒展筋骨,還可增加肺活量,從而增強體質;放風箏需要眼睛注視着風箏,長時間眺望遠方,有助於調節眼內睫狀肌,有助於緩解眼疲勞。”

“雖然放風箏理論上講有益頸椎健康,但這個前提是適度。”吳金玲提醒,中老年人、頸椎病患者,在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椎,避免長時間後仰,否則會導致頸部過於疲勞,還可能導致頸椎病加重,不建議重度頸椎病患者放風箏。

當心被風箏線割傷

放風箏雖好,不過,開心奔跑的同時,也要小心風箏線帶來的傷害。

風箏線被稱爲“無影刀”,一旦撞上這樣的線,輕則留下一道血痕,重則皮開肉綻。據媒體報道,杭州市蕭山區消防救援大隊錢江世紀城站消防員趙鵬曾對風箏線進行安全實驗,消防員將黃瓜、胡蘿蔔分別快速撞擊繃緊的風箏線,黃瓜和胡蘿蔔瞬間斷成兩截。

趙鵬介紹,若不慎被風箏線割傷,傷口比較小或比較淺,創可貼可作爲一個臨時保護措施,保證傷口的清潔。若傷口太深或創面太大,傷到真皮或真皮層以下,需要馬上到醫院處理,注射破傷風針,進行清創或縫合。

“真正能促進傷口癒合的方式其實就是兩條,第一要保持乾淨,第二要保持乾燥。只要能夠保證傷口在家中不被污染,不一定非要用創可貼。”趙鵬說。

另外,放風箏時若在輸電線路附近,一不小心風箏可能掛在電線杆上,遇到下雨風箏就會受潮,從而容易引發線路短路故障,產生安全隱患,甚至大面積停電。此外,由於風箏線絕緣性能較差,在高壓線下放風箏還會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國務院此前頒發的《電力設施保護條例》中就有明確規定,不得“在架空電力線路導線兩側各300米的區域內放風箏”。

廣西疾控中心亦提醒:務必在合法、安全的開闊地放風箏,避開電線、河流、高樓、農田等地段;春季氣溫變化快,注意隨氣溫變化增減衣物,雷雨天氣不要放風箏;放風箏的時間以上午、下午陽光不太強烈時爲宜,避免陽光暴曬,避免過長時間待在戶外;放風箏運動只對輕中度頸椎病的恢復有幫助,如果已經出現肢體麻木無力、劇烈疼痛等重度頸椎病信號,請即刻就醫;如果不清楚自己頸椎病的嚴重程度,請先諮詢專業醫生後,再決定能不能進行放風箏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