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國飯碗"!央視記者探秘"大國糧倉" :手裡有糧 心中不慌

(原標題:端牢“中國飯碗”!記者探秘大國糧倉”!)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解決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是中國的頭等大事,如何才能牢牢把握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端牢14億國人的飯碗呢?

儲糧實現網上賣糧

安全、透明、當天可到賬

六月初,河南南陽的氣溫高達36℃,正是小麥收割的最好時節,種糧大戶肖蘇陽正在搶收自己承包的一萬多畝小麥,兩天時間就已經攢了幾十噸的小麥,他挑出過篩去過雜質的優質小麥,準備裝車賣糧。

通過中國儲備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售糧預約App“惠三農”,肖蘇陽足不出戶就可以自主選擇賣糧時間和賣糧地點,解決了農民售糧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現在,每個售糧農戶來到中央儲備糧庫賣糧都要通過“一卡通”的智能入庫系統,售糧人在入庫時辦理一張IC卡,通過這一張卡完成從收購入庫登記、扦取樣品、質量檢驗、檢斤、入倉、結算、資金支付等各環節業務。

從產地到庫區,實現糧食收購全過程在同一個公開透明、責任可追溯的信息平臺上規範運行。

目前,“惠三農”App已與中儲糧“一卡通”收購系統實現全面對接,不僅可以讓農戶可以更爲快捷、安心地售糧,還能提供各種收購政策、產銷對接和市場信息。

糧食儲存有新科技玉米三年不變質

中央儲備糧,作爲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由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垂直管理。目前,中國糧食倉儲容量已經超過6億噸,小麥和稻穀的庫存量,能夠滿足全國一年以上的市場消費需求,其中,中儲糧的總倉容罐容就超過1億噸,是名副其實的“大國糧倉”。

然而,糧食入庫以後,儲存期長達好幾年,如何才能做到“綠色、生態、智能、高效”地儲糧,成爲事關糧食安全的另一大關鍵。

中央儲備糧南陽直屬庫存放小麥的糧庫裡,一眼望去,彷彿只是鋪了薄薄的一層,但實際上深度有6米,存儲總量達到5200多噸。

爲保證糧情穩定,必須要根據溫度和天氣的變化給糧庫通風,以前需要每一位保管員手動開窗,現在智能通風系統,可以根據預設溫度值遠程自動通風,相比傳統手動通風,不僅效率提高4倍以上,還可以將糧食水分保持在最佳狀態。

糧食保管最主要的就是監測糧溫,溫度是反映糧情的晴雨表。現在,監測糧溫有了一個強大的“幫手”——測溫電纜

每個糧倉裝滿後,都要通過儀器設備將這些電子測溫電纜平均鋪設在糧堆中間,每根電纜上分別有4個測溫點,根據糧庫的倉容大小,每個糧倉至少分佈着240個以上的電子測溫點,形成全覆蓋的立體檢測網絡,可以在電腦上實時監測溫度變化。

另一邊,庫倉儲科科長許建雙正帶着工人們對倉房進行改造,他要確保在盛夏到來之前,糧庫裡的玉米糧倉都能使用上一種可以讓糧食品質延長保存科技——內環流

內環流是中儲糧自主創新研發的一種利用糧堆自身冷源輸送到糧倉內進行循環來控制溫度的低溫儲糧技術,可使平均糧溫常年保持在25℃以下。

這一技術讓糧食成了自己的綠色空調,不僅能夠有效控制書蝨等儲糧有害生物的生長繁育、延緩儲糧品質變化,而且還降低了儲糧成本。

我國南方氣候炎熱潮溼,因此,對南方而言,如何因地制宜,防止害蟲,抑制微生物,歷來是保障儲糧安全的關鍵所在。從2007年開始,中儲糧成都儲藏研究院就聯合其它專業機構啓動了氮氣氣調儲糧技術的研發,歷經五年終於取得成功。

在傳統的平房倉內,工作人員需先將一層薄膜覆蓋在糧食上,再進行充氮。而在密閉性更好的淺圓倉內,則只需要通過智能系統,關閉各個倉門,打開充氮開關。不過十幾分鐘的時間,便能通過電腦看到,倉內氮氣值迅速升到98%以上。

通過降低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從而抑制害蟲和微生物的呼吸,消除害蟲,實現綠色儲糧。目前,我國南方糧儲庫已基本實現使氮氣控制系統全覆蓋。

而除了消除蟲害,低溫控制的訴求在南方也比北方更爲迫切,但因氣候不同,技術途徑也有所不同。在“十三五”期間,中儲糧集團公司就已在南方6個省份直屬糧庫進行了試點,實現準低溫儲糧,並計劃於“十四五”期間,在南方9個省份擴大試點,力爭到2025年實現南方地區政策儲備稻穀低溫儲糧全覆蓋。

通過對2018年入庫和2021年年初入庫的玉米進行比對,經過低溫控溫技術,存儲近三年後的玉米品質依然達標。

藏糧於技,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如今,中儲糧已基本形成北方以低溫(準低溫)儲糧爲主、南方以控溫和氣調儲糧爲主的儲糧技術體系,中央儲備糧科技儲糧覆蓋率超過98%,綜合儲存損耗率也從2%以上降至1%以內。

把遍佈全國的強大儲存體系統一起來的,是強大的智能化集成控制平臺,它全面覆蓋了中儲糧900多家直屬庫和分庫;432萬個糧情傳感器、81158個高精度監控探頭,共同織就了一張全球糧食倉儲行業最大的物聯網。

關鍵時刻,看中儲糧“定海神針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湖北武漢作爲中國疫情防控的主戰場,1月23日宣佈“封城”,這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瞬間摁下了“暫停鍵”。在糧食物流受阻的情況下,糧食加工企業相繼出現原糧告急。

如果市場出現斷糧,肯定會造成老百姓的恐慌情緒。在這緊急關頭,糧食加工企業們第一時間想到了向中儲糧求助,希望能利用儲備糧輪換機制,得到糧食供應。

和動用中央儲備糧需要國務院批准不同,儲備糧輪換企業就能拍板。然而,儲備糧輪換購買方要通過網上申請、權證審批、系統提報、網上拍賣公示、達成協議簽訂合同等,一系列程序走完至少需要7天的時間,但這一次,疫情就是命令。

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中央儲備糧武漢直屬庫累計向市場投放中央事權糧食14萬噸,並且很多原糧都低於市場價格。

半小時觀察:手裡有糧 心中不慌

這些年,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已連續六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安全絕對有保障,但是各種損耗也在“吃掉”增收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也讓最先進的技術降低損耗率,確保糧食“顆粒歸倉”。惟有豐年顆粒歸倉、不忘饑饉,方可有備無患、心中不慌,正所謂“倉廩實、天下安”。