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以來白宮主人與中華民國的恩怨情仇

羅斯福1933-1945發佈《開羅宣言》,要求日本在投降後,將臺灣澎湖歸還予中華民國。(美國國家檔案局

杜魯門1945-1953初時決定不介入國共戰爭,韓戰爆發後改變主意,派第七艦隊協防颱灣海峽,美軍進駐臺灣圖:美聯社

尼克森1969-1974上任前6度訪臺,與臺灣關係密切上任後出訪大陸,簽署《上海公報》1971年聯合國席位保衛戰,力挺我方 圖:美聯社

詹森1963-1969與我簽署《美軍在華地位協定》,規範駐臺美軍司法適用管轄範圍 圖:美聯社

甘迺迪1961-1963選前考慮推動兩個中國政策,但當選後力挺中華民國,反對中共進入聯合國。在美接見時任政務委員蔣經國,允諾美方將與臺灣進行密切軍事合作 圖:美聯社

艾森豪1953-19611954年與我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60年訪問臺灣,會晤總統蔣中正,是唯一在任內訪臺的美國總統(中央社

福特1974-1977派副總統洛克斐勒率團來臺參加故總統蔣中正喪禮 圖:美聯社

卡特1977-19811979年1月1日與中華民國斷交,同日與中華人民共合國建交,並廢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撤出駐臺美軍,通過《臺灣關係法》,繼續維持經濟文化交流並對臺軍售 圖:美聯社

雷根1981-1989被認爲是最友臺的美國總統,任內雖與中共簽署《八一七公報》,承諾逐漸減少對臺軍售,同時也對我提出6項保證,對臺軍售沒有停止時間表 圖:美聯社

老布希1989-19931971年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時,協助臺灣捍衛聯合國席位1992年批准出售150架F16戰機,有助提升臺灣國防能力與民間士氣圖:美聯社

柯林頓1993-2001允許李登輝總統以私人身分訪美,李登輝成爲首位出訪美國的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羣進入臺海嚇阻共軍1998年提出不支持臺獨、不支持一中一臺、不支持臺灣加入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的「新三不」美國運輸部長、能源部長均曾訪臺圖:美聯社

小布希2001-2009促成我方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大會(WHA)強調會竭盡所能協助臺灣自衛、「不會忘記對臺灣人民的承諾」,但也曾批評陳水扁總統是「麻煩製造者」圖:美聯社

巴馬2009-20172009年八八風災期間派軍用 運輸機運送物資,爲30年來 首度有美軍軍機抵臺2012年給予我國民衆赴美免簽證待遇2015年美軍戰鬥機因機械問題在臺灣降落,爲斷交後首見 圖:美聯社

川 普 2017-20212016年當選後、就任前與蔡英文通電話2018年通過《臺灣旅行法》鼓勵雙方政府官員互訪,同年通過《亞洲再保證倡議法》2020年通過《臺北法案》,協助臺灣鞏固友邦,加強臺灣的國際地位2020年美國衛生部長、國務院次卿接連訪臺圖:美聯社

美國新任總統即將出爐,回顧歷史,自1941年美國介入二戰後,蔣中正總統一直與美國總統維繫互動關係。期間風風雨雨,歷經恩怨情仇,但無論雙邊是冷或熱,臺美關係,始終是影響臺灣處理國際關係的主旋律

1943年,羅斯福邀請邱吉爾、蔣中正參與開羅會議,確立戰後中國將作爲世界4強,會後發佈《開羅宣言》,要求日本將臺灣澎湖歸還中華民國;同年,蔣宋美齡訪美在國會演講,蔣中正與美國的關係達到頂峰。

史迪威事件讓雙方關係惡化,繼任的杜魯門先與蘇聯簽署雅爾達密約,又在國共內戰爆發之際,對中華民國禁運軍火,甚至在國軍兵敗如山倒之際譴責蔣中正政府。

但韓戰爆發讓杜魯門改變對臺政策,派遣第七艦隊巡防颱海。之後艾森豪當選,進一步與我國簽署共同防禦條約,1960年更訪問臺灣,與蔣中正共乘敞篷禮車前往圓山飯店,艾森豪是唯一在任內造訪臺灣的美國總統。

1969年,反共聞名的尼克森擔任總統,儘管他曾6度訪臺,蔣中正夫婦親自接機,邀請入住士林官邸,但就任後尼克森改變立場,訪問中國並簽署《上海公報》。

1978年,卡特政府決定與中共建交,臺

灣陷入孤立,美方以《臺灣關係法》維繫臺

美關係。隨後,雷根政府與大陸簽署《八一七公報》,但對臺提出六項保證。

柯林頓政府對臺友好,同意李登輝訪問美國康乃爾母校,使李成爲首位出訪美國的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臺海危機更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羣進

入臺海。

小布希當總統後,本想強化對臺關係,然而扁政府的兩岸政策讓陷入中東泥沼與大陸衝突的美國深感困擾,公開批評扁是「麻煩製造者」,臺美互動陷入僵局。

馬英九總統採取親美和中政策,臺美關係回溫。蔡英文執政後,川普全面挑起中美衝突,並升高中美兩國的軍事對峙氣氛,臺美關係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