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土特產”要走高質高效的路子

原標題:發展“土特產”要走高質高效的路子

眉縣獼猴桃、洛川蘋果、咸陽茯茶……近期,我省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在雲南舉辦的全國“土特產”集中推介活動上亮相。作爲代表,眉縣還在開幕式上分享了高質量發展“土特產”的經驗。

提起“土特產”,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就是本土特色的農產品”嗎?其實,這種理解並不完全準確。習近平總書記曾系統闡述了“土特產”的含義:“土”講的是基於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特”講的是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羣。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提出,“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我們一定要琢磨透“土特產”的內涵,貫徹落實好發展“土特產”的部署要求,走出高質高效的路子,做好產業振興這篇大文章。

要在“土”字上找機會,用好本地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我省各地氣候條件、土壤特性、地理空間千差萬別,具備發展一縣一品甚至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優勢,應因地制宜,讓土雞蛋、“跑山雞”、薰臘肉、漿水豆腐等“土味十足”的農產品,從鄉下走進城裡、從地裡端上飯桌,讓“土裡刨食”變成“土裡生金”。

要在“特”字上下功夫,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要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風情,弄清本地家底,發揮優勢、培育潛力,把好資源轉化爲好品質、好品牌,着力打造出富有特色、獨具競爭優勢的產品,力求“村村有產業、鄉鄉有特色”。

發展“土特產”,關鍵要在“產業鏈”延伸上發力。發展“土特產”不只是種幾畝果子、養幾隻土雞那麼簡單,零敲碎打、小打小鬧不但成不了氣候,而且形不成產業。看似簡單地賣茶葉,除了種茶、採茶、炒茶之外,背後還有包裝、電商、物流等環節。只有加強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保鮮儲藏、運輸銷售等,形成一定規模,才能持續提升農業附加值,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今年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要“聚力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這就需要我們真正把“土特產”這三個字落到實處,努力把鄉村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爲產品優勢、產業優勢,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鄭斐)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